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勞資對話
馬英九宣示沒有勞動政策的勞動政策

2008/05/01
苦勞網特約記者

五一勞動節,即將在20號就職的新總統馬英九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舉辦的勞動節紀念大會,以「把經濟大環境改善」以及「勞資協商」概括性地回應全產總提出的「全體勞動者適用勞基法」、「定期檢討基本工資」、「保障非典型雇用勞工」、 「實質降低工時」等四大訴求,並未針對任何具體政策問題做出承諾。

用「拼經濟」回應具體勞動條件改善問題、並以「勞資對話」,取代國家積極介入的角色,向來為馬英九勞動政策的主軸(參見:馬英九的勞動政策),今天在全產總的勞動節大會上,他仍維持這一個基調,避開了對具體勞動政策的回應。在致詞中,馬英九大力鼓吹在兩岸開放的政策下,觀光產業的活絡,將有效刺激景氣、擴大就業,他說,目前,在台灣,服務業佔產業總數的70%,卻只雇用了58%的勞工,一旦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應當可以吸納更多的人進入。就以觀光業為例,去年台灣出國觀光人數為860多萬人,來台觀光的人數,卻只有370多萬人,以台灣的條件,可以開發的觀光客來源,就是大陸,他希望在將來,推動310萬觀光客來台,這些觀光客,一年可以創造600億的商機,根據統計,每25名觀光客就可以創造一個就業機會,逐年增加的觀光客到時可以增加12萬的就業機會,以目前3.9%的失業率計算,馬英九認為,降到3%以下,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馬英九說,由觀光業的發達,可以刺激如營造、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蓬勃,「把經濟大環境改善,消費多、投資多,到時候再把勞工政策拿出來」,在這個「全民拼經濟」的邏輯底下,其餘問題似乎都顯得次要。對於勞基法適用問題,馬英九只說「要努力擴大」;在談到「非典型雇用」問題時,他話鋒一轉,談到「負所得稅制度」,只要投入職場工作,政府依照收入提供補貼,最高年收入36萬元,可以得到13%,也就是一年46,800的補貼,這樣,政府計劃以 250億補貼這些家庭,其目的在鼓勵就業,「負所得稅制度」與「非典型雇用」有何關係?顯然,馬英九並不以「非典型雇用」為一個問題,相反地,他說,「對某些勞工來說,有工作比沒有工作好」,他要解決的只是刺激就業以及去工作了,收入仍屬於低所得族群的「工作窮人」問題。但「非典型雇用」所造成的「替代性勞動」與「就業安全」問題,並不在他的思考脈絡之中。

至於在「工資」、「工時」等核心勞動基準問題,馬英九完全訴諸「勞資自治」,他強調「要加強勞資政三方對話」,也就是要交給勞工和資方自己去談,而政府所扮演的,則是「資訊提供者」的角色,他並以部份工運團體提出「家事服務法」的主張,卻遭到弱勢者家庭反對的例子說,如何擴大勞動權益的保障,又不會影響弱勢家庭的權益,這是需要仔細討論的;而工資、工時等問題也是一樣,如何調整,都需要勞資雙方共同討論,他一再強調,政府的工作是「幫助建立共識」,並使得工會成為制度化的力量。另外,在近來頗受矚目的「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的議題上,馬英九僅以「很多問題都必須面對」含糊回應;對外勞問題,他舉了一個很詭異的例子說,他遇到農民跟他抱怨,外勞都在冷氣房裡工作,「外勞吹冷氣、本勞曬太陽」,可不可以引進外勞來種田?他也說「必須好好思考」,話鋒中,是否透露外勞在人數、工種的增加,與勞動條件的下探?2000年,陳水扁承諾逐年降低外勞、嚴格控管外勞人數在30萬人以內,8年過去,承諾跳票,外勞增加到36萬人,而且因為薪資含膳宿費,造成外勞實質所得下降,急於「拼經濟」的馬英九上台,在外勞政策上會採取何種態度,這值得觀察。

