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立,究竟意味著什麼?

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創始會員國申請截止前夕,馬政府通過陸委會向國臺辦遞交入會意向書,臺獨立場鮮明的青年團體隨即展開抗議馬政府「黑箱賣臺」的行動,而就在抗爭稍歇的愚人節當天,出現了兩則引起截然不同反應的新聞。第一則是美軍F-18戰機因「引擎故障」緊急迫降臺南機場,第二則是標題為「美國航母戰鬥群抵蘭嶼 體驗飛魚季」的新聞。前者已由美國在臺協會(AIT)出面證實,後者則被揭穿為博君一笑的假新聞。然而,這一真一假的兩則新聞,卻意味深長地反映出臺灣與美國的關係。

愚人節當天蘭嶼民宿旅遊連線的網站釋出「美國航母戰鬥群抵蘭嶼 體驗飛魚季」的假新聞。(網路翻攝)真實的新聞說,美軍F-18戰機此次降落臺灣維修,是28年來美軍戰機再度登陸臺灣。不得不說,在美國的重要盟國一一倒戈加入亞投行之後,突然發生美國軍機降落臺灣的不尋常舉動,即便這不是一種對中國的威嚇,也足以令人喚起冷戰年代美軍駐臺的歷史記憶。更令人不安的是,這兩架戰機當時正準備從日本沖繩基地飛往菲律賓執行任務。美軍戰機在東亞上空例行的巡邏和演練,以及將臺灣當成備用的軍事基地的表現,在在提醒我們一個事實:臺灣至今從未脫離美國在五零年代建立的反共軍事防線。

戰爭的因子始終埋藏在東亞,然而,當沖繩和韓國濟州島上的民眾持續反對美軍基地的同時,「蘭嶼民宿旅遊連線」的網站為了宣傳飛魚季,竟貼出一篇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抵達蘭嶼外海體驗飛魚季的假新聞,在這篇被預設為「玩笑」的假新聞中,雖然用「戰隊長 Edward Snowden」調侃了美國,卻弔詭地把蘭嶼上的「達悟族人」和巡弋的「美軍」想像成和諧共榮的關係。

美國是臺灣無法獨立自主的根源

如果說,真實的新聞顯示美國在軍事層面有力地控制著臺灣,那麼假新聞則暴露出了臺灣人深層的心理層面,也承認並認同美國將臺灣納入其軍事部署的一環。這就是為什麼東亞的美軍基地及其背後的《美日安保條約》、美國近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對臺軍售等等,很少進入臺灣社會運動的政治議程。除了軍事之外,臺灣的經濟從冷戰以來就被編入美日經濟圈,形成為美日資本代工的經濟體質;政治上無論泛藍泛綠或者新興第三勢力,無一例外地共享了親美親日反共的意識形態;知識和文化方面同樣以美國唯馬首是瞻,導致對美國帝國主義的批判始終難以開展。嚴峻的現實是:臺灣的主流輿論不但對美國全面支配臺灣的現狀毫無警覺,甚至還為美軍戰機來臺額手稱慶。

最近的亞投行爭議中,臺獨派的青年團體為了展現他們對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也有所「留意」,在〈抗議馬政府申請加入亞投銀聯合聲明〉中,指出了當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對開發中國家的層層剝削現狀問題,卻極其弔詭地,把這個現狀當成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必定會重蹈覆轍的證明,並且號召大家去反對遠遠稱不上是資本先進國的中國,而不是壟斷資本遍佈世界的美國。此外,還有貌似進步的說法稱,比起美國,中國對臺灣是比較大的威脅,所以應該先反中再反美;或宣稱,中國和美國都是帝國主義,應該一起反對。這類說法不但罔顧歷史,更無視現實。

歷史地來看,臺灣的現狀是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介入中國內戰,造成兩岸分斷的結果;而現實來看,臺灣的現狀是美日帝國主義下的附庸。只要把視野擴大到東亞的脈絡,整個權力的形勢就顯得非常清楚,不只臺灣,沖繩、韓半島也有幾乎相同的被美日霸權宰制的歷史軌跡。究其根本,美國帝國主義正是造成東亞地區動盪、分裂、無法獨立自主的根源。

既然現狀如此,不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的臺灣獨立運動的未來是什麼?究竟在哪一個意義上,現存的臺獨運動可能達成臺灣的獨立自主?

以反帝立場看待亞投行的機遇

如果我們真的有心改變臺灣「不獨立」的現狀,就應該把「反美帝」當成運動的前提,而不是拿反美當作反共反中的幌子。同樣地,如果我們對東亞和世界的格局有基本的認識,就不會盲目反對美日兩大強權聯手圍堵的亞投行。因為無論如何,中國推動的亞投行及「一帶一路」是目前最有可能改變東亞和世界現狀的一個官方的嘗試,它挑戰了戰後以美元為基準的國際貨幣制度,打開鬆動國際金融秩序、乃至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可能性。

在亞投行胚胎初成,規模離世界銀行尚有一大段距離之際,將亞投行說成是新的國際金融霸權、走美國帝國主義老路云云,都是毫無根據的指控。重點是,我們不應將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僅僅視為一種市場化的力量,它同時可能帶動的是區域性的整合和重組,換言之,臺灣及東亞地區有可能在這個歷史機遇中掙脫美日帝國主義的掌控,走向一個新的局面。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全然樂觀看待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推行,相反地,我們可以也應當持續以「反帝」立場審視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如同孫文在近百年前發下的「濟弱扶傾」的偉大理想1

中國對於世界究竟要負什麼責任呢?現在世界列強所走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要去滅人國家,也去學列強的帝國主義,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們的覆轍。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我們對於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對於世界的列強要抵抗他。如果全國人民都立定這個志願,中國民族才可以發達。若是不立定這個志願,中國民族便沒有希望。我們今日在沒有發達之先,立定扶傾濟弱的志願,將來到了強盛時候,想到今日身受過了列強政治經濟壓迫的痛苦,將來弱小民族如果也受這種痛苦,我們便要把那些帝國主義來消滅,那才算是治國平天下。

今天,中國的確從當年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艱難地走出來,一步步走到強盛的時代了。孫文當時說的:扶持弱小民族、消滅帝國主義、絕不學人家的帝國主義──也顯出了它全部的意義。在這樣一個深刻反省和自我惕勵的視野下,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的爭議所能帶給臺灣的啟示或許是:所謂的「臺灣獨立」,從來就不只是臺灣自己的事,而應該包含對於東亞、對於世界的責任;而真正的「臺灣獨立」,更加不能侷限於「建立民族國家」這種狹隘的想像,而應該朝向堅持反帝的,致力於區域和平和區域自主的實踐道路。

