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好好理解「陣地戰」

2008/12/11

 堪稱台灣學運史上埋鍋造飯抗爭最長的一次,野草莓也到了曲終人散的階段。僅基於看不慣國家暴力的濫權運使,透過網路號召的抗爭行動,先遭某些媒體的惡意打壓,而在冬日漫漫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當權者的回應是:擢升國家暴力執行者、回贈一部鳥籠集遊法。如斯傲慢的動作只緣於當權者看不起學生的能動,所以閣揆才如是說:「學生的抗爭,挺兩天就過去了!」然而看似挫敗且被貼標籤的學生們,真的就不堪一擊、毫無收穫嗎?

 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爆後,各交戰國咸信會速戰速決,且勝利女神會站在自己這一方。孰料一打就是四年,還陷入膠著的壕溝戰,雙方死傷異常驚人,導致戰後歐洲強權全面褪色。藉由觀察比對壕溝戰種種,義大利左翼運動領導人葛蘭西遂拈出新形態的文化戰略─「陣地戰」。「陣地戰」簡單講就是說,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裡,統治權不全繫於執政機器的有無,而是市民社會綿密的意識形態,這才是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征戰主力。「陣地戰」講的就是「文化霸權」(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地同意統治集團對社會生活作息的指導)的爭奪。

 循著葛蘭西的思惟,野草莓在這一個多月,除了看清國家機器如何以專斷手段遂行不義,也必須理解在現階段,這個政權的政商學媒非神聖同盟還算穩固,它的「文化霸權」確實存在。如同三○年代大蕭條底下的多數國家,人民害怕動亂讓生活沉底,這才縱容法西斯以秩序安定之名壓制異聲,一切以打拚經濟為要。此時的島嶼亦然,當權者積極發展單邊順服的兩岸關係,正是以尋覓充滿牛奶與蜂蜜的迦南聖地為名,而多數人是以觀望但不妨礙的態度看待國家機器的侵權行為,野草莓不被理睬,事出有因。

 所以野草莓們,「陣地戰」的對象豈僅於島內的國家機器,在全球金融海嘯浪潮下,中國被視為新救主,確實迷惑了島內不少人,也間接讓島內領導人可用稀薄的幻象支撐其囈語。野草莓們的「陣地戰」不能不雙修政治經濟學和上層建築的文化歷史。否則,倘使明年經濟更為不振,失業惡化,所謂救世主也自身難保時,野草莓想再振翅而起,亦難哉!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真是諂媚

這個晏山農是顏文閂的台灣日報立捧的獨派專欄作家,所以囉!

撇開洗腦企圖不說,很多時候,統媒對文化方面用心的程度遠遠超過本土媒體。
老包跟晏山農,都為此寫過文章表達痛心。但是一味挺蘇挺扁、有時明批謝暗損蔡的自由時報,似乎都不會在民進黨一次一次的慘敗中學到教訓,反而依然故我地「每日一蘇」,或放任以救扁為名四處放火的夫妻檔(陳昭姿+郭長豐)製造仇恨對立。
在這些鬥爭中,有多少人認得葉石濤、廖德政是誰?據說文訊月刊在國民黨文工會時代尚且以專題報導介紹台灣本土作家,自由時報文藝版跟副刊做過幾次這種新聞?八田與一可能還不至於陌生,立石鐵臣有這樣「幸運」?
老包在文章裡就一再力陳淺薄對台灣意識的傷害,而日前在凱道與學生互勉的史明也是文學愛好者(李敏勇「革命的教養」有提)。但很多號稱愛台灣的人都不認為文化重要,所以不論在經典、大眾或青少年文化,一直被統派主導。
別的不談,就說說青少年文化,一堆挺台灣的人一樣認為白襪、黑皮鞋、髮禁、集體處罰等都是團體秩序的必要之惡,還自以為是地批評年輕人太自由太安逸,年輕人選票自然被國民黨接收!

不少所謂的「台派」,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儘管在政治立場上反對國民黨、反對中國,但他們待人處世的態度與生命哲學仍然是中國模式,例如民進黨或台派一些「大老」跟「大娘」面對年輕世代時的傲慢嘴臉。
當這些所謂的台派人士本質上仍然跟中國人沒兩樣時,又如何能期望他們開創新的台灣文化?他們根本搞不清楚台灣人跟中國人的差異在哪裡。

基本上「建國派」對他們最討厭的中國政權完全沒有顛覆的能力,因為兩者的意識形態相同--都是民族主義。
從這裡或許可以了解:為何一些為台獨基本教義派宣傳的媒體,背後的老闆竟然都是和中國有往來的商人。
兩岸天龍人最怕的其實是民主,因為那直接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會非常高興,有骨子裡專制獨裁的激進獨派來搞臭台灣的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