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移盟回覆民進黨婦女部3月10日聲明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7/03/11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簡稱移盟)於3月9日舉辦「平等對待,落實權益!新移民不要做花瓶!」記者會,主要訴求有二:

第一、落實陸配、外配實質平等,讓陸配四年取得台灣身份證,並取消外配陸配
國民權利義務基本常識的認定考試。

第二、修改針對21國歧視性境外面談制度,使各國人來台結婚待遇一致。

移盟於記者會上強調並對兩黨提出質疑,106年2月國民黨與民進黨皆成立新住民事務委員會,但多年來,移盟並未感受到兩黨在執政時,對新移民的不當的法律政策有具體改善,仍然壓迫著新移民。除了3月9日記者會提的「陸配入籍六年改四年」、「取消歧視性21國境外面談」訴求外,去年12月通過的國籍法修正案,仍有許多爭議,儘管當初有少數移民友善的委員提出進步的法案,也未能得到多數委員的支持,導致內政部至今仍操控著移民國籍的生殺大權,同時,縮短陸配取得身份的年限議題更是不分藍綠執政,皆被封殺。

因此,經過長年的觀察,由新移民、民間團體和學者專家組成的移盟,決定呼籲兩黨甫成立的新住民相關委員會,不能逃避新移民所面臨的法律政策的結構壓迫,應該廣邀新移民討論與移民權益相關的重要議題,讓各部會能真正落實移民友善的法規政策。

此外,移盟成員中的新移民,也長年從事多元文化、司法通譯、新住民母語文教學等推廣,移盟認為所有投入發揚東南亞軟實力的先進,不管是歌舞、語文教育或各種行業的移民,我們都非常敬佩。移盟日前記者會的重點強調,政黨的移民事務委員會目前動向不明,我們期待,兩黨未來不應只舉辦多元文化類型的活動,而不看見新移民對排外、歧視性的法律政策提出的抗議

然而,民進黨婦女部的回應中,竟將移盟主張扭曲為「從事演藝工作者就不適合參與公共事務」,還批評移盟「對在台新住民文化理解貧乏,對於特定職業類別存有偏見,貶低從事文化展演工作者的政治參與權利」。這樣充滿敵意的回應,顯然「劃錯重點」,甚至有分化新移民之嫌。移盟從未認為參與兩黨新住民委員會的委員為花瓶,也並不歧視從事任何歌舞相關職業的人,假使兩黨委員會都無法具體回應對移民種種歧視性的法令政策問題,而只是對抗與防衛,那無疑是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將新移民當花瓶,並把平等尊重當漂亮的口號。