特約撰述: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回應

綠營選出統派總統?! 蔡英文520就職全程唱「黨歌」 「吾黨所宗」更是一字不漏
2020-05-21 呷新聞 政治中心/發自台灣

總統蔡英文昨(20日)第二任期開始。就職典禮中,總統蔡英文、準副總統賴清德於府內宣誓就職。而蔡英文不只開口唱中國國民黨黨歌,更將有「吾黨」歌詞的敏感句也沒有漏掉,全程「唱好唱滿」,一字不漏。在在顯示蔡英文代表的並非綠營,而是統派。
《ETtoday新聞雲》報導,總統蔡英文昨天9時開始進行宣誓就職,地點於總統府3樓大禮堂,先由總統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於進行宣誓;接著,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帶領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進行宣誓。東森新聞報導,過去包含就職典禮、國慶日唱國歌,蔡英文是否「開口唱國歌」皆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蔡英文在這回的就職典禮上,不僅大方開口唱國歌,包含國歌中有「吾黨」歌詞的敏感歌詞也一字不漏,全程「唱好唱滿」,引發外界關注。
根據三立新聞2015年報導,事實上,過去民進黨人出席相關活動,都盡量避免揮國旗、唱國歌等敏感動作,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唱國歌也曾跳過前兩句,前總統陳水扁更曾因此創下元首取消戶外致詞首例。過去蔡英文還是在野黨主席時,2011年席台南市國慶升旗典禮,對外聲稱「剛開始要暖身一下」,技巧性跳過「三民主義,吾黨所宗」2句歌詞。隔年2012台南市元旦升旗典禮,蔡英文直接從第4句「以進大同」開始唱,賴清德則自第3句「以建民國」跟著唱。如今,蔡英文將國民黨黨歌唱好唱滿,統派原形畢露!
根據蔡英文創辦的《想想論壇》一篇文章顯示,大家都琅琅上口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首國歌,最早於1929年獲中國國民黨定為黨歌;國民黨中常會進而在1930年3月決議,在正式制定國歌前,可將黨歌代用為國歌;此後幾經多次徵選,仍選不出更合適的國歌,國民黨中常會遂於1937年6月決議,將此定為國歌。換句話說,這首國歌完全是以黨領政的訓政時期產物,而且在進入憲政時期後,未再以法律明定;所以現行的所有中央法規,僅規範「唱國歌」這個儀式,但沒規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是國歌。

超譯師樞安(連環圖)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3822750@N06/sets/72157645434712676

[討論] 超譯師樞安
2014-06-30 批踢踢實業坊 看板HatePolitics 作者ThomasJP(筆劍春秋梁父吟)

As new arrival Taipei I am being given the "treatment" by Formos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Conversations with Peter Huang and Philip Ng and perusal of their propaganda have served only to establish their utter lack of realism, absence of any militant and armed popular foundation, and complete reliance on US to achieve their aims and assure their livelihood forever.
It seemed desirable to attempt to straighten out their thinking in relation to China scene as to US, and to prevent misconception as to nature of any personal relations with me. In brief, they were told in friendly manner, as my personal opinion, that Formosans themselves, unarmed, could not get rid of Chinese now on Island.
US would require several divisions of troops plus supporting naval and air forces to take and keep control over Island, a responsibility which we are not prepared to assume for time being any hope for independence lay with Nationalists not with Communists, and thus measures designed weaken Nationalists merely served increase chances Communist control.
So Formosans must recognize facts, not avoid them, and they should not forget that Formosa fits into large pattern from which it cannot be separated arbitrarily, and although US sympathetic to Formosan aspirations, there were very few grounds for optimism now and foreseeable future.

這次一到台北,我就跟那幫自以為是在搞台獨的傢伙見了一面。我跟黃彼得還有菲力NG交換了看法。草泥馬的,這根本就一幫沒腦的魯蛇,說要搞獨立,結果不只沒軍隊,連民兵也沒半個,只想靠美國人幫他們打天下,以後還要美國幫他們保家衛國。
看來,矯正他們對中國前景的理解,對美國是有些好處的。而且我也不想讓他們對跟我的交情產生什麼誤解。我很客氣地簡單告訴他們,只靠嘴砲是不可能把島上的689趕走的。
美國必須派出幾個師的大兵,加上海軍和空軍的支援,才能佔領並且保住這個小島。但是我們不打算自己跳進這個坑裡。要知道,幹掉中華民國的結果,就是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容易解放台灣。
所以大頭病們別再逃避現實了,台灣是不可能從中國大陸旁邊搬到太平洋中間的。即使美國覺得你們很可憐,但套句阿扁的話「現在做不到,以後也做不到」。

美國要台灣加大國防投資
2018年2月 《觀察》雜誌第54期 趙國材(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最近川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首度公開明講,中、俄是美國的「主要挑戰者」,美國必須維持戰略優勢,也必須依賴盟友及夥伴的合作;而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是確保民主體制及經濟安全屹立不搖,作為區域榜樣。
台灣軍方日前公布,一年多來,大陸軍機已頻繁繞台飛行高達23次,遼寧號航母繞台2次。為了回應解放軍軍機繞行台灣附近空域,台灣陸、海、空三軍防空部隊2016年12月及2017年5月,兩度在全島實施制敵空襲的「聯翔操演」。不過,國防部稱那些操演屬年度計畫,沒有任何針對性。
大陸軍機繞航,目標顯然是台灣而不是川普,因為中國對川普的整體政策仍採觀望態度。美國分析人士警告,如果川普在台灣問題上施壓過頭,可能挑起軍事衝突。美國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在華府出席論壇時表示,統一台灣是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的主要焦點,這使得台灣在準備和投資遏制大陸的能力,並在阻嚇失敗時提升有效防禦,變得十分重要。他強調,台灣的國防預算沒跟上局勢的演變,應該加強;台灣應聚焦於防衛本土,發展精銳部隊與阻止大陸施展武力的能力,以及發展非對稱戰力和提高生存的能力。
長期以來,美國始終是台灣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台灣提高軍力的長期計畫,意味著一定會從美國獲得新的軍售交易。美國智庫「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如果有3種武器是中國軍方最高統帥最不想讓台灣獲得的,那就是潛艦、噴射戰鬥機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台北很精明,在這三方面都做了投資。」
2017年10月,蔡英文承諾,未來每年增加2%的國防預算,而且必要時會動用特別預算來採購武器裝備。如果立法院通過預算案,到2025年,台灣的年度國防預算計畫增加至少20%,即增加20.8億美元。
剛好台灣的武器裝備將在未來20年內進入汰換高峰期,因此,除自己發展的武器系統外,許多外購的軍備都必須提前擬定採購計畫。蔡英文正在制定延續到2025年的詳細軍費開支,其中一些武器將在台灣製造,包括8艘潛艦。國防部也聲明,當下優先的投資項目包括新型導彈、無人機、電子戰系統、戰鬥機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1月17日,美國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在美國華府舉行「台灣在印度洋─亞洲─太平洋角色」研討會。會上多位學者專家表示,中國的作為不僅影響台海穩定,對區域和平及川普總統提出的印太戰略也帶來挑戰;國際社會必須意識到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並適時做出回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台灣避免自己受到中國的攻擊,就是對美國印太戰略最重要的貢獻;不過,隨著大陸對台灣施壓加劇,維護台海和平所面對的挑戰也不斷增加。葛來儀也表示,中國未與台灣協商而片面啟用M503航線,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台灣,因此國際社會應該公開點名批評中國。
有鑒於朝鮮半島現今局勢,台灣是否也應該思考發展核武以自我防衛?出席的美國學者異口同聲表示,發展核武對台灣沒有太大價值,反而會損及美台關係。葛來儀表示,台灣發展核武牴觸台灣社會共識,也損害台美關係。她還指出,過去台灣曾試圖發展核武,但遭到美國反對而取消;台灣從事美國反對的行為,對台灣是有害的。CSIS資深研究員古柏(Zack Cooper)指出,發展核武是為了防止高端戰爭爆發;若台灣發展核武,將削弱在低端衝突的威脅實力,反而讓北京更能有效威嚇台灣,讓台灣變得更易受攻擊。美國海軍軍官學校(USNA)教授余茂春則在會上說,歷史上多的是弱小方最終取得勝利的例子,只要台灣有足夠自信,還是有可能擊敗這個強大的對手。
很明顯的,「自由民主」已成了美國利用來分裂、削弱中國的代名詞。美國永遠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處理問題,一方面擔心中國收復台灣對美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又怕台灣發展核武對自己帶來麻煩;這兩者豈不自相矛盾?另外,美方強調台灣應增加國防預算,向美國購買更多軍備,以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卻完全不提是否在必要時協防台灣,如此夥伴台灣該信任嗎?