在馬英九結束致詞,離開會場的時候,北市產總幾位幹部上前提出台北市停管工會遭到北市府打壓、開除的案子,馬英九不改其四兩撥千斤的「不沾鍋」本色,僅以「我來問問郝龍斌」一語帶過。

在馬英九離開後,台灣勞工陣線主席、土銀工會理事長吳玉祥上台,針對馬英九在勞資關係中,政府扮演角色的定位,提出強烈的批判,他說,「在不平等的勞資關係下,政府中立,就是向資方傾斜」,他並呼籲在場一千多位全產總會員工會出席大會的代表,要注意「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的問題,吳玉祥強調,「要讓經濟發展的所有成果都落在本國勞工身上,就必須讓外勞的薪資根本勞薪資一樣,以減少外勞的數量」。

今天的勞動節紀念大會,在北投僑園會館的大禮堂舉行,大禮堂一、二樓加起來,有1千1百個座位,現場不但做有的座位都坐滿,而且走道和門邊都擠滿了人,由於人數過多,後到的數百人都被安全人員擋下,不得入場,「馬總統」的超人氣可見一般。雖然馬英九在勞動政策問題上以「拼經濟」作為回應,全產總理事長施朝賢仍表示,把經濟搞好,把餅做大,他「樂觀其成」;施朝賢說,目前全產總計劃在「業務務包」與「非典型雇用」問題上將強施力,首先會先從公家機關開始做起,目前勞委會雖然已有將公部門臨時人員納入勞基法的宣示,但卻是分批來做,施朝賢說,「既然要做為什麼要分開?」,至於在外勞薪資脫鉤的議題上,雖然今天馬英九並未做出回應,甚至有不少反面的暗示,但施朝賢說,就他了解,新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也不贊成外勞薪資脫鉤,因為這有違國際公約的精神。

而雖然馬英九強調要在「勞資對話」的關係上,建立制度,但是對於目前已經通過,實際實施卻遙遙無期的「團體協約法」,以及無法在上個會期通過的「工會法」與「勞資爭議處理法」卻隻字未提,全產總祕書長謝創智雖然對「勞資政」協商機制建立有所期待,但對於三法沒有完整通過的狀況下,也表示要建立制度相當困難,謝創智認為,協商的效力與代表性將會是一個問題。而對於馬英九所強調的「國家提供資訊」這樣的角色,施朝賢也有所期待,他認為,過去幾年,雖然整體經濟狀況不好,但也不是所有的產業都不賺錢,但資方卻用經濟不景氣的印象,把提升勞工待遇的問題矇混過去,在這些地方,政府扮演「資訊提供」的角色,對於勞工在協商上,也會有所幫助。

在「拼經濟」與「勞資自治」的意識形態下,馬政府的勞工政策,可以說就是「沒有勞工政策」,而完全以「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取代,全產總在今年五一「勞動節宣言」中所接櫫的「共享繁榮,實現平等價值」中的「共享」完全是處在被支配的狀態,而所謂「平等」云云,距離就實在太遠了些。而勞工團體所倡議的「減少非典型雇用」、「保障外勞權益」…等,顯然是沒有承諾、也無法期待的,面對馬政府對工會單純作為「協商機制」的定義,台灣的工會,作為團結、爭議與實力展現主體的樣貌,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顯得格外地模糊了起來。

回應

以台北市為例,臨時人員納入勞基法,但其福利卻是縮水。讓勞委會原先將政府機關臨時人員納入勞基法的美意反成惡意。

臨時人員原先適用「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聘僱人員給假辦法」,但現在納入勞基法,沒有增加任何好處及權力,休假福利反而縮水。例如原先有的產前假取消,事病假扣薪..等。尤其市府勞工局以「回歸勞基法」所以無視勞基法第一條為勞動條件最低標準,硬將所有差假壓低與勞基法相同。

而召開勞資會議時,資方強力施壓,讓勞方代表承受莫大壓力,被辱罵或害怕發抖無法控制情緒而哭。若是身為政府部門的勞工局單位都如此對待員工,實在很難想像如何扮演「資訊提供」的角色,又有何「勞資自治」可言。