移盟尊重並且認同兩黨新住民委員會的委員,並肯定委員們在移民權益上所做的努力,我們呼籲所有移民都應該要團結一起,不被任何政黨力量操弄、分化,一同爭取同胞的權益。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萬人嗆萬人的台灣,行嗎?
2017/03/14 筆震論壇 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民主自由」是重要的台灣精神,也是讓台灣在華人世界中引以自傲的特色。我們能公開點名批判政府官員,對公共事務大鳴大放,甚至某些激烈的抗議行動也能為社會或法院容忍。但這幾年來,言論市場似乎從「各界對話」或「弱勢發聲」,演變成各陣營各領域的相互嗆聲敵視。「罵」的對象也不再是政府或政客,而是一切「與我不同」的民眾。這讓人憂心,台灣人自詡的言論自由可能成為製造對立,擴大仇恨,拒絕和解的凶器。
在一定範圍內的「嗆聲」甚至「衝撞」,有時未必是壞事。街頭集會遊行甚至應該要容許某種程度的對抗施壓。
筆者在十年前就指出: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異議者的集會遊行也不是嘉年華式自強活動。既然街頭抗爭是基層異議者的「政治權利(力)」,就要讓示威者有「施力」的機會。如果在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或其他代議政治的場域,我們容許利益交換與相互施壓;那集會遊行權也應該包含憤怒、咒罵,乃至某種程度的恫嚇—否則,「主流」怎麼會願意對「異議者」讓步呢?K黨可以在國會對D黨說「給我A法案否則就擋你B法案」;社會運動者應該也可在街頭對主流大眾或政客說「還我人權尊嚴,否則別想交通順暢」!
如果完全剝奪「喧擾」與「威脅」,那集會遊行權就變成了基層異議者謙卑祈求的儀式而已。」
然而,這些年的嗆聲互罵,未必在街頭,也不是「結構弱勢 vs. 統治主流」,甚至也不當然是「人民對抗政府」。
不同的「人民」之間所展現的敵意仇視,愈來愈嚴重。甚至代議政治應有的遊戲規則,也被超限無盡咒罵而替代。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以689萬票的得票數擊敗蔡英文,這本來是單純的民主政治數人頭結果,多數統治天經地義。但在網路上,「689」一下子成為罵人的話,這把一般的政黨競爭變成了人民之間的鬥爭—不是「民進黨支持者討厭國民黨」,而是「民進黨支持者討厭國民黨支持者」。兩邊都是「人民」,但卻毫不掩飾地表示對「其他人民」的厭惡。陳為廷在立法院沒禮貌地罵教育部長,許多人卻紛紛表示支持,認為「禮貌」是虛偽(如:我們需要更多不禮貌)。又如,「我是人,我反核」這句話,原本是為了反駁馬英九說的「沒有人反對核能政策」而生,但後來脫離脈絡,衍生出「不反核就不是人」的意味,就造成了「反核」與「不反核」的人更加相互敵視。
而近來的「同性婚姻平權」之爭,本來似乎從相互攻訐,漸漸趨向中道—即使保守傳統人士,也認為該給同志伴侶法律保障,並能接受同志的「專法」或「伴侶」關係;而支持同性婚姻之人,對宗教與傳統保守家庭價值也多所尊重(台灣法曹協會:「一樣,不一樣?」焦點對談)。然而當「專法派」的保守陣營有人把同性婚姻跟性病愛滋都扯在一起;而某些「民法派」反擊時,不分青紅皂白,把納粹之類的用語都搬出來。那就知道,和解根本就不可能了。(也許,有人根本不想要和解?)
民進黨執政後,局勢更是愈來愈顛倒。政府執政黨面對民間批評時,還更兇狠地對罵或抹黑,毫無包容「弱勢異議者」的氣度。日前,包括南洋台灣姊妹會、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兩岸婚姻促進協會等團體組成的「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移盟)在群賢樓召開露天記者會,對民、國兩大黨組成新住民相關委員會的政策表示意見,並且期待政府修正當前歧視新移民的法令政策。針對新移民團體溫和節制的批評與期待,民進黨婦女部竟然發表一篇「劃錯重點」的聲明,反過頭來(扭曲地)指摘移盟「對在台新住民文化理解貧乏」,還說移盟「貶低從事文化展演工作者的政治參與權利」。經常參與藝文活動的新移民,只因為意見不同,就被執政黨扭曲咒罵。這不是分化,什麼是分化?這個執政黨全身上下都是「戰」意,哪有溝通,哪把人民當「我們自己人」呢?
我們可以相互批評,但批評的前提是讓「我們」會更好,是相信彼此都是「自己人」。如果只是出氣,只是鬥臭,那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距離只會愈來愈遠。如果身為民主國家的執政黨,一言一行卻讓人總想起毛澤東的「八億人口大國,不鬥行嗎?」的好鬥好分化,那這些尖酸嗆聲,恐怕會讓台灣成為一個萬人與萬人鬥爭的仇恨之島。
我不相信台灣已經「回不去了」……讓我們共同來改變這種嗆聲酸言的公共論述方式。一般網民鄉民憤青也罷了,但檯面上的領導者,請從你自己做起。