美智庫籲台灣恢復2年徵兵、男女配槍 請先把這個「春秋大夢」在美國落實!
2020-03-15 呷新聞 主筆室/發自台灣

美國親中華民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院」(Project 2049 Institute)高級總監易思安(Ian Easton)日前投稿《自由時報》稱,美國可以嘗試將台灣變成現代的斯巴達,暗助台灣發展一支較大規模的常備軍、兩年役期的徵兵制義務役,以及一支龐大、訓練有素的後備部隊。還說,成年男女的家中,都存放著國家配發的槍枝,隨時立刻準備好動員集結。這顯然會需要台灣社會進行結構性的變革及調整。易思安到底存在什麼幻想?
易思安的文章還提到,為了提供台灣大量的現代化裝備和訓練,將制定一種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為軸心國以外國家提供戰爭物資之「租借法案」(Lend-Lease)式協定。大批的長程、攻陸巡弋飛彈(LACM)與彈道飛彈,將部署在移動式發射器上。此為「租借法案」,並非免費贈送武器予台灣,也就是台灣向美方租借武器,屆時需一一償還軍事債務。以二戰期間英國為例,當時英方向美方租借高達約313.87億美金,從1946年一直到2006年才償還完畢。高鉅額的債務,恐非當前台灣能承擔得起。
此外,易思安所屬的「2049計畫研究院」,早前才被本刊踢爆,收受包括日、韓、台三方政府的捐款。台灣更是該智庫最大捐助者,其中就包含中華民國國防部。不僅如此,該智庫同時收受多家美國軍火商的贊助,如此大喇喇在台灣媒體投書鼓吹「租借法案」賣武器,非友台、親台甚至保台,恐只是從中撈取利益的中間人(middleman)。
再者,易思安鼓吹台灣恢復2年徵兵制,要讓台灣變成「現代斯巴達」,也過於不切實際。以美國為例,當前面臨中國威脅,也從未恢復自越戰以來就已廢除的徵兵制,何以要台灣恢復?當年推動廢除美國徵兵制的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就強調,徵兵制天生不公平,因為很多年輕人本身不願意去當兵。其次,徵兵制缺乏效率。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義務兵戰鬥力不如志願兵。此外,傅利曼在制度上提倡小政府主義,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正符合美國精神。
其次,易思安呼籲中華民國政府配發的槍枝給台灣成年男女,並隨時立刻準備好動員集結,這更是笑話一樁。就連高舉擁槍權的美國,槍枝也是個人購買,從未由政府配給。如今,身為美國公民的易思安,卻鼓吹他國政府配發槍枝給自己的公民。
或許你會說,台灣狀況如同以色列,面臨強敵威脅,需要全民皆兵;但真的相同嗎?台灣有著天生地理優勢——海峽屏障,不同於以色列四面陸路、且都是對其敵意的阿拉伯國家;再者,台灣周邊包含日本、南韓在內的第一島鏈民主同盟,更無須擔憂中共侵台;此外,美國自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立即成立《台灣關係法》保障台灣,以色列並無類似法律予以保障。如今,易思安所屬的智庫不只收受軍火商及中華民國國防部的鉅額捐款,要讓台灣租借美國武器,甚至還要讓台灣成為缺乏效率的國家,違反美國精神,其心可誅!

兩岸和平統一從此無望,唯有走向戰爭解決一途。

這篇文章充分反應了美國政府不便表態的另一種美國人觀點,一種美國右派反共仇華的保守主義觀點,對反服貿運動及其群眾過度詮釋的贊許與期待,對張安樂及其組織毫無遮掩的敵視與醜化,嘲諷中共,調侃馬英九。

其結論更是會令台獨聞之色變:憂喜參半的兩岸和平統一從此無望,唯有走向戰爭解決一途。

白狼挑釁學運 外媒:和平統一夢想掰掰
新頭殼newtalk 2014.04.02 洪聖斐/編譯報導
http://newtalk.tw/news/2014/04/02/45937.html

蔡英文早於520就職演講裡就悍然否定了大陸國王的新衣“九二共識”,給了大陸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大陸還要“期待她在雙十講話中能對「九二共識」有更進一步的表述“,不是賤到不堪嗎?

蔡英文贏得大選後,一秒鐘都沒有停過落實兩國論和進行實質的台獨,這已經是一條不歸路,蔡英文和執政的民進黨陷溺已深,不會回頭的,大陸的“台灣研究學者”們,你們還是省省吧!以下是鐵證如山:

1. 蔡英文未上台即通過其準文化部長鄭麗君在立法院提案通過封殺【台獨課綱微調方案】,保證反中親日的台獨意識得以在台灣中小學校生根成長,落實文化台獨。

2. 蔡英文未上台即通過其民進黨團在國民黨默契之下,於立法院主導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所有兩岸相關協議必須先經過立法院3/4立委投票同意,再舉行 全民公投。全台灣有效選舉人超過半數(目前900萬) 投贊成票,方能正式通過。此舉無異全面封殺兩岸任何協議之可能,使海協會與陸委會形同虛設。

3. 蔡英文上任第二日即透過
“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廢止微調課綱。

4. 蔡英文上任第三日即透過走狗林全,對變相台獨太陽花學生運動的126名被告撤回刑事告訴。

5. 蔡英文上任後责令海巡署与行政院不再稱沖之鳥「礁」,僅稱沖之鳥,第四日即传出撤回沖之鳥護漁的巡邏船以獻媚日本,換取日本的支援台灣獨立。

6. 蔡英文上任第五日即决定不再遙祭中山陵、让駐美代表變
“大使”
(独立国级别)。

7. 蔡英文上任第九日,視警察台灣花蓮佳山空軍基地時揚言:
“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

8. 蔡英文上任第十四日,指使其副秘書長李俊毅參加致力台獨建國的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獨貪汙犯陳水扁之子陳致中)餐會並發表演講。

要擔心的不是政黨泡沫化,而是理念泡沫化
2017-09-21 自由台灣黨facebook

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近日的民調顯示:在政黨支持度上,民進黨回穩至30.2%,時代力量則下降到6.4%,中國國民黨仍有18.9%。其他小黨,包括我們自由台灣黨,支持度都在1%以下。
假設這份民調具有參考價值,那說明的並非「政黨泡沫化」的威脅,而是「理念泡沫化」的危險。甚麼意思呢?
所謂的政黨泡沫化,如果是指民調一旦下滑,最後就會像泡沫一樣灰飛煙滅、面臨解散;那麼,我們力量雖然小,經營雖然困難,仍然沒有解散,持續抗爭,宣揚獨立建國理念。時代力量還有6.4%以及立委席次,距離泡沫化還很遠。
民調的高低,直接影響的是政黨的氣勢。民調高的政黨勝算高,即使理念未必符合台灣人的需要,但只要勝選機會大,依舊會有眾多金主及選民希望從勝選中建立互助關係。在這樣的運作邏輯下,政黨不但不會泡沫,還會蒸蒸日上……但是,這意味著政黨背後的政治理念成功推廣了嗎?
時至今日,還有許多的民眾因為資訊不足,相信民進黨是個台獨政黨。事實擺在眼前,正如我們一直說明的:民進黨並沒有建國藍圖,反而是對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刻意推崇討好,試圖穩住中華派的選票。
民進黨的陣腳是穩住了,換來的就是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體制日益穩固。威權圖騰依然在台灣各地肆虐,流亡中國的國號、國旗、國歌、憲法、國慶依舊捆綁著這塊土地。「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不安定現狀,被民進黨極力穩固下來,在流亡政府殖民體制下越做越有心得、越做越開心。民進黨的政權沒有泡沫化,理念卻漸漸泡沫化了。
政黨泡沫化雖然可惜,但就像一家做飲料的企業倒了,只要市場還在,還是會有口味近似的產品跑出來。一個政黨泡沫化了,只要政黨背後的理念還在,日後還是會有其他政黨出來接力。
最恐怖的不是政黨消失了,而是理念消失了,這才是台灣當前面臨的危機。獨立建國的理念日漸從社會大眾的視野中消失,許多民眾甚至以為:只要本土政權上台,台灣就算是獨立了。但只要中華民國憲法還在的一天,台灣的建國就還沒開始,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國家。
我們自由台灣黨還沒泡沫化,理念也沒有消失。我們的理念很小,卻懂得怎麼堅持。
民調專家關心的是政治權力,我們關心的是住民自決、是公民權利。堅持理念,或許無助於身軀的茁壯,卻能夠滋養台灣的靈魂。

