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 捐款徵信】 用行動支持苦勞 讓報導成為行動

2016/12/01

文/張宗坤(苦勞網特約記者)

轉瞬間就快畢業了,別人的大四生活是養老、考研究所,我的大四生活則是在抗爭和採訪中度過,我是和若想同時在今年五月加入苦勞網的特約記者,宗坤。

參與苦勞網編採工作的這半年以來,台灣社運再度面臨民進黨執政,但社會運動並未因此停歇,卻得要面對更嚴峻的形勢。比起國民黨執政時期,抗爭的次數和規模,似乎只能說是有增無減。為了掌握近期運動的進度,日前,苦勞網也辦了立院的採訪證,只要不穿拖鞋、不跟警察起衝突,就能進到熱度最高的委員會會議室裡旁聽,大方領資料跟便當。

委員會裡

幾天前的早上,剛剛交出期中考考卷,走出教室,接著想的就是在下一條台鐵產工的線開始前,去立院看一下。當天(11/17),立院有兩大熱點議題,分別是修正《民法》的同性婚姻法案,以及修正《勞基法》的砍假案。

在修正《勞基法》的社福衛環委員會那邊,因為同事已經在採訪了(後來的報導在這裡),所以我就繞去司法法制委員會。剛走進去,委員會就因為上午國民黨的杯葛、反同婚的下福盟在立院門外大喊,立委尤美女在協商過後宣布暫時休息

在休息期間,還是有很多記者跟會務人員待在辦公室裡休息或吃便當。我隨意跟身旁的其他記者朋友閒聊,交換情報,確認早上委員會的「成果」。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國會,也是跟著七天假議題這麼久以來,第一次覺得不舒服的時候。

委員會裡是個奇妙的空間,對於習慣在街頭席地而坐、躺在水泥地上睡覺、跟夥伴手勾手被抬的我而言,這裡讓人既消沈又沮喪。身邊的人交換滿天亂飛的情報,一下說這個法條怎樣,疑慮在哪;一下討論各個政黨的策略,這法案怎麼推怎麼擋;一下又是說接下來的政治議程可能會怎麼發展,開公聽會還是延長開會,還是杯葛。運動的邏輯和理想在這些務實的人眼中,恐怕是過於天真的想像。

從社運「走進」國會,我從「異議者」被迫變成「記錄者」,就算對立委、對民主程序、對狀似開明的政策、對體制內的想像有再多不滿,都只能夠暫時按著,眼睜睜看著「合法」的國家機器就這麼運作下去,理所當然地妥協於資本主義的現實,出賣所有人的利益。

和大家走在一起

委員會和街頭,是兩個相當不同的場合。

在立法院裡,消息流通非常快速,根本是記者的材料寶庫,跟立委辦公室打好關係,或是和其他國會記者、立委助理建立關係,更有可能拿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辛,搶得採訪或報導先機;不過,對這樣的行為我還是略帶保留、小心操作,一來那實在不合於「運動者」的習癖和知覺,二來則是盡力避免「過多情報」的誘惑,唯恐疏忽了報導裡剪裁的功夫,那不是件好事。

在街頭上,苦勞網的我們雖然號稱是「記者」,但其實很難說跟「抗爭者」有什麼差別。我們也要被風吹、被雨淋,我們也一樣會被假血潑到、被雞蛋砸到、沾滿火燒或煙硝的氣味。在狹窄或擁擠的場地,我們還要跟其他主流媒體的攝影記者一較高下,擠來擠去,為了不擋到其他媒體的高大錄影器材,非得蹲得膝蓋發麻、腳趾發軟;顫抖地拿著有點陽春的相機或甚至手機,用不太純熟的技術盡力拍下照片⋯⋯。

但是,比起在委員會裡,體會任人宰割的無力感,我還是喜歡在街頭上,在大太陽或大雨裡走四五個小時的遊行(除了相機會濕掉,有點不方便外),跟熟識的朋友拿起紙筆就地討論,或是把布條綁在背包上,到處衝衝撞撞。因為那是我——作為一個記者以外,同時也是作為一個關注議題的學生——真切覺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刻。

讓報導成為行動

這是個有些尷尬的位置。雖然我並非傳播科系出身,但是「新聞中立」、「平衡報導」這類倫理原則也不是沒有聽過。在社運抗爭的場合中,有不少策略性運用媒體的口號,例如前不久青年闖進立院的柯建銘辦公室時,看到警察把記者擋在門外,也會要求「警察讓開」、「女警抬女生」。