新南向的蔡總統怎樣看待新移民?
2017-10-10 筆震論壇 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新南向」一直是蔡總統重要的政策方向。尤其在兩岸交流遇上阻礙後,承繼當年李登輝「南向」的「新南向」更是蔡政府證明「台灣不是鎖國」的關鍵。在國慶日「更好的台灣」演說中,蔡總統更明確地表示,我們「跟周邊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和連結」,要「鼓勵人才的交流」,還要「成立登革熱防疫平台」、「積極建設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並且要在東沙島設立「溫室氣體監測站」。蔡總統表示:「這些軟實力會成為台灣人民驕傲的來源,也會成為區域穩定和平繁榮的助力」。
然而,這麼多南向政策的關懷說詞,卻漏掉了十餘萬來自東南亞、現在居住在台灣的新移民姊妹。如果來自越南、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南向目標國」的新移民在台灣社會的融入遇上障礙,而台灣的法令政策又對他們處處歧視刁難,那要怎麼讓東南亞鄰邦的人相信台灣真的重視他們?
如果十幾萬的台灣新住民會覺得自己在台灣的地位不如本土出生的台灣人,甚至也低於日裔、韓裔、以及來自歐美的白人,那他們傳回原屬國的訊息是什麼?一個看不起東南亞諸國人民(許多人甚至已經歸化為台灣人)的台灣,會真心把東南亞當成平等的夥伴嗎?新南向夥伴,嚨是假吧!
許多新移民近來針對「國籍法」第19條的「撤銷歸化」制度提出抨擊。他們指出,這個條文有造成「無國籍人球」的危險。目前各種法令幾乎都把人民權利與「戶籍」、「國籍」綁在一起,使得新移民姊妹們必須「歸化」來保護自己在台灣生活的基本權利。而國籍法卻又要求歸化者必須「放棄原國籍」。結果就是:新移民放棄了原國籍,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但事後卻因內政部發現申請時有瑕疵,或法院的傍論提及當事人假結婚,就會被撤銷歸化許可與國籍。
結果呢,他們原來的國籍放棄了,新的中華民國國籍也沒有了,生活怎麼辦?各移民人權團體提出了批評與修正意見,也舉出個案的苦狀,蔡總統聽見了嗎?還是仍然持續政府一向對待新移民的標準回應:「我們要維護國家主權與社會安定,個案有問題我們會專案處理。」但聽在新移民的耳中,這就是把他們當潛在的壞人,連中華民國公民身分都可以撤銷,真是豈有此理。
移民團體多年來也一直針對「歸化應先放棄國籍」的規定提出質疑。尤其在「南向」政策之下,讓婚姻移民能維持原有國籍,甚至也更有利於商業與文化交往。然而,國籍法卻只針對「有殊勳於中華民國者」和「高級專業人才」給予「免放棄原國籍」的優惠,這讓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姊妹情何以堪?
三年前,政府在回應移民姊妹的需求時,提出了這個修法方向。一位移民姊妹就曾激動地說:「所以我們(不是專業人才)是廢物?」
我不反對加碼吸引投資移民、科技專業移民(雖然作得也很差)。我也一直支持在中研院等國立學術單位居留工作多年的教授、學者,同樣可以適用「月退」。(藍領也一樣......如果能待這麼久的話。)但用「吸引專業移民」這個理由去推出,不想要對其他移民開放雙重國籍,多羞辱啊?這似乎是說,婚姻移民是我們不得已勉強接受的,所以起碼要放棄原國籍以示忠貞;但專業、投資移民,可以有雙重認同,沒有忠誠問題?(他們如果掌握高科技或資金......)
說真的,有人想要成為中華民國公民、當台灣人,那是我們的榮幸啊!在中華民國生日,應該要更歡迎他們。幹嘛刁難?幹嘛小里小氣,甚至因為歸化前的小事還「撤銷」之前的歸化處分?如果我們看重這個國家,那國民身分可以輕易撤銷的? 如果「歸化應放棄國籍」暫時改不掉,也請不要再說「台灣地狹人稠,要優先吸引專業移民」之類的話了。
蔡總統今天表揚了唱國歌的新移民甘惠忠神父,並且歡喜地宣告這位「為台灣犧牲奉獻了幾十年」、又「和我們分享光跟愛的神父」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更代表全體台灣人感謝他。是的,我們也同樣感動、感謝甘神父。我們也更相信,甘神父一定也同意,這些來到台灣辛苦耕耘、努力學當台灣人的新移民姊妹,同樣值得被表揚、被尊重、被感謝。歸化制度上把人分等的雙重標準,絕對不符合上帝「人人生而平等」的教誨!
在民國103年的國慶講話,我們首次在總統的國慶演說聽到對新移民的肯定。馬英九前總統表示:「過去30多年,有超過40多萬來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人民,因為婚姻來到臺灣定居。另外有52萬的移工朋友,來臺為我們的公共工程、企業與家庭提供服務。新住民與移工的身影與口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親切熟悉的景象。他們也一樣受到我國憲法的保障。早先新住民並沒有受到足夠的照顧與尊重,當年的法令對他們也不太公平。面對這樣的處境,他們學會用民主程序來改變命運。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姊妹與本地的民間團體、學者攜手合作,成立了修法聯盟,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在大家的努力下,現在臺灣新住民所處的環境遠比當年更為友善。」然而,這段話雖然友善,卻沒有能夠改變國籍法存在的問題。
在今天,新移民則要問蔡總統,新南向是玩真的嗎?如果是玩真的,請從尊重踏在台灣土地上、與我們共同奮鬥的新移民開始。