中國究竟是資本主義還是帝國主義?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24534
摘要: 我認為這種投資的成功,只會對延長中修叛徒復辟集團的統治有利,對中國和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不利;但是對削弱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對世界多極化又是有利的。所以應當有選擇性地給予有限度的支援。

《社會主義者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對外投資?》盧荻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24510
一文的跟帖
龍翔五洲

現在中國的對外投資雖不能說是帝國主義行為,但也絕不是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跟毛時代的以坦贊鐵路為代表的對外資援完全不可比,本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

現在中國的對外投資也不僅僅早已不是中國人民的「國有企業」,還有更多利益熏心的私企。中國自從加入WTO 組織和「與國際接鬼」以來也就加入了全球的資本主義體系,因此其資本主義特性是明顯的。

中國在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中既受帝國主義國家的奴役盤剝,同時也在盤剝其他國家。這種狀態是動態的,也就是說可能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說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化的過程之中也不為過,但是對於「中帝論」還缺乏根據。
中國究竟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還是中國特色的帝國主義,這要看以下諸點:

第一,列寧曾經論斷過: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因此就要看中國對外的經濟活動是不是處於壟斷地位,或者說壟斷成份是否超過非壟斷成份?
第二,中國對外的經濟活動中有沒有附加不平等條件和巨額暴利?
第三,中國有沒有謀求和實行主權之外的軍事擴張?
第四,中國有沒有謀求和實行某種霸權或干涉他國內政?
第五,中國有沒有夥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參與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武裝干涉、經濟封鎖、經濟制裁等罪行?

從以上幾點來看「中帝論」是站不住腳的。

回到「社會主義者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對外投資?」這個問題我認為這種投資的成功,只會對延長中修叛徒復辟集團的統治有利,對中國和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不利,但是對削弱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對世界多極化又是有利的。所以應當有選擇性地給予有限度的支援。

Jcaster7:

在下是台巴子,書讀得也不多,如果簡體字有用錯的地方還請各位海涵。

看了盧大教授這篇宏文,心裡不禁浮現了好幾個問題。盧教授說這資本輸出是為了完成戰略目標,可以低於平均獲利率,那就不具有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性質。這就讓我納悶了,大清剛把臺灣割給日本的頭幾年,日本人賠錢賠慘了,賠得都想把臺灣給賣給法國,就是考量這個戰略意義最後才沒賣給法國。人家也是到晚期基礎建設搞好了才慢慢開始回本的,那這日本殖民臺灣,他還是不是帝國主義啊?到了國民黨來了,美國大把大把美援貸款往臺灣送,搞軍火搞基建也是看在圍堵中國的戰略意義嘛。臺灣二戰給美國炸得一窮二白,美國這大把資本也不知道過了幾十年才回本,那這美國投資臺灣他還是不是帝國主義啊?盧教授這麽一說,咱是不是還得感謝美日一百年來不計成本、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地『投資』臺灣啊? ...

遠航一號:

歡迎來自臺灣的網友。 jtcaster7 網友不必自謙,更不必照搬若干大陸網友誣衊臺灣同胞的錯誤稱呼。關於你所提的幾個問題,我基本上贊成盧荻的看法。關鍵是,什麼是帝國主義,什麼不是帝國主義,要討論清楚,並且要言之有據,不是根據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表像來談,而是要努力瞭解其本質的特徵。要結合歷史來談,但更要結合現實的階級鬥爭來談。這個問題,我想不論對於臺灣的階級鬥爭,還是大陸的階級鬥爭,都是有意義的。


社會主義者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對外投資?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24510
摘要: 希臘大選,激進左翼勝出,這毋甯說是世界資本主義中的異變,大有可能引發歐洲政治構造的顛覆性改變,而事實上西歐南歐各國(西班牙、法國等等)的激進左翼力量已經在蓄勢待發了。社會民主主義已經破産,前景將是革命嗎?

社會主義者、左翼或自稱左翼者,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對外投資?

因爲近日希臘的政治變動,貌似社會主義的激進左翼冒起並在歐洲以至世界範圍捲起政治風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資出現波折,這個問題也就成爲熱議。而熱議不僅僅是國外(以及港臺)形形式式左翼右翼的「中國帝國主義」大合唱的延續罷了,還涉及實際的政治行動,具有世界範圍意義的實際政治行動。

資本輸出並不一定就是帝國主義,雖則帝國主義必然意味著資本輸出。兩者的區別,關鍵在於是否不平等交換,即投資是否享有超額利潤。當然,在資本主義範圍內,資本與勞動者在市場上表面的平等交換仍是意味著在生産和分配上實質的不平等交換(攫取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即使投資是享有平均利潤仍是剝削,只是這畢竟就不能說是帝國主義。以上是我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留意,剝削也還有相對剩餘價值生産與絕對剩餘價值生産的區分,前者意味著,資本與勞動者的交換促成生産率進步,從而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即勞動者在受到剝削之餘其收入水準還是得以提昇。

Giovanni Arrighi曾經論辯說,中國的崛起,是整個世界資本主義歷史的特例,它使得Adam Smith所倡導的平等交換的世界市場首次成爲可能。這個論辯正意味著,中國的資本輸出並非帝國主義,甚至是對現有的帝國主義形成制約,消減世界範圍的超額利潤。

可以進而言之,上文以跨國投資獲得壟斷利潤來定義帝國主義,因爲迄今世界資本主義歷史上跨國投資的壟斷利潤的來源不外乎兩途,一是超經濟手段掠奪,二是掠奪的積累形成技術上或規模上的優勢地位,而中國的對外投資顯然不是這樣。中國的資本輸出,其實還有兩個具有根本意義的特性。一是,在國內層面,輸出的資本純粹是中國勞動人民的血汗(而絕非剝削國外勞動人民的結果),而且是基本上屬於全體人民的儲蓄/財産(國有企業的資産屬於人民)。二是,在跨國層面,資本的輸出基本上是爲了完成戰略目標,包括生存所需的外交戰略和以類似上述的提昇生産率爲目標的發展戰略(例如「一帶一路」戰略),這就大有可能是以接受低於平均利潤率來實現的,也就是說更加不具有帝國主義甚至乎資本主義性質。

越來越有證據顯示,上述兩個特性,顯著地見於中國在非洲、拉美、東南亞的投資。中國對希臘的港口投資是否也可作如是觀?果若如是,則希臘激進左翼反對私有化固然合乎社會主義原則,然而,它在對歐盟以及歐盟財團有關債務談判上態度軟化的同時,卻對中國投資開刀,而非友善談判、尋求合作,這卻是毫無道理的。而世界範圍的左翼鼓動希臘對中國違約的言論,實質上就變成「西方中心主義左翼」及其附庸,符合現有的帝國主義的利益,受損的是中國人民。

那麽,是否還可以從更根本的社會主義立場出發,要求中國人民(單方面)承擔國際主義責任,與希臘以至世界範圍左翼共同高唱《國際歌》、共同反對資本主義?如果在世界範圍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景就在眼前,如果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承擔起同樣的責任,這個要求倒也不失其合理性。問題是,「西方中心主義左翼」現在的言論,難道不是抽象反對帝國主義,具體反對中國人民嗎?

