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媒希望」東華大學現場直擊

  「媒希望?」影展14日晚上七點在東華大學正式開跑!「那一天,我丟了飯碗」以中時中南編遭惡意裁員的境遇,為傳播科系學生投下第一顆震撼彈。

  影展第一場次由東華大學民族學院院長童春發到場致詞,揭開序幕。放映後導演廖德明和東華學生圍坐一圈,分享觀影感想。許多學生共同感觸是「終於了解為什麼爸媽這麼不希望我讀新聞傳播相關科系了!」有感於在媒體工作如此現實,同們紛紛拋出「那我該怎麼辦?」的焦慮眼神。

  廖德明以「內在革命」期許在場的所有同學,不要感到悲觀,更多人加入運作集體的力量,才能有效的改變現狀。他舉台記協在工商時報記者曠文琪遭鴻海假扣押事件中所發揮的行動力為例,唯有記者放下身段,以參與代替觀望,才能在新聞室內爭取到更多的自主權。

  東華大學語傳系教授孫嘉穗也在座談之列。她指出,教導學生新聞倫理時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她說,「我不知道該不該打擊學生的夢想,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不能教他們怎麼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感到著急」,點出傳播教育與現實環境的脫節。

  廖德明認為,「最敬業的記者常常也是最不專業的記者」。他表示,沒有一個記者不知道「製造」新聞是不對的,但傳院畢業學生,儘管在學校學習了採寫技巧和專業精神,但該如何面對媒體老闆以裁員相脅,如何保護自己,卻極為陌生。

  「老闆要我如此,我不得不然」究竟是不可違抗的事實還是託辭?廖德明指出,藍領勞工以其固有的團結力量向資方爭口飯吃,但以白領自栩的媒體工作者卻不願承認自己「勞工」的身份、集結向資方抗爭,偏好以個人主義的保守方式尋求解決之道,最後只有被資方「各個擊破」。

  他指出,傳院學生常常得和現實妥協,做出種種與良心相左的新聞處理,如刻意製造「獨家」新聞等,不謀此道就只好另尋出路。這都是基於一項事實:「如果連記者最基礎的工作權都這麼容易受到威脅,那要怎麼談專業與理想性?」而這是現在傳播教育必須面臨的課題。

  「媒希望?」媒體工作者巡迴影展,15日晚上7點仍將在東華大學圖資六樓簡報室615衝擊同學們的思維,播映「走...該往哪裡走」及「舞影者」這兩部分別以電影及攝影記者為主角的紀錄片。

  下周五(11月24渣)下午1:30將慈濟大學接棒放映「有怪獸」,歡迎大家繼續到場觀影並參與座談。 看完影片、座談後,你也有些想法想在此和大家分享嗎?歡迎來信一吐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