要警察別擋著媒體,常常被認為是要求警察對採訪自由的最基本尊重。不過,媒體之所以要繞過警察,說到底就是為了抗爭者們痛苦掙扎的畫面,漏了個畫面可能就會被臭罵;而抗爭者們之所以需要媒體,就是為了議題的宣傳,讓觀眾看到警方和國家機器整體的惡形惡狀,或是減低警察暴力的程度,要是沒有媒體來,真的很讓人焦慮。兩方雖然各有想法,但只要利益一致,就能「相互利用」。

在進入苦勞網工作前,我對媒體的看法也大致如此,是抗爭可以利用的工具,但不能期待太多,畢竟多數媒體有既定的政黨色彩,不論是親綠的、親藍的,這些主流媒體都曾在個別支持的政黨執政期間,為國家機器說項,除了少數的記者外,都不完全是社運現場可以信任的對象。這幾年來,「新」媒體蓬勃發展,但站在社運立場的(有組織的)媒體,仍是寥寥可數,除了苦勞網之外,也就是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焦點事件。

對這些媒體的記者,身為抗爭者的我們也較為親近,或有多一點期待,甚至有些感謝之意。紙本沒有的、各大報上找不到的,感謝這些社運媒體的紀錄,不致被遺忘。如今,我也成為苦勞網的成員之一,但還是想為社運的夥伴們做些什麼,這時就產生了身份上的矛盾、不同工作上時間分配的消長矛盾、與其他夥伴的關係的矛盾。

不過對我而言,記者和抗爭者的差別,不是何者優越或是領先的競爭,更像是相互辯證,既挑戰抗爭者與記者二分的界線,記者/抗爭者的位置也彼此挑戰,兩邊常有衝突。但也正是這樣的衝突中回望自身,才察覺這條邊界本來就沒那麼穩固。雖然是在觀察事件、記錄行動、書寫報導,但報導更像是延續過去「抗爭者」的位置,為運動推開打擊面或是推進議題前緣,是個與運動幾乎斷裂、旁觀,但又隨時期待下次合作,甚至報導就是形塑與定義行動的一部份,亦即,報導就是行動本身。

謝意的沈重

從抗爭者成為記者,開始覺得對社運媒體的這種「感謝」,應該被修正。這份感謝之意不只是因為媒體做了什麼對的事情,更不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上的少數聲音,或是身為被斥為「亂源」、到處「攪局」的抗爭者,對於願意好好看著我們、傳達我們心聲的媒體,感覺到被同理或被傾聽的溫暖而已。

有苦勞網這樣的媒體,透過評論的形式,立基在對運動應有「批判性」的期待上,願意說一些運動的「壞話」或未盡之處,誠屬難能可貴。從盤根錯節的兩岸與第三世界民族主義議題,到爭取性少數異議自由的性解放,都不只是容易的批評,或討好人的讚美,甚至往往被主流社會,甚至是運動者認為是相當冒犯的提議。因此,這是一份細膩而不容易的工作,不如我過去想像中的那麼寫意,也因此這份「感謝」終於產生現實的重量,化為每一字每一句,呈現給大家。

在這樣的思考之下,包含(被我們戲稱為「蛋蛋妹」的)同事高若想的那顆蛋(兼任助理議題)、基本工資的數學題、跟朋友子軒看一堆外文資料湊出來的美國研究生運動專題、我家隔壁的台化廠關廠後運動該怎麼走下去、戳穿特休假換七天假的謊言等等,都是在與同事、師友和朋友的討論下完成的寫作。

這些題材要不是稍微離運動有半步的距離,就是有點過度冗長(正如這篇捐款徵信的文章⋯⋯),但不論形式和長度,共同的問題意識都是如何能讓我們繼續從社運的未盡之路向前行,保有回應政治現實的能力,同時又能逐步展開不同於主流的深度觀點,對運動的團結、或是身處在實踐的直覺位置上的思考盲點,提出切實的建議。為了支持這樣有點尷尬的書寫/行動,能夠繼續下去、持續精進,苦勞網需要大家定期定額的捐款挹注,繼續提供大家一個「在運動裡」的媒體和發言空間。

2016年10月收支情形

 

◆ 收入 194,200

 

◆ 支出 229,478

 

◆ 餘絀 -35,278

 

 

 

 

 

 

2016年10月一性次單筆捐款

 

姚國隆15000、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企業工會 6000、張楷騏 2100、劉純佑 1000、Anton Lee 250

 

 

2016年10月定期定額捐款

 