****

希臘大選,激進左翼(Syriza)勝出,這毋甯說是世界資本主義中的異變,大有可能引發歐洲政治構造的顛覆性改變,而事實上西歐南歐各國(西班牙、法國等等)的激進左翼力量已經在蓄勢待發了。社會民主主義已經破産,前景將是革命嗎?又抑或激進左翼政府(及其同類)只不過是另一個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Pasok)政府,工人貴族政府,社會民主主義新品種?

Syriza的政策導向,包括免掉外債、廢除緊縮、重建福利、推動增長、對大資産階層征稅、關鍵産業國有化,等等。這種方案能夠在世界資本主義中實施嗎?聽其言察其行吧,第一個考驗就是它將如何與歐盟談判。
同事Costas Lapavitsas作爲Syriza的經濟顧問,當選國會議員,前路多艱,期望他和他的黨能堅持立場。

猶記得幾年前我們一起在黃土高原上高唱《國際歌》...

****

下面鏈接這篇文章,有關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制約法德美等現有帝國主義、受到形形式式左翼右翼的「中國帝國主義」大合唱的責難、等等,正與上文的討論相關:
HTTP://www.counterpunch.org/2015/01/29/inside-boko-haram/

逾8萬老美 吃中國人的頭路
2015年05月24日 中國時報 萬仁奎/綜合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373-260108

根據紐約榮鼎集團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有8萬多名美國人受雇於中資企業;2000至2014年,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總額高達4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最近5年發生的,預估在2020年之前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
報告指出,中國國內的能源和勞動力成本逐漸提高,受此影響,有的中國投資者和公司在過去5年裡加大了向美國直接投資的步伐。
中國企業在美國直接投資最多的5個州分別是:加州(59億美元)、德州(56億美元)、北卡羅萊納州(55億美元)、伊利諾州(40億美元)以及紐約州(38億美元)。
中國企業在北卡羅萊納州創造了1.5萬個就業機會,高居美國其他各州之冠,聯想集團則是北卡羅萊納州的第二大僱主。在加州,總共有370家中資企業,僱用了8300多名美國員工,這些中國企業主要集中在舊金山和洛杉磯等地,產業分布多為科技、製造業、商業服務和房地產。主要僱主包括百度、華為、阿里巴巴、深圳新世界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企在美直接投資近年來雖然增長明顯,但與英、日、德、法、加等國相比仍然顯得微不足道。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到2013年間美國得到的海外直接投資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占比不到1%,英國和日本對美直接投資分別是中國的18倍和13倍,韓國同期對美投資也有中國的2倍。
上述研究報告,是榮鼎集團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聯合進行。前者致力於收集中國直接對美投資數據,後者則旨在增進中美間的相互瞭解。
該研究報告也針對中國投資資金在美國各國會選區的分布加以分析,以辨析「中國錢」的落腳處及哪個選區由哪位議員代筆是否有某種關聯。研究顯示,中國投資資金的選區分布格局與所在選區議員的黨派和立場沒有正比關係。

中國與台灣,是帝國主義掠奪關係嗎?

如果將「帝國主義」的概念,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理解,那麼,帝國主義並不是單純指涉某個國家的對外擴大影響行徑,而指的是成熟資本主義國家基於資本積累的危機,必須向外擴張甚至殖民以維持利潤可能,如列寧所稱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若從這概念出發,那麼,中國之於台灣,並不是、至少還不是「帝國主義」階段。

原因在於:

一、世界體系、國際分工位置上,台灣是相對先進國,中國是相對後進國。儘管「中國崛起」,這個位階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變動。而帝國主義的關係,是先進國對後進國的掠奪。

二、現實上,中國主要作為是資本輸入國,而非資本輸出國。相對地,台灣已是將資本輸出至中國與東南亞的重要來源之一。

三、具體現象上,是台灣的資本家到中國剝削中國勞工(看看郭台銘或眾多台商可知),而非中國的資本家到台灣來剝削台灣勞工。

四、比較可能可以爭辯的是,目前與未來,中國對非洲、亞洲等「更後進國家」,是否可能發展帝國主義關係?而當台灣若在世界分工上淪為更後進位置,是否可能遭致此種帝國主義掠奪?(儘管,目前學界已多有辯論,例如中國在非洲的大量投資與參與基礎建設,和歐美的帝國主義模式的確有所差別。)

2013/02/07 台灣立報
面對青年貧窮化:重訪中國威脅論
林柏儀

還記得,在2000年初時,我加入了台大大學新聞社。當時正是總統大選的前夕,為了想寫一篇分析各候選人教育政策的文章,我到了當時的國民黨總統競選總部,試著索取資料。直到現在我還是很難忘記的是,當我走入其總部搭乘電梯時,看到了電梯裡的一張海報,令我震驚。

藍綠共享的中國威脅論

這張海報貼在電梯裡頭,是讓所有前來的支持者都會看到。海報上是一群帶著防毒面罩的軍人,拿著槍械,背後躺著垂死的平民,被陰暗的烏雲壟罩。斗大的標題寫著:「投給民進黨,結果就是這樣」,小標題寫著「拒絕戰爭,要和平、要安定」。不消說,它的意思就是:民進黨上台,中共就會打過來。為了台灣安全,要投給國民黨。

記得我當時的感覺是:這真是惡質的宣傳。一個執政黨要選舉,竟可以只靠製造恐懼?爾後,選舉結束,當年國民黨落敗,民進黨第一次取得執政地位。而眾所皆知地,中共並沒有因此就打過來。回頭來看,國民黨這張海報的象徵意涵,無非是透過形塑一個外在敵人來恫嚇民眾,以此掩飾自身的腐敗、無能。

這種作法,其實我們都很熟悉,打從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時期,「小心匪諜」的警語,種種妖魔化中共的教育或宣傳,應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它宣稱為了「對抗共匪滲透」,為了對抗「共產極權侵略」,所以總總對內的整肅或控制,也都是合理而必要的。

如今,已經不大有人會相信,台灣只因為舉辦選舉、換人執政,「中共就會打過來」。只是,這套「以外力威脅來正當化自身統治」的宣傳邏輯,並沒有隨著政黨輪替而落幕。2000年後,我們更常看到的是,民進黨也繼承了類似的話語。

印象中,從2000年以來,牽手護台灣、軍購公投、反反分裂法、入聯公投、反ECFA……幾乎每一到兩年之間,就會有一次民進黨發動的大型社會動員,訴求「拒絕中國併吞」。經常可以聽到的說詞是,「如果軍購公投沒過,代表台灣自己都沒有捍衛自身的決心,中共隨時可以長驅直入」、「ECFA通過之後,台灣等於就是被統一了」……種種說法,同樣令人心驚。我不能說這一切的指控都是危言聳聽;然而,當熟悉了不分藍綠的「中國威脅論」,也熟悉了這經常掩蓋了「更根本的問題」,自然對這些說詞總是要打折的了。或者說,知道得要換個方式,更根本地來看待它。

跳脫兩黨的左翼勢力

直到現在,我仍經常感謝著台灣雖然稀少,但仍存在的許多左翼學運、社運人士。是這些前輩、學長姊、同輩們,讓我習得另一種觀看與思考方式。

首先,我習得了左與右的差別。客觀來說,不論藍或綠,都屬於支持資本主義繼續在台灣運行的勢力。儘管兩者在統獨、親中/反中的立場上可能有所區別,但在這方向原則上是相同的,所以我們都稱它是右翼政治勢力。

從左翼觀點來看,右翼政治勢力的統治基礎之一經常來自於:不讓勞苦大眾們根本看清楚自身的利益為何。資本主義是剝削多數勞苦大眾的,但為何廣大人民還支持它?原因即在於此。而為了不讓大眾看清楚自身利益,右翼政治勢力競相高舉反對外力威脅,以爭取統治正當性,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2000年後,國民黨日益走上了國共合作,暗暗傳遞著:一定程度的親中妥協,是台灣經濟生存的必要。而民進黨則持反面立場,雖然實際上也無力拒絕兩岸經貿整合。直到如今,藍綠兩黨各自宣傳的親中/反中走向,究竟對台灣的勞苦大眾來說「哪一個可能比較好」,對我而言還實難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過去15年來,勞方實質薪資停滯成長,甚至是倒退,而資方利潤卻居高不下,政客還競相為企業主服務,這是貫穿不論藍綠執政時期的共通現象,並非是親中/反中就將改變。根本來說的壓迫,還是一個資本主義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右翼會傾向渲染外力威脅,來有利於自身統治,這不難理解。然而,倘若外力威脅是「真的」,那怎麼辦?左翼難道置之不理嗎?

