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角度看八八水災

2009/09/06
荒野保護協會第五期環境守護培力志工

在八八惡水重創台灣後,各界都在討論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荒野保護協 會理事長林耀國表示,縱使此次天災在短短一兩天的時間就下了一年份的雨量,但人為影響才是主要成因。人類雖還沒能力呼風喚雨,但早已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全球氣候,我們這個世代便可以感受到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例如這次的莫拉克颱風,雖然是夏颱,但行進路徑卻如同秋颱一樣緩慢,再加上滯留延長以至於釀成重大災難。為何會造成如此的詭奇現象呢?對此,荒野保護協會特別舉辦「土地不荒,力量不墜~ 一場大雨過後的家園與荒野」系列講座,第一場由「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教授,從全球氣候變遷角度檢視莫拉克風災。

首先,柳教授提出全球各地研究機構所做的最新觀察數據,在過去一百年來,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平均已經增溫0.74℃ (註記:台灣增溫幅度則為全球平均值兩倍) 。增溫現象可區分為自然形成和人為影響的兩大原因,在彙整全球各個研究機構以電腦模式所預測的增溫現象,只考慮自然現象(如火山爆發等)的原因下,其預測結果遠低於目前實際的增溫幅度;但若以自然現象加上人為活動的模式預估,則可順利模擬出過去一百年的氣候暖化情形,並完整呈現1979年到2005年快速增溫的現象。

柳教授指出,雖然許多人質疑人為力量怎麼可能足以大到改變氣候,但全球各地的科學數據顯示,人為影響確實是造成今日增溫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嚴重的人口爆炸為主要因素之一。1800年代工業革命以後,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相對的糧食需求量同時上升,致使農地和牧地需求量大增,原本大部分的森林變成農牧用地,而工業革命也促使礦業、石油業的興盛,更加速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柳教授指出第一次出現10億人口是在1800年代,約莫一百年後,人口增加了一倍,從此快速成長至今達到67.7億人口,預測2050年可能增加到90億人,下個世紀之前,還會再新增42億人口數。

人類如此大量的需求與活動,造就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國際間目前對升溫預測的範圍約1.8℃到7℃,或許你會問「為何會有如此大的範圍?」,這是因為即使二氧化碳停止排放,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失,它的停留時間越長,影響時間越長。所以,上個世代造成的結果是由下個世代去承擔,而這控制的關鍵時間就是在2010年到2050年,也就是說,如果現在不加以控制,地球上的物種在世紀末必將受到更大的傷害。

有人會進一步問這樣的升溫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舉例來說,臺灣暖冬的比率已經提高,主因是高緯度地區的暖化情形比低緯度地區來得明顯,如西伯利亞的高壓冷空氣下降的量就減少,影響了整個大氣流動的結構,而且這現象北半球會比南半球還明顯。另外「熱浪」也是一例,原本夏天平均溫度約為22℃的歐洲,在2003年的平均溫度卻高達30幾度,3個多月內奪走了五萬多條人命,法國有三萬五千人因此死亡;當年,法國城市裡頻頻傳出救護車的聲音,受害的大多是適應力較差的老人。除了熱浪外,森林火災也更加常態化,在北加州6、7月間常會有森林大火,到了8月災情轉向南加州,這使得加州出現「移民潮」,近期大火吞噬的範圍越來越接近高級住宅區,也促使加州名人紛紛搬離著名的高級社區。同樣的,澳大利亞南部今年2月也發生森林大火,溫度持續飆高到46℃,又乾又熱的氣候使火勢更難以撲滅,有人形容有些村莊像是被原子彈炸過般地面目全非。

而希臘地區也常發生森林大火,一般來說這類大火會在地中海的左下方,但近期卻發現此類氣候正在往北移,這類的災害往往造成空氣品質不良,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健康。在日本等北方國家也由於氣候暖化,造成鐵軌變形、道路(柏油路)凹陷而不能使用,尤其在熱浪襲擊時造成部份交通的停擺。高溫的氣候也造成缺水乾旱,全世界的乾旱數據不斷在提升,原本極端降雨的頻率並不高,在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增加後,乾旱地區的年雨量減少了。再來談疾病近年變化的趨勢,如登革熱、腸病毒等傳染病已出現跨越北回歸線的趨勢(註一),也可能是氣候變遷引起。此外,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恐引起糧食產量不穩定進而影響價格,甚至引發糧荒戰爭等問題,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已把氣候變遷列入國防計畫因應裡。