接納新移民 蔡政府要一視同仁
2017-12-03 中國時報 陳建瑜

宣稱包容多元文化的民進黨政府,對於關乎陸籍配偶在台發展的政策卻是兩個樣。陸籍配偶身分證取得年限「六轉四」,遲遲未有下文。如今有務實且權衡方式,可先從開放部分陸籍報考證照,這修法的一小步,卻可成為蔡政府累積兩岸善意一大步。
隨著年代變遷,陸籍配偶在大陸所接受的教育及資源早已不輸台灣。他們因自由戀愛結婚來台,卻無法自由選擇想從事的工作,無疑是一種「歧視」。蔡政府既然宣稱接納「新移民」,就不應該排除對陸籍配偶的接納。
現行法規對陸配及外籍配偶依舊差別待遇下,外籍配偶取得身分證4年,但陸籍配偶得6年,而高度政治掛帥的決策下「六轉四」法案卡關。既然如此,不如換個方式,讓4年取得「長期居留」的陸籍配偶能夠先解決最重要的工作問題,這務實作法兼顧人道與政治問題。
更何況,民進黨政府近來欲鬆綁法規,吸引國外重要人才,卻忽略一群在大陸已具備工作能力的陸籍配偶。他們願落地生根在台灣,占外籍配偶人數逾6成,是台灣重要的人才資源。不管是語言、經驗等,他們都可貢獻台灣產業。鬆綁法規範圍應擴及陸籍配偶。
兩岸關係迄今走入「冰凍期」,陸客來台人數降低,彼此成見不斷加深。蔡政府何不妥協這一小步,適時遞出橄欖枝,讓兩岸關係持續累積善意。面對大陸願意持續善待在對岸的台灣人,蔡政府也應同理心給予在台陸籍配偶同等對待。

東南亞裔台灣新住民第二代何景榮: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就算有為禍人間的酒駕前科,只要聽話,照樣能升官!像我這麼多意見、比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
蔡英文開國安會議 學者爆內幕「好無聊快睡著了」:一開口全場愣住
2022-12-22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淡江大學助理教授何景榮是東南亞裔台灣新住民第二代,他22日在臉書分享過去以新住民身分到總統府會見總統蔡英文的情況。何景榮提到,當時蔡英文姍姍來遲,坐下後的第一句話竟然說:「唉!剛才開國安會議,我都快睡著了...他們講話好無聊!」何景榮強調,後來他才知道,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像他這麼多意見、比前副總統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2017年12月8日上午,我又被叫進總統府。」何景榮吐嘈,美其名是總統要關懷新住民、諮詢新南向政策;實際上就是進府內吃吃喝喝、拍拍照,營造民進黨政府關心新住民、推動新南向的假象而已。「後來我才知道:民進黨喜歡的是沒有聲音、可以拿來當樣板的新住民或原住民。」就算有為禍人間的酒駕前科,只要聽話,照樣能升官!像我這麼多意見、比呂秀蓮還吵的新住民,民進黨當然不喜歡!
何景榮回憶,他們等了很久,蔡英文總統才姍姍來遲...她坐下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唉!剛才開國安會議,我都快睡著了...他們講話好無聊!」大家聽到,都愣住了!「堂堂一國之君,怎麼會在公開場合,這樣批評黨政高層呢?」他心裡這樣想的同時,也望向左前方的鶴鳴(林鶴明);他平時像彌勒佛一樣的肥厚笑臉,此時卻露出木然的鐵青之色...「以後不能再讓她說實話!讀稿機一定要隨侍在側,逼她照稿唸!」何景榮,猜他當時心裡是這樣想的。
何景榮還提到,小英總統對他說:「每次開會開到快睡著,我就好想喝一杯你們印尼的咖啡喔...」(咦?不是愛台灣?怎麼不說「愛喝古坑咖啡」?幹嘛偷蹭我的祖國?)接著她又說:「你們印尼有一道菜,叫Asam,我以前唸博士班的馬來西亞同學請我吃過。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這道菜?」他心想:「報告總統:Asam這個印尼字的意思,就只是『酸』而已,並不是菜名。」當時他想的是:蔡總統是一位連Thailand的國名都會拼錯的博士,傻得可愛,難怪會被這位馬來同學騙!
接下來,在大家等待食物烹飪的過程裡,何景榮的老毛病又犯了,開始跟蔡總統論述新南向政策實踐成功的方法,包括善用當地留台校友會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並把握東南亞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崛起的機會...只見蔡總統不發一語、默默點頭,「嗯...嗯...」,然後眼角餘光不斷飄到鶴鳴那邊...何當時心想,總統氣度真大,不但讓他暢所欲言,還一直想聽其他幕僚的意見...(後來我才覺得,1.5博好像根本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一直偷瞄幕僚,可能是想說:「護駕!護駕!我的讀稿機呢?」)全文酸度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