受益於一些「圈內友人」的討論和刺激,近來我也更常思考這個問題。初步的心得或想法有兩點:一、中國對於台灣,並非是帝國主義的掠奪關係;但中國的確有維持官僚國家與民族主義下的統一壓力。二、倘若要抵抗這樣的壓力(或其他真正的帝國主義勢力),根本來說,台灣需要的也不是擁抱藍綠任一右翼政治勢力,反而是要發展左翼,剷除資本主義。而中國的資本主義化或實施資產階級掌權的形式民主制度,並無助於此種壓力的解消。

容我藉此初略地說明這些想法。

中國與台灣,是帝國主義掠奪關係嗎?

如果將「帝國主義」的概念,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理解,那麼,帝國主義並不是單純指涉某個國家的對外擴大影響行徑,而指的是成熟資本主義國家基於資本積累的危機,必須向外擴張甚至殖民以維持利潤可能,如列寧所稱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若從這概念出發,那麼,中國之於台灣,並不是、至少還不是「帝國主義」階段。

原因在於:

一、世界體系、國際分工位置上,台灣是相對先進國,中國是相對後進國。儘管「中國崛起」,這個位階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變動。而帝國主義的關係,是先進國對後進國的掠奪。

二、現實上,中國主要作為是資本輸入國,而非資本輸出國。相對地,台灣已是將資本輸出至中國與東南亞的重要來源之一。

三、具體現象上,是台灣的資本家到中國剝削中國勞工(看看郭台銘或眾多台商可知),而非中國的資本家到台灣來剝削台灣勞工。

四、比較可能可以爭辯的是,目前與未來,中國對非洲、亞洲等「更後進國家」,是否可能發展帝國主義關係?而當台灣若在世界分工上淪為更後進位置,是否可能遭致此種帝國主義掠奪?(儘管,目前學界已多有辯論,例如中國在非洲的大量投資與參與基礎建設,和歐美的帝國主義模式的確有所差別。)

倘若說,中國對台灣不是帝國主義關係。那麼,怎麼來理解我們經常聽聞到的「中國威脅」呢?

不可否認,北京當局是希望兩岸統一的。甚至,它會採取許多手段,來促成這個期望。

站在北京觀點,歷史上台灣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還未完成的革命,被美國艦隊阻斷的失土。而就算是告別了社會主義革命期望,政治上,中國共產黨作為官僚化的統治集團,為了維持繼續統治的正當性,也得高舉中國民族主義,堅持「領土不得分裂」。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市場和勞動力來源,中國的確對台灣有比過去更強的影響力,長年來秉持的「統戰」訴求,也更容易隨著台籍資本的深入中國,能不再倚賴文攻武嚇,就能有效牽制台灣。但追根究底,這樣的統戰之所以可能或高昇,原因不只在於中國,而是台灣自身。

台灣所擁抱的資本主義制度,它不但孕育出了資產階級,而且還讓這階級掌握了台灣最大的政治與經濟力量。資產階級不是倚靠道德或國族認同而活,而是逐利潤而生。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或是取得廉價勞力,資本家們「出賣台灣」又如何?正因為我們活在資本主義體制下,所以有權有勢的人們可以「買下一切」,或「出賣一切」(不論是媒體、學校、企業、甚至是政府)?

簡言之,究竟「中國威脅」是否存在,我們需要冷靜地、不隨右翼政治勢力起舞而做出判斷。而儘管它的確存在,倘若我們真的根本性地期望台灣不受到「外來因素」所影響或控制,那麼,須要放在目標的,必然至少是要剷除資產階級,將台灣建設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20世紀初的俄國,面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跨國戰爭,每一位俄國平民直接地就面臨著「外來威脅」,甚至就被派上戰場,成為帝國主義戰爭的祭品。面對「外來威脅」,列寧等社會主義黨人的回應既不是「保衛俄國」(實際上是保衛沙皇統治的俄國),也不會是僅停留在「民主革命」(實際上是接受資產階級統治的俄國),而選擇的是發動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這種面對「外來威脅」的根本方式,是我們能嘗試思索的嗎?

側記英國大選:「左」右民粹的大躍進
趙平復
https://critiqueandtransformation.wordpress.com/2015/05/08/%E5%81%B4%E8%...

去年9月蘇格蘭獨立公投時,我寫了一篇評論蘇格蘭所謂「左獨」(和英格蘭的同類所謂「左翼」)翼贊蓋上福利民粹面紗的蘇格蘭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即以「進步」面目示人的本土沙文主義)的破產路線的文章。

在剛過去的這次大選,蘇格蘭民族黨憑著慷倫敦中央政府資助之慨的特大福利空頭支票,以五成得票奪取了蘇格蘭接近全部的西敏寺議會議席(編按:蘇格蘭民族黨僅獲蘇格蘭區的半數選票一百四十五萬多張,卻贏得56席國會議員,佔該區九成以上的席位,成為國會的第三大黨)。

蘇民黨這次一方面繼續玩弄蘇獨民粹,主張「重奪財稅自主」,另一方面為了從工黨搶票,主張繼續維持倫敦中央政府的超額財政資助,以實現他們的本土福利天國。這是典型的選舉騙局:蘇格蘭一旦真的「重奪財稅自主」,就理應失去倫敦中央政府的資助,蘇格蘭政府收入將大幅度降低,就不可能發放蘇民黨承諾的各種福利。

從獨立公投開始,英國的「左翼」吹捧蘇民黨的民粹騙局,宣稱蘇民黨福利民粹的興起,是一種「左傾」的趨勢。據說蘇民黨的崛起,將會有助於「左翼」、甚至「階級政治」,在英格蘭的「復興」。

當然,事情並沒有沿著英國「左翼」所臆想的方向發展。

完全可以預計的,面對蘇民黨的「大小通吃」本土優先馬戲,保守黨提出了「英格蘭人立英格蘭法」的方針,指出每個地區都應該為自己的公共開支負責。同破產的「左翼」們所臆想的相反,本土優先的福利民粹,直接加強了英國各地的民族、本地沙文主義,進一步分裂英國工人階級,將各地工人綁在他們的「本民族」/「本地」的資產階級政客的牛車上。

「左翼」們自欺欺人,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福利開支的多寡,最終由政府的財政收入決定,政府財政收入的多寡,則由資本主義經濟的榮衰所決定。「左翼」們將要求[資產階級]政府「有所作為」、販賣福利民粹等同為「階級政治」,完全不談論資本主義制度的運動規律,實際上就阻礙了工人的政治覺悟,進一步將工人推向資產階級民粹的泥坑。

在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不被質疑、甚至被朝野一致承認的條件下,參與資產階級選舉的絕大多數選民,必然會傾向於支持他們相信正在「穩定經濟」的政黨。