由於災害常態化,學者專家開始紀錄全球各地災情,「氣象災害追蹤」(http://www.ncdc.noaa.gov/oa/climate/research/2008/ann/ann08.html)是一個紀錄全球災害的網站,每一年會更新當年度世界各地的災情,並將這類的數據交給聯合國處理。台灣雖有防災應變中心,但還是侷限在一個事件的獨立處理,而非全盤的研究。柳教授建議台灣必須有風災記載的系統好來追蹤並從中得取經驗。

其次,由於溫度增加,冰山融化使得大量淡水流入海中造成海平面上升。在1991年時科學界便做了一個研究報告,預測海水上升的範圍,這份報告我們到了2007年回顧時發現,海水的上升量竟是當時預測範圍的最高值。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如北極冰帽溶解縮小、北極熊棲地減少等問題,觀察1980年和2007年同樣9月份所拍攝的照片,比對下發現冰帽面積少了一半,溶解速度很明顯地在21世紀後加快很多。事實上,北極冰帽的溶解不會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因為北極是浮冰,就和喝飲料加冰塊一樣,冰塊溶化不會造成體積變化),反而要擔心的是格陵蘭及陸地上的冰,格陵蘭上面有大量的冰雪,如果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融化降到海水中,海平面會上升0.5公尺,但若格陵蘭上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會上升6.6公尺,南極的冰融化更會上升68公尺(但目前南極威脅性較小)!而最擔心海平面上升的國家荷蘭,對此更積極地訂定國家氣候防衛計畫,期望未來一百年海水只緩慢上升一公尺為目標,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正在蠶食鯨吞他們的國土。反觀我們台灣,在不考慮地層下陷的實際情形下,如果真的海平面上升了六公尺,彰化以南到屏東縣和宜蘭縣面積將少了一半,而台北盆地將回復變成台北湖,高雄港也將會沉到海裡,因此,不論是高捷、北捷、高鐵或台鐵,都無法渡過百年大關,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勇氣與憂患意識去面對這不願面對的真相,才是關鍵。

綜觀全球氣候變遷,英國最近有篇報告「氣候變遷衝擊預測 Stern’s Report」指出,未來溫度恐上升0~5℃。隨著溫度升高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已是不可逆的改變,各國期望能共同來控制使全球增溫小於2℃,這概念也在G8會議中得到共識,但事實上,除非從現在開始都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否則小於2℃的執行是有難度的。「The Revenge of GAIA」一書指出,地球是一個生命體,未來百年內將持續高溫,但人類文明和許多生物卻可能無法熬過這一時期,雖然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這情況會發生,但他的確指出了最嚴重的情形。 讓我們回頭檢視八八水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又學到什麼?或許很多人跟總統一樣,認為氣象局預測失誤造成誤導,但柳教授則認為,氣象局其實沒有怠忽職守。2009年8月5日,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都同時提出了自己的預報,但台灣的預報很早就做出判斷-由電腦模式計算出來莫拉克颱風將會直接撲向台灣,並比照一般的夏颱,估計會在一天之內快速離開。比較之前幾個颱風,薔密,是個扎實的圓形強颱,美國指出這跟Katrina是同樣規模;而卡枚基是個扎實圓形的中颱,颱風眼小、四周雲層紮實。以上兩個颱風都是標準的颱風,扎實、颱風眼在中心,反觀莫拉克,不扎實的非圓形輕颱,颱風眼大約數十公里(所以通過的台北地區沒有什麼災情傳出),但卻帶著大大的裙襬(外圍)集中在東方和南方,看似沒有太大的威脅性。但這卻是一個雨量破紀錄的怪颱,破了阿里山(賀伯颱風)、台東、高雄、屏東等的紀錄。一開始原本高屏降雨量預計是800㎜,但實際降雨量超過後,研究人員發現電腦預測失敗而開始著手介入,一路調高到2700㎜,台東也從300㎜調高到1600㎜,這樣的破紀錄的狀況是從來沒有過的。

不過,政府官員為什麼會被罵?8月7日的時候,新聞指出雨量會高達1000㎜,山上居民就該要全部徹離,平地及低窪地區可能會淹水,8月8日的上午雨量已高達2,000㎜。所有的新聞主播都指出過去並沒有這麼大的雨量,透過電視的傳播民眾都知道莫拉克的威脅性,可惜8月8日政府官員們依然在過父親節。災情最為嚴重的小林村應在雨量達1,000㎜時就徹村,到了2,000㎜卻還沒有官員出面執行,以後會不會有第二個莫拉克?恐怕只會越來越頻繁,台灣的溫度和降雨可能會不斷地破紀錄。希望這次莫拉克帶來的不只是災難,我們也期待他是一個轉機、一個契機、一個讓台灣所有人覺醒的當頭棒喝。

註一: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