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政治介入,開年遊行「挺公視」

2009/01/02
苦勞網實習記者

2009年開年第一天,從「搶救公視」揭開了序幕。在自由廣場,林生祥的空心吉他為大遊行暖著場,許多紀錄片導演說,上次參與遊行是20年前,這次再出來。而對在場兩、三千名NGO、社運工作者而言,公視確實是「我們的CNN」。遊行隊伍媒體觀察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打頭陣,中段則是公視員工與老董們、原民台、客家台員工,喊「搶救公視,監督國會」、「政治退位,媒體獨立」。

■參與「搶救公視大遊行」的兩、三千成員,圍繞立法院一圈,進行「人體骨牌」的活動。(攝影:孫窮理)

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表示,電視台新聞都與資本家有關,雖然公視難免也會有,但NGO挺公視,主要是「它成立的精神意義,補齊很多邊緣弱勢者議題」,雖然報導有些不是很好,然而,十年努力讓財團進入不了。何宗勳說,民間團體開記者會,很少有電視台從頭坐到尾,以前環保聯盟開記者會批判民進黨,公視也都願意報導,「我不認同他們是民進黨打手。」

公視「我們的島」團隊站在群眾前,文字記者李慧宜說,你們才是我們老闆,今天不是為自己薪水,我們老闆納稅給我們薪水,我們要為人民服務,走到海邊、稻田裡、弱勢者家裡、污染工廠的旁邊,希望我們的老闆繼續支持。立刻引起現場歡呼。

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說,我們要的是公共價值,雖然公視有很多問題,不符合公共價值,例如管理階層沒有聆聽觀眾意見,都是台北觀點、專業觀點,沒有意見交流與下鄉說明會,公視頂多只是「比較良善的專業者」,公視的公共價值與社會支持是靠「有話好說」、網路影音平台「Peopo」以及「我們的島」、「獨立特派員」的記者們與群眾發生關係。

遊行將訴求定為針對國會、新聞局及針對公視三個部份,不過,從頭到尾,似乎仍側重在「挺公視」的氛圍裡。針對國會部分,管中祥表示,本週二拜會王金平時,他已脫口願意解凍預算,但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但對公視預算審查部分,仍未明確表達。針對公視的訴求,則是資訊公開、產業民主化機制與公眾參與,他說,很多是管理階層對員工的信任問題,這些小細節如,年終倉卒決定員工沒有充分討論、考核規則應由員工管理階層共同制定、匿評機制執行不夠徹底。而備受矚目是目前公視與工會之摩擦。

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則表示,公視在台灣電視裡是「最民主,表達自由、最充分」的地方,第四屆董事開始會有兩位工會代表產業民主開會從頭到尾列席,人評會組成是主管五位,員工八位。目前,資訊已經上網公開,公聽會談的公共監督機制說明、節目費用都已上網,現在正在整理與政府的公文來往及財務資料。

■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攝影:郭安家)

公視新聞部記者林曉慧表示,節目部與製作部要求撤換管理階層聲音很大,但也有人認為是「內部勞資問題不宜現在討論」,在兩位工會成員與提案公視必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才可動支預算的立委林益世開記者會之後,目前工會已決議,沒有一個人可代表工會向外發言,工會有共識的部分是產業民主、內部管理公開化、加強跟社會溝通。一月七日,公共電視基金會將與工會再談,年終獎金、空間規劃、獎懲辦法、落實勞基法。馮賢賢質疑,「如果多數員工想談就快談,但目的是要讓工作更好,還是搞對立?」針對工會的訴求,馮賢賢說,目前還在持續協商中,不過,針對工會要談的內容,'馮賢賢認為,「還不具體。」

不只公視有危機,同屬「公廣集團」的原民台、客家台也都碰上「政治力」介入的威脅,原民台主播Kolas Yotaka在現場散發「拒絕政府箝制原民台」文宣。原民台與客家台沒有基金會,業務費屬政府採購法一年一標,但新的勞務契約卻規定,節目及新聞必須依照準則辦理,如違反,要支付違約金50萬,所有節目規劃需經「共同討論達成共識」'才能製作、播放,公視基金會指派專人監督原民台業務。她質疑,這些規定標準由誰制定,如此方便政治箝制原民台。

遊行給足公視力量與國家談判同時要求公視改革,本週一(12月29日)民間團體就與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簽署1月31日提出產業民主具體方案,公視未來的走向,全台NGO都在看。

■由公視現任董事長鄭同僚領銜簽署的承諾書(資料來源: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事件分類: 

回應

我覺得公共電視不希望被政治力介入可以理解,但應該至少做到財務資訊公開、透明化,連野草莓都被要求公開財務了,更何況是擁有更多龐大公部門預算的公共電視。
另,公共電視已經拿了國家預算在做節目,就不應該在某些網路資源上還要跟收視者收費,例如一些戲劇節目都是要買點數才可看,這並不符合公共的原則,反而比較像是使用者付費的邏輯,雖然付費的錢不多,但只是讓更多弱勢者無法收看到這些優質的節目,這與公共電視讓更多人看到優質節目的想法,應該是背道而馳,不是?