懷抱組閣「執政」野心的英國工黨,為了給予統治階級「負責任」的印象,絕對不能宣稱自己將會「逆轉緊縮政策」、也只能半吊子的販賣「本土福利本土享」的社民民粹,也因此未能達到他們獲取35%左右的得票率、組閣執政的目標。

舉例比較一下,因移民政策被「左翼」們大力攻擊為「法西斯」和「種族主義」的「英國獨立黨」,和工黨在這方面的異同:

獨立黨主張新移民五年內不可領取福利救濟,工黨主張兩年;

獨立黨主張出入境處擴編2500人,工黨主張擴編1000人;

獨立黨主張禁止低技術勞工入境五年,工黨主張立法禁止老闆「利用外勞壓低本地工人工資」、禁止只雇用外勞的招工單位;

獨立黨主張推行澳洲式計分簽證制度,工黨主張維持非歐盟移民入境限額;

獨立黨主張限制移民入境人數、確保英國人的生存空間(強調入境政策是空間問題,不是種族問題),工黨主張限制移民入境人數、特別是降低所謂低技術外勞入境(強調要讓百姓感到國境、社區、職場安全,同時吸收英國需要的人才和投資);

獨立黨要拒絕外國罪犯入境、實行「即捕即解」,工黨雷同。

獨立黨主張「重奪移民入境審批權」、退出歐盟,工黨宣稱退出歐盟會嚴重影響英國經濟、堅決反對。

正正因為獨立黨落力玩弄這種工黨「傳統的」本土底層優先民粹,它的得票獲得了大躍進:在全國獲得388萬餘票,相當於工黨得票的四成多。如果英國實行的是某種比例代表制,相對於工黨的232席,獨立黨將會有80多席(編按:獨立黨因選制關係,僅當選一席)。

這樣,無望組閣執政的「左」右資產階級民粹政黨,即獨立黨、蘇民黨和綠黨,奪去了工黨組閣執政的美夢。

最後,不要忘記,一個得票率不足四成的政黨,可以獲取過半議席單獨組閣執政,繼續擔當統治階級大管家的角色。

也當然,資產階級選舉從來不能動統治階級一根毫毛。資產階級選舉的前提就是資產階級的產權、法權和政權。

這就是無論在實質上還是形式上,都與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了無關係的,所謂國際標準真民主的故鄉英國的真相。

大陸對台政策軟弱失策、後患無窮

紅色中國網 2014-6-23 發行者: 遠航一號 原作者: 安瑪

摘要: 自從馬英九親自發表」臺灣前途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的典型台獨言論後,大陸一方面批判民進黨不放棄台獨無法與大陸交往,另一方面對馬台獨言論掩耳盜鈴假裝聽不見,俞正聲發表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尊重臺灣對現行社會制度的認同」,被海外媒體恥笑為臺灣不買帳大陸的討好。

俞正聲對馬台獨軟弱失策後患無窮
安瑪 2014/6/20

自從馬英九親自發表「臺灣前途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的典型台獨言論後,大陸一方面批判民進黨不放棄台獨無法與大陸交往,另一方面對馬台獨言論掩耳盜鈴假裝聽不見,俞正聲發表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尊重臺灣對現行社會制度的認同」,被海外媒體恥笑為臺灣不買帳大陸的討好。

臺灣前途由誰決定,這是一個不容退讓也無法避免原則性的大問題,這一次大陸一萬多名專業對台研究人員和大陸的媒體都卻被全部封嘴,單單由負責對台事務的最高官員俞正聲發表指鹿為馬的回應,不能不說,這是習近平政府沒有糾正前任對台政策的錯誤,繼續在無底的泥潭裡被動挨打。由於看不到大陸方面對於馬英九最新台獨言論的多元辯論,無法知道俞正聲發言姑息馬台獨的真實原因,可能是認為兩岸交流和和平統一的基礎吧。

一般而言, 和平統一的前提是彼此瞭解,彼此瞭解的首要條件是相互交流,但是這僅僅是一般規律,在特殊的情況下,經過人為的特殊操縱,交流越多彼此並不了反而解更加疏遠是可以發生的,非常不幸的是馬英九上臺後的兩岸交流恰恰就產生了這麼一個與大陸讓利初衷適得其反的惡果。這裡依據作者幾年來對大陸對台政策的實際效果的觀察的幾個例子,為作者的結論提供論據。

例子之一,馬英九主動乞求胡金援後辱駡大陸。

大家不會忘記,馬英九上臺後即派出金小刀到北京,向胡錦濤乞求大陸對台經濟輸血,胡錦濤一口答應,下令國台辦命令各個省市到臺灣大採購,金額之巨大舉世罕見,從08年下半年到09年上半年的大約一年的時間裡, 大陸對台採購的金額高達400多億美元。

這個數目比起當年經濟破產的希臘,總理全球國家求援跑遍一百多個國家也難於湊集所需的300億歐元救國,就是放棄了國家的經濟主權,歐盟也通不過對希臘的幾百億歐元的經援。想不之下,馬英九就是派出親信動動嘴皮,就得到了大陸各省市源源不斷的大採購輸血,臺灣可隨意對大陸鋤金真是神仙過的日子了。

然而,臺灣人感激了,這要看在什麼場合了, 私下裡馬英九派人到北京對胡錦濤本人是嘴巴致謝了,可是在公開的場合,馬英九惡狠狠地叫喊,中共打過來的是糖衣裹著的炮彈,我們就是要把中共的糖衣剝下,把炮彈仍回到對岸,馬總統的此番言論之後, 聯合報的社會公開指控大陸對台經援是要對臺灣實行「養包喂吞」的邪惡的統戰陰謀,賴幸媛在立法會經常陰陽怪氣的宣揚什麼大陸的採購團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跳票」,一位臺灣朋友特意推薦我留意xx網名的留言,提醒說這是馬英九心腹龍應台的網名,其中的留言充滿著大陸對台輸血是對中共的現世報,是上帝對中共的懲罰,誰讓邪惡的中共推翻中華民國犯下竊國之罪呢?此類詆毀作賤大陸對台輸血的觀點在藍營頑固反共派裡異常時髦。

當時的胡錦濤把對台採購定為政治任務,王毅出馬吹促各省都要到臺灣採購,不少省市實在難有合適的產品可購,只能大批購買臺灣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臺灣媒體馬上鼓吹大陸人羡慕臺灣的優質農產品云云。由於對台輸血數額太巨大了, 2009年臺灣的經濟增長率高達11%,馬英九宣佈中華民國財政健康良好。同時,大陸很多省份的地方財務赤字越演越烈。

各位看官,不要把臺灣人主動要求大陸經濟輸血後又惡意扭曲事實貶低大陸理解為一般的虛榮心,這是馬英九居心叵測的政治操作,不能容許因為大陸的經濟輸血造成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是馬英九的政治底線,也不能光怪馬英九,因為這也是馬政府對美國人的承諾,否則,倘若兩岸經濟交流引發臺灣人對大陸好感上升,不但交流政策本身無法繼續,連馬政府是否倒臺也要看美國人的意願。

例子之二,大陸對台輸血後反被台背後捅刀子

2008年下半年發生國際金融海嘯後不久,2009年初馬英九派出錢複,到海南博薩論壇會見溫家寶說,我們是兄弟,臺灣的板面產業金融海嘯後全部都陷入難以翻身的大危機,期待大陸能夠施出援手...溫家寶當場滿嘴答應,並即時下令大陸電視產業一律棄韓買台,這樣的做法是完全背離市場經濟原則的,大陸為了錢複所說的「兄弟」情,到了不惜撕爛破壞自己的市場規則的地步,夠兄弟情義了吧?

可是,臺灣人感恩了?

