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桶、塑膠布和綠牡蠣
環團將製作公害地圖

2009/06/10
苦勞網特約記者

安全無虞的生活環境是人民生活的基本權利。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連同多個環保團體6日發起抗議陳情,要求行政院正視台灣各地的環境難民,並將集合環團集體力量落實「環保D-day台灣環境落難地行動計畫」,用一年時間製作台灣公害地圖,凸顯在地環境現況。

由於台灣基層環境汙染受害者的問題長期受到忽略,因此環保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表示,希望藉由1944年6月6日諾曼地登陸的勝利作為象徵,結合各環保團體的努力,也能創造一個屬於台灣環境的D-day,改變台灣環境災民的弱勢地位。

來自各地的環保團體都攜帶了受汙染實務,以向行政院提出抗議。其中包括模擬黃色核廢料桶凸顯台東核廢料廠址選址爭議、屏東枋山溪河川地廢棄的黑色塑膠布與水管。屏東環盟代表劉深表示,當地河川及海域汙染問題嚴重,「光是枋山溪就有120公里長、2公尺寬的塑膠布被西瓜農棄置」。河川海洋生態受到威脅,地方政府卻從未採取任何行動,他說:「中央和地方政府大概是睡著了。」

彰化環盟代表施月英帶來了一大袋的「彰化綠牡蠣」,顯示和美電鍍業對洋子厝溪造成的汙染對漁民生計的影響。而隨著中部科學園區或即將在二林設廠,施月英擔心,工廠所排放出來的廢水,可能會使得沿海養蚵產業汙染情形更為惡化,「到時鹿港的蚵仔還有人敢吃嗎?」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代表吳麗惠也強調,除有形汙染外,無形的電磁波汙染對於人體造成的傷害案例日增,不容忽視。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則表示,目前台灣最大的環境問題在於政府仍以政策開發為取向。相較於20年前,政府直接擺明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強調破壞環境是必要之惡,他指出:「20年後依然如此,所謂環保只是淪為企業和開發商的口號」。

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指出,希望能夠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9日主辦的「2009永續發展國際論壇」上拉攏佔有三分之二席的學者和NGO組織,讓地方環境問題優先處理,藉此改善環境公害受難者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