要求財務透明化+1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做評斷說,公視今次的收入支出,也就不能確定說,他們究竟只是為了維持營運,或是只求牟利
甚至更惡劣的掏空案重演

我們不能說公視做得不好,畢竟他們對於弱勢團體以及其他一些一般電視台沒有特別注意的細部資訊都有作出來
而其他一些戲劇節目要付費收看,不能說不對,但這的確與公共電視原本的意思背道而馳
公共電視一點也不公共? 不完全對
公共電視是全台灣最最民主,表達自由、充分的地方? 也不完全是

第一次做評論,有疏失請盡量吐槽

公共電視本來就一點也不「公共」!!!

我真的非常感謝本篇報導記者郭安家
在一片「挺公視」的聲浪中,把其內部的矛盾報導出來了
(世上只有苦勞好,唯苦勞的讀者才有真相…)

不知是否大家覺得不應該「趁火打劫」還是什麼的,
為什麼不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把公視所有的問題一起攤在檯面上討論
不然等這件事情過了,ngo被公視利用完了,它才不會理我們呢!

公視是否只願意公佈與政府部門往來的文件?
那內部的資訊是否也可以要求一起公開呢
他不是全民的電視台嗎

關於一些徵案或是託播性質的節目,如記錄觀點、人生劇展
是否也可以公佈評選的標準、委員名單、過程、以及金額?
作為公視的外包勞工,資訊不公開對我們而言很不公平!

以及是否有置入性行銷的福爾摩沙戒子環?或是其他節目?
在公視一直強調「與觀眾對話」以及「優質節目」
是否導致公視的中產階級化,以及收視率掛帥發展方向
而排擠了對抗性公共領域?
(如ngo觀點多為勞陣、人本、勵馨觀點)

我也很想請問這次活動的發起單位媒觀
雖然勉強看得出該單位在文宣中「批判性的支持」的用意
但是如何要求公視「具體確立」一個ngo參與與監督的具體機制?
甚至直接由ngo開一個節目,就像韓國的Newscham一樣
讓ngo不再只是上節目的來賓,或是僅具提供節目訊息。
很希望媒觀能扛起這責任,不要讓我們只能一面倒支持!!!

就以「我們的島」為例好了
當初環運團體是如何的幫助他們抗爭保住了這個節目;
而如今「我們的島」卻常以新聞的客觀性以及自主性
為由來跟環運團體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甘一再被公視利用的公民

深綠淺綠卡位 手法更跋扈霸道
2018-01-20 中國時報 洪秀瑛/台北報導

公廣集團接連爆人事地震。繼華視總經理郭建宏無預警下台之後,公視副總陳厚裕日前因未通過董事會考評被拔官。老公視人感嘆說:以前外界都認為公視是藍綠之爭,其實早就是深綠、淺綠之爭,奪權手法比藍的時代更跋扈霸道。
陳厚裕被拔官的導火線,外傳主要關鍵在於新聞部採購的K2製播系統裝設以來問題不斷,甚至出現無法上傳新聞帶等狀況層出不窮,導致2000萬設備形同虛設。對此,陳厚裕19日以8個字回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公視新聞部員工昨議論:「新聞部經理沒事,走的卻是副總?」此次不適任人事案由總經理曹文傑主導。連董事長陳郁秀暗示留人,曹都在所不惜。內部有此一說:陳厚裕和曹文傑力薦的製作部經理不合,也和董事長派的行政部主管吵架,加上出現當機黑畫面事件,陳又把責任推給製作部,日積月累下來,對他不利的話自然傳到曹文傑耳裡。
陳厚裕被指當機頻傳、遇問題沒解決等罪狀,他昨苦笑,「當機要副總負責,我能說什麼?公視每天都在播新聞,有黑畫面怎麼播?不合邏輯嘛。要羅織罪名很容易,因為權力在她(指曹)手上。」
據知日前公視董事會上,陳郁秀曾力保陳厚裕,原來事出有因。陳厚裕去年12月為了公廣集團經營的國會頻道與負責製播的華視開會,當時陳厚裕做3個方案要求華視:「優先」跟民視購買器材,其次華視自己買,最後方案是跟八大買。今年國會頻道被立院凍結1000萬,還有8400萬預算。民視向華視報價4000萬的硬體器材費,華視詢價後才知道其實只要2000萬。
知情人士表示:陳厚裕因國會頻道和民視做連結,難怪陳郁秀要力保。外界以為曹文傑「做掉」陳厚裕,曹和陳因此會有心結,外界又錯了。其實陳郁秀有權無責,公視爭議不斷,又和民視勾勾纏,陳郁秀應負最大責任。