彭瑞祥200、吳靜如500、無名氏5000、日月潭小姐500、何志元1000、張華蓀1000、鄭佩馨350、劉梅君1000、李恭榮1000、彭川300、古明君100、林津如300、陳美霞500、林麗雲1000、方念萱600、陳信行500、陳瑤華1000、黃長玲700、陳宏坤1000、李根政500、林弘也2500、林恕暉300、趙俊明200、王文秀1000、張晉芬1,000、微草600、黃小美200、宋玉雯350、劉靜怡500、朱錦鄉300、鄭小姐1,100、龔尤倩200、沈秀華300、劉思龍1000、馬特猴300、羅德水500、余陽洲300、黃文雄400、黃小陵200、陳順孝500、何春蕤2000、支持苦勞1000、KUKL 1000、許志文300、阿潑200、劉佳奇500、徐世榮500、陳成義350、pp 500、世傑&世芳500、侯正大1000、容邵武300、李佳玟200、李建輝2000、柿子300、謝慧貞1000、張嘉宇200、媛媛200、吳瑞春1000、蔡培元500、黃雅雯200、How 500、王瓊慧500、楊宗樺600、Babuza音像故事農場500、林三加500、鄧明宇200、司儀800、max tseng 300、barbarossa 500、鄭智偉200、詹順貴500、洪美惠500、彭榮邦200、xinya 500、阿強1000、古宏彬500、賓澤歐500、阿昏200、何榮幸300、Barking 100、米店300、黃成進100、吳政奇300、小樟500、鄭建國100、何宗勳300、陳俐璇100、Richard 1000、supau 500、黃榮賢500、黃怡蓉200、RAY84421 300、miniher 200、廖家弘500、桃園縣產業總工會1000、蔡晏霖500、蔡正彥300、蔡雅瀅500、洪朝貴1000、林玲君1000、vivian 200、劉念雲200、顧玉玲200、HaHa 300、劉純芸100、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會500、沈婉玉300、苦勞好棒500、王美方100、GTO 500、張溱芠200、Yuhsin 200、楊鎮宇100、許家榮500、簡承瀚500、蕭曉玲200、岳祥文200、賴財榮100、kakoui 200、翁菁翊500、柳琬玲500、邱伊翎300、廖儒修300、甘宸宜300、邱雅婷300、黃崧弼300、孫銘德500、張宥翔200、柯裕棻1000、林淑芬1000、徐進鈺1000、陳文200、許峯銘500、eyeball 200、曾朝祥500、施文平200、蔣紹文100、opiumgentleman 500、木蘭號300、蕭丁偉500、邱俊明300、李易昆300、張舜翔500、吳晴芷3000、曾旭正500、Pearl Huang 500、李姿儀500、吳凱琳1000、monica cat 100、spr93 500、潘仕偉300、林網市100、王怡文700、邱彥瑜100、陳秀媛500、呂燕林500、lancaster310 300、汪冠廷100、高信鐽1000、Edcyc 1000、草頭蔡100、劉建和100、匿名1000、Rich 300、楊志楠200、林秋香100、黃瓊瑤200、楊友仁500、林中象1000、劉光瑩300、林佳瑋300謝祥與、陳曉柔100、吳拍子400、宋宜真300、羅可容300、吳芬玲100、許榮崇200、賴雪蕙100、李偉傑100、陳香如100、胡永芬500、李小姐100、魚池100、人猿凌芬300、cold0113 300、莊冠駿2000、陳妙嫻500、younger tseng 500、黃之琦500、劉以霖100、郭志榮1000、鄭易旻500、林冠瑜200、洪馨蘭300、阿立100、許甘霖1000、李威宜200、周世權500、OUDI 400、王云緒500、Lamuria 1000、萱草200、張慈宜300、妹妹狗1000、高于棻350、李艾純300、何東洪500、施孟志500、fiona 500、顏亮一500、佘宜娟300、為了瓜瓜300、余喵呱2000、邱竟瑋300、王成偉300、李育欣1000、南山工會支持者300、郭明旭200、吳詩雯200、魏楚陽500、盧其宏500、郭安家200、匿名500、王韻珊200、何書喬200、蔡中岳200、陳尚志150、袁吟春100、鄭安齊100、蘇寶加200、游輝宏500、李豔如300、zeal 500、徐磊300、陳芳汶1000、邱秀真200、賴偉傑500、高秋萍300、李熙寧300、AllenWang 1000、王墨林400、許芳銘500、月見田菁500、阿利100、陳雅萍500、房思宏500、劉文坤1000、王勇智1000、詹政道500、陳建志100、郭于瑞200、陳美靜300、poder 1000、王鬼絲1000、waiting 200、蔡明君300、花若寒300、starus 300、陳小佳100、江翠阮經天300、Schumi 500、阿東200、鄭鴻錡300、李家誠100、張景雲300、吳坤墉1000、楊○筠100、施佑霖500、蔡延鈴1000、楊孟麗1000、吳嘉哲500、張詠卿500、楊雨微300、leelooyo 200、徐玉容200、陳毅峰500、鬼島曼波工作坊200、陳志柔350、游政韋500、王珮真300、梁敏萱350、邱偉雄500、Weihsuan Lin 500、Fr 350、Chun-Ning Chang 100、swu 500、mio 350、韋秀蓮200、yy 500、鄭永福200、dodadance 100、黃哲斌500、林柏儀200、翁倩文350、黃博鈞100、陳福裕1000、毛姆100、林明志350、周彥廷500、龔卓軍1000、林欣怡350、劉彥秀500、匿名500、藍海豚200、黃教彥700、陳壬癸500、賴志泓350、許維真500、黃阿宅100、Carol Fan 500、林宛瑄1000、李惠婷500、王明智500、黃琬婷100、鄭雅蔚 500、王御風1000、郭進成500、黃維玲700、Charo Wu 100、許宸耀500、Wanhsiu Tsai 200、黃詩芳500、假面人間700、陳世忠700、周興700、大頭芳300、楊璐綺350、V 350、阿飽500、雷禹恆300、Bobby Tung 500、王君薇500、chiashel chen 100、李肇仁500、洪晨晏200、蘇瑋智200、黃嘉緯1000、李秉芳100、郭龍見200、邱欣瑩200、郭家瑋200、陳啟豪300、甯應斌2000、賴麗芳1000、包素珍1000、李雲500