韓國眼看遭受陸台聯手非法圍剿,自然不甘坐以待斃,產業行情緊迫上訴世貿裁決已經太晚了,韓國人立即開展反擊計謀,首先針對兩岸協定交易的150萬片(可能會記錯望網友糾錯),搶先從臺灣手裡高價購買100萬片,這樣一來臺灣就無法按時供應大陸了。然後韓國再拒絕對大陸出售板面,造成了板面在國際市場的短缺,此時,韓國竄連臺灣聯手哄抬價格,版面價值即時飆升,大陸不得不含冤吞下高價板面。大陸此次應要求援台,結果是臺灣巨賺,韓國小賺,大陸巨虧。

這件事對大陸板面產業影響巨大,現時大陸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都是自負盈虧的,當時互聯網上群情激憤怒斥臺灣是小人陰險奸詐,痛駡溫家寶吃裡扒外坑害大陸企業。在同一時間裡,臺灣媒體充滿著臺灣板面大面積佔據大陸市場,台版面產業遠比大陸先進前衛的大篇報導。接下來大陸決心發展自己的版面產業,在挑選允許外資板面設廠方面,韓國自然而然地再一次打贏臺灣了。

例子之三, 台要大陸承擔自己的垃圾去又公開對大陸扣倒屎盤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在9級大地震後海嘯衝擊下發生了可怕的核洩漏後,地處彈丸之地的臺灣社會擔憂重重,臺灣方面提出要求大陸幫忙接受臺灣的核廢料,臺灣的藍營媒體竟然吹噓這樣的請求是臺灣説明大陸的核工業云云,這當然不是臺灣人普通的愛面子的虛榮心,而是要在訛詐大陸好處的同時還有用造謠誹謗的方式刻意保持臺灣人對大陸的優越感以維護拒絕統一民意的一種一貫精心安排下的卑劣的政治操作。

以上三例子都是公開資訊的具體事實,在這種被馬政府有意妖鬼化大陸的兩岸交流,臺灣民意越來越走向台獨才是違反常理的。問題是大陸方面為何一直睜眼閉眼的容忍馬英九耍兩面三刀,惡毒攻擊大陸輸血臺灣的同時,馬本人和政府要員更在國際舞臺上頻頻高聲無理圍剿認同大陸主權的大陸邦交國?大陸國台辦已經被大陸線民稱為跪台辦,俞正聲難道不知道,放棄原則立場的對藍獨和稀麗,表面上是保持了兩岸交往的一團和氣,實際上卻是台獨民意在馬英九執政遠遠高於陳水扁時代的真正的禍根,這樣的和平發展道路的結果將是和平臺獨除非大陸發起武力統一。

俞正聲對馬台獨軟弱失策後患無窮(二)
安瑪 2014/6/22

本文第一部分刊登後,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辯論,現挑選有代表性的論點如下:

一曰:現在還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時候,只要臺灣不搞實質性的台獨,大陸就會睜眼閉眼。

二曰:在中美戰略對弈分出勝負之前,臺灣問題是無解的,因此大陸沒有必要給一個敵對的臺灣經濟優惠,這麼做只能增加敵方的實力。

三曰: 臺灣有意扭曲大陸的讓利,無理攻擊詆毀大陸,大陸不該繼續賠了夫人又折兵了,應當把對台讓利全部移植到大陸境內來實施,對在大陸的台資台生台人全部予以實質優惠,不容臺灣政客歪曲利用大陸對臺胞的善意。

四曰:大陸對台政策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現在對台是施展軟的一面,將來就會露出硬的的一面。台現在貪小利而忘大義,將來的前景令人擔憂。

以上的意見均有其不同的意義,我想,大陸官方至今縱容馬政府在九二共識問題上的兩面三刀,也許就是第一和第四種意見的結合為依據的吧。

筆者認為, 現時的對台政策是不可取的。沒錯, 在中美博弈分出勝負之前,臺灣問題不可能解決,但是如果任由現在雙方交往越多台獨民意越飆升,還不如不交流,至少減少讓利賠本的經濟交流。

如果現時對台政策的目標僅僅是制止實質台獨,那麼,嚴守反分裂法設立紅線就可以了,何必自己大量割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煞費功力瞎折騰呢?

無可置疑,經濟力量是目前的大陸對台發揮影響力的主力,而目前大陸對台讓利被扭曲謾駡完全臺灣政客人為造成的,我再舉兩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馬英九上臺後不久的一天, 我在聯合報看到一篇關於廈門工程製造公司產品在臺灣由於地理氣候適合非常好用頗受歡迎,這是一篇罕見的報導,果然十分鐘以後,這篇文章沒有解釋的被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 蕭萬長出席表彰日本佳能公司在台50周年偉大貢獻的報導,我當時嘗試檢索,發現此文不但在版面,就是後臺的資料庫都完全徹底的被清除了。

另一個故事是最近的太陽花學運後, 聯合報轉載對岸環球時報的相關文章, 我看到讀者留言裡大多數的臺灣網友留言表示台商是大陸經濟起飛的主力,台商撤離大陸將造成當地的經衰退民不聊生,臺灣沒有必要對不友善的大陸做經濟交流和貢獻...

我還看了一位大陸網友的發言,陳述台商現在大陸屬於產業弱勢群體,大陸政府不斷出臺特別優惠台商的政策,還是無法扭轉檯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的趨勢。這位網友還提出了臺灣目前的對陸貿易超出,並不是台商競爭贏過歐美日韓還有陸商的結果,大部分都是大陸單方面讓利的造成的。

我看到了這位大陸網友的留言一連四次被聯合報網管刪除, 他連續抗議第五次發帖,結果如何我沒有繼續追蹤了。

看到了吧,在臺灣媒體政治正確的鉗制下,臺灣線民對兩岸經貿的理解與現實有著巨大的落差,怪不得臺灣民意反對兩岸服貿的比例高居不下?怪不得馬英九第一任期內,國民兩黨在立法院就聯手封殺了要求允許大陸媒體登臺的議案。

不知道國台辦還有俞正聲等高官們,是否知道大陸讓利被臺灣輿論扭曲的具體現狀,否則為何會任由臺灣方面肆意歪曲誹謗大陸的經援,還要一條黑道走下去呢?

個人認為,對台讓利可以繼續下去,前提是不容台輿論借機肆無忌憚的歪曲妖鬼化了,否則免談。

馬英九現在踢到鐵板了,臺灣民意在馬政府的精心操縱下對兩岸經貿的現實有著本末倒置的曲解,民進黨稍加煽動,兩岸經貿協定就停擺了。藍營一心索取好處後還污蔑大陸,這樣讓利當然距離和平統一越來越遠;

綠營要停止至少是減緩兩岸經貿很好笑,蔡英文的「從世界走進中國」是一個坐在辦公室裡想像出來的政治決定,市場經濟下的走向不是政治人物事前可以安排的,看看今天經濟榮景的德國韓國和新加坡等,哪一個不在大陸市場吃香喝辣?賺到盤滿缽滿之後,再到世界各地攻城掠地,還等待蔡英文的「從世界走入中國」發酵?這是違背經濟全球化規律的一個笑話。
既然臺灣民意不同意繼續加大兩岸貿易,大陸就該讓臺灣自負後果,反之,大陸對台交流讓利越多,臺灣人越鄙視敵視大陸,何苦呢?

還有一點,關於地區經濟整合,臺灣同樣離不開大陸的支援,這是兩岸存在著主權爭議的必然結果。在兩岸政治保持敵對的情況下,大陸本該在兩岸主權爭議解決後才能支援臺灣參與地區合作。現在臺灣堅持拒絕政治談判,大陸還是釋出最大的善意,沒有阻撓還主動配合臺灣加入地區經貿整合,臺灣從沒有過絲