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2018-01-20 聯合報 蘇蘅(政大新聞系教授)

最近華視總經理郭建宏突遭公廣集團解職,這兩天公視副總也被拔官。這些人事紛擾,已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寫下公廣集團踐踏「公共價值」難堪的一頁。
陳郁秀接手公廣集團以來,除了自家鬩牆不斷浮上台面,還有更多內控失靈和過度「政治化」問題接連引爆,使公廣集團深陷生存危機。
收視不振是最大危機。公視在二○一五年納入Youtube官方頻道的收視資料計算,但二○一七年第一季平均收視○.一二%,晚間時段平均為○.二六%,總頻道排名第卅二,只能說低落難堪。觀眾老化問題也嚴重,收視群集中五十五歲以上,廿四歲以下年輕人收視只有五%,如再加上意識形態的褊狹,只會雪上加霜。
政治上,政黨輪替後,公視明顯隨政府起舞。教育部在「自己的課綱自己審」,出現小學生和國中生都報名參選課審會代表的錯亂邏輯。但公視和客家電視二○一六年相繼在「青春代言人」和「誰來審課綱」節目,找了老師和學生大力幫教育部說話。
因為文化部帶風向,公視和華視趕忙製作新南向政策專題報導。董事會裡素有清譽的董事施振榮都發言,點出新南向政策「表面上由政治出發,以經濟為主題」,但其中「應以文化交流為重點」,諍言別讓節目太政治化。
公共電視構想於一九八○年代由行政院提出。鼓吹的社會精英和學者一直以英國BBC為師,希望公視能對「公共價值」鞏固有正確的認知和堅持的勇氣。BBC何以能為天下師呢?
一九五六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BBC的特別報導,強力批判政府行動;引起首相艾登不滿,威脅關閉BBC海外廣播,但BBC完全不屈服。一九八二年英國對阿根廷戰爭,英國巡洋艦被阿根廷飛彈擊沉,政府大失顏面,封鎖媒體報導;但BBC堅持公諸真相,首相柴契爾氣得大罵BBC是「賣國賊」。
台灣在黨國威權時期,媒體控管受到很多批評;當時有一個關於公視的例子,現在看來值得回味。
一九八八年,執政的國民黨打算購買公共電視時段,為爭議法案做節目,兼為執政黨立委打形象;但卻為公視斷然拒絕。公視小組執行長劉侃如說:公視時段是政府依法向三家商業電視台徵用,真正所有人應該是全體國民;如果執政黨能買,那麼其他黨派也有權利同樣要求;購買或出售公視時段的想法,不能不慎重考慮。
劉侃如出身國民黨文宣體系,曾擔任新聞局處長、參事,尚且有這種意識。現在竟傳出民視郭倍宏張狂說出「咱台獨現在有三個電視台:民視、公視、華視」,這已不只是綠化或台獨化問題,更是完全侮辱了公視的全民信賴。
權力使人腐化。政治干預公視,台灣不是特例;南韓也有政治介入,只是碰了一鼻子灰。
就在去年,南韓兩家公共電視台MBC和KBS不甘高層任意解僱員工、干預新聞編播,九月展開罷工,歷經七十一天。董事會將極具爭議的MBC社長金張謙解任,工會領袖金淵局罷工結束時聲明:「我們必須恢復觀眾對MBC的信賴,讓MBC重返國民的懷抱!」
由BBC和韓國例子可知:即使公共失靈,如果主事者對公共價值有深度認知和行動,還是可以爭回來。但這次是公視被一群占有公共資源的人,用效忠政治來謀取自己利益;這種換包裝也丟棄公共本質的做法,只會毀掉公視。公共信任是公視的靈魂,就如聖經的話:「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