 

 

 

所有捐款本會皆開立可抵稅的捐款收據,捐款支持苦勞網,請參考說明頁面。此外,也歡迎您捐贈發票給苦勞工作站,只要寄至「10050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6巷22-2號2F 苦勞網收」即可。

 

捐款名單如有疏漏,還請來信指正,謝謝!

建議標籤: 

回應

不好意思,想請教問題
關於貴網公佈的財務徵信
10月定期定額捐款較9月增加了一萬多元

然對照貴網公佈的資料,10月的捐款人名單與捐款金額只比9月多了一人 「李雲 500」

亦即,李雲每月捐款金額只有500元,與10月新增的一萬多元定期定額捐款數字落差甚大,
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據悉,即使匿名捐款者,也可以 「匿名」 公佈其捐款

貴網為何沒有公佈10月增加的一萬元定期定額捐款人名單及其捐款額度?望請貴網財務人員有誠意提出回應與說明,謝謝

本人早已終止予貴單位每月固定捐款,而名單中尚刊登本人的捐款,還請確認,修正後回覆,感謝!

我是用暱稱捐款的.怎將我本名公佈出來了?另外我自上月(11月)即停止對貴網的定期捐款.務請下次徵信文章刊載時移除我的名字..感激不盡..

2016/12/01 facebook網友Nancy Fu批苦勞網:
「假左派 真左統
直接找習近平或連戰請款啊笨蛋」
可惜,她被臺灣守護民主平台新聞稿神打臉了!
-----------------------

蔡政府的假民主與真霸權
2016/12/08 苦勞網 臺灣守護民主平台新聞稿

爭議多時的「一例一休」、「砍七天假」勞基法修正案,終於在民進黨黨團的強勢動員下,於日前(12/07)表決通過。雖然蔡總統曾說:「勞工是我們心裡最軟的那一塊」,但這卻是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處理得「最強硬粗暴」的政策修法。針對這個狀況,臺灣守護民主平台(簡稱民主平台)提出以下幾點批判與主張:

1. 政策反覆,缺少堅定的價值信念和誠信
蔡總統選前撐起進步價值,倡言落實週休二日、不刪國定假日;民進黨立院黨團在今年前半年的第一會期開始時,尚亦堅持此一方向,誰知520上台後不久即「龜腳畢露」,政策大轉彎,匆忙在不符合憲政體制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拍板定案,充分顯示該黨的選前承諾,根本不是蔡總統的價值信念,而是幕僚起草騙票的政見謊言。
不久前公視的節目裡,工商界代表也指出,520前曾私下與林全及相關準閣員會面,獲得承諾將會砍假,但當場並無任何勞工代表。公開承諾不算數,私下開會卻可拍板,顯示這已不僅是政見謊言,更是「政策黑箱」。