先問問勞委會,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臨時人員。 <br>

某些單位採用日薪制,來工作幾天就領幾元,週六日當然不計薪,勞工也無法累計年資。某些單位採用外包駐點,勞工有任何問題,丟給外包公司處理。某些單位有臨時人員,納入勞基法之後,彷彿賞給勞工天大的恩惠,其實只是畫了個虛空的大餅,完全漠視勞工權益。 <br>

有的單位在勞資會議時,資方強力打壓,一切扣上依法無據的大帽子。為了五一勞動節是否放假爭執不休。為了事病假是否扣薪,痛罵勞方,事病假是民脂民膏。不准加班,因為無預算。 <br>

又有些單位在勞資會議之後,資方打電話給勞工的長官,要求好好管教屬下,不要亂發言。資方私下對著勞工喊,再囉嗦就把你們通通外包,外面失業的人這麼多,不怕找不到人來上班。 <br>

一般公司行號的老闆是靠他們經營團隊賺錢,對待勞工惡行惡狀,勞工尚且可以爭取勞工權益。身為政府部門的勞工機關,領的薪水是民脂民膏,在角色搖身一變成為資方之後,惡行惡狀的嘴臉和一般資方相較之下,毫不遜色。這就是勞工主管機關對待勞工的方式。 <br>

勞基法,太沉重。敢怒不敢言的勞工,該向誰投訴?

我贊成本勞外勞薪資脫鉤.提高台商回流意願.增加本勞就業機會.

由台灣政府免費仲介外勞.還能避免人蛇利用本勞外勞沒脫鉤.剝削高額仲介價差.嚴重妨害經濟發展.

為了防止本勞失業.應該請專家詳細估算回流台商增加的就業比例(例如回流台商增加50%就業機會.那麼我們規定雇用外勞比例佔雇用比例30%).規定本勞外勞雇用比例.嚴格執行.一方面單一窗口吸引大量台商回流.同時創造更多本勞就業機會(反而增加20%本勞).以上財經專家把詳細評估數據和勞資雙方不斷討論出結果後.經過全國本勞資方公投贊成.公佈實施.

這樣勞資雙贏(本勞外勞薪資脫鉤.外勞比照新加坡.香港實領月薪6000台幣).

新政府上台,苦勞網也逐漸轉型。對國內,開始朝向理性的,政策的批評與建議。對於中國,開始吹捧他們的各種文化表現,並引進台灣,讓台灣人民強化對他們整體發展的關注。
不過也好,結束八年對民進黨的揶揄與醜化與不屑。馬英九上台,高興就高興吧,不要也想一副依然監督政府的樣子。這種軟調的政府批評,就交給你們向來最不削某工運團體去做吧。

本外勞薪資不早就脫勾了?
不然怎麼有人這麼仇視外勞?就算不是薪資脫鉤,
本外勞在勞動現場的嫌隙也因為其他原因而存在或深化吧。

就算薪資脫勾,既得利益的仲介總有其他門路去剝削外籍勞工,
而台勞會預期因為外籍勞工人事成本的壓低而讓自己的薪資上漲吧,
我也願意樂觀看待,但是這種區別內外,理所當然的剝削外籍勞工的作法,
我不覺得,假若因為長期推動後以致本勞薪資所得上漲的這種結果,
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地方?
一個國家可以排外排成這副德性,
這種政治操作形塑的氛圍只會讓島內少數族群感受到更多敵意與漠視罷了,
但我大部分短線操作的投機客、或生民百姓還是某些仇外人士,
是不會太計較這社會風氣的形成吧。

本外勞脫鉤真能增加台商回流投資,有效的增加基層勞工的就業機會?
既然外勞這麼便宜,幹麻不用外勞?
或許還會導致許多中小型工業回春,竟然人事成本降低,逃跑外勞又這麼多,
還真的或許重回經濟發展的榮景,只不過當時剝削的是本勞,現在剝削的是外勞,
而且不怕他們罷工反抗,大不了送回去再找就有了。

整個結構還是一模一樣,這幾年的政治民主成就,到底留下了什麼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