2. 因為政策黑箱,只好粗暴通過
今年10月5日,立院上演了新政府上台以來,最為醜陋荒誕的一幕。為使砍假政策快速過關,民進黨立院黨團竟然動員多位立委,其中包括許多號稱進步的不分區立委,一早在會議室內「捍衛」主席台,隨後更演出民進黨召委陳瑩未經充分討論,即快速宣布通過將修正案送朝野協商的「一分瑩」事件。
這一類似當年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半分鐘通過服貿的事件,充分顯現出民進黨在處理此一問題上的「心虛與理虧」;該黨不僅背棄了對勞工的承諾,也以粗暴的方式延續了剝削勞工的勞動政策。

3. 為何「心虛理虧」?「長工時、低工資」造就「體制暴力」
IMF的資料顯示,與其他國家進行相比,台灣近年單位勞工成本逐年降低(其他國家則是升高);GDP資料也顯示,勞動所得比例不升反降。種種數據皆顯示,台灣勞工已陷入「長工時、低工資」的嚴酷處境。蔡總統/民進黨從未深切檢討此種發展困境,讓企業猶如吃鴉片般無法戒除,導致整體產業無法升級、經濟陷入瓶頸,也讓台灣的勞動人口長年被迫進行高風險的「血汗勞動」,更導致每年有數萬人發生工作傷害,連帶引發家庭、心理及社會等諸多問題。
台灣勞工早已被這種「體制暴力」施暴多年。蔡總統,你所謂「心軟」的那一塊,究竟看到了嗎?

4. 大動作譴責暴力?民進黨對台灣民主歷程失憶了嗎?
台灣的民主進程,本來就是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等體制的暴力壓迫下,不斷藉由社會運動的各種抗爭向前推進,過程中發生群眾衝突所在多有,但執政黨、政府與社會經濟優勢者,習於將「反抗者」惡意描寫為「暴力分子」,意圖用「維持社會秩序、逮捕暴力分子」的思維,來「轉移」真正的問題焦點,同時又以濫用國家機器(刑求、警暴…)、縱容社會暴力(疾風、林宅血案等)方式,系統性地對反抗者施以強暴脅迫。
2008年,蔡主席不是曾經說過:「所有曾經歷過美麗島事件的民主前輩們都知道,過去的極權統治者是如何使用暴力對待人民,逼人民走上街頭的,這才是真正的『暴力政府』」?難道,民進黨對這整個艱辛的民主歷程都失憶了嗎?如果民進黨選擇對「政治」領域遺忘,總不該忘記1988年的520農運事件吧?林全、蘇嘉全與呂秀蓮今年八月不是才剛參加過520農運領袖林國華先生的告別式,並覆蓋黨旗嗎?
發生在立法院外的拉扯推擠,固然需要被檢討、被批判。但府院黨團大動作的召開記者會譴責暴力,與當年國民黨譴責暴力、和國家機器對異議者的司法追殺又有何異?缺乏對體制暴力與霸權壓迫進行反省,只知黑箱決策、粗暴表決、並且對一時失控的抗議者發動大規模「譴責」的民進黨政權,急著向國民黨看齊、向威權體制學習,難道真要淪落為民主改革的絆腳石?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權利不會從天而降,霸權也不可能仰賴權力者的善意而改變。當執政者選擇站在霸權的一方、對台灣民主運動的艱辛進行選擇性的失憶,我們必須站出來揭發蔡政府假民主、真霸權的真面目。就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主張:

一、產業科技政策應社會民主化
勞工權利不是經濟發展的阻力,長工時、低薪資、圖利財團的租稅優惠等企業鴉片,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困境主因。蔡政府認為,產業創新升級才是改善勞動條件的關鍵,卻以財團掛帥的模式,獨斷決策。我們因此主張,所有重大的產業科技政策,都應該以民主的方式獲得制定,尤其應納入勞工代表與勞團的意見,如此才有機會全面檢討向資本家傾斜的經濟剝削體制。

二、總統到國會報告,進行政策辯論
蔡政府無意推動憲改,執意以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做為國家重大政策的決議機制,並且下令立院務必遵照配合。對此權責明顯失衡的現象,我們主張,蔡總統即應到國會進行報告,並且接受立委的實質詢答,以公開的政策說明和辯論,取代總統府的黑箱下令決策。

三、說好的國會改革,趕緊實踐!
與其動輒威脅廢除解散立法院,蘇嘉全院長與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應該推動落實國會改革的承諾,以實質的政策辯論,取代多數暴力快速通關的粗暴立法。

四、切莫司法追殺、黨紀處分
執政者應記取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教訓,切莫重蹈威權體制打壓社運的覆轍,勿以司法追殺恐嚇異議者,也不應以黨紀處分黨內以具體行動表達其價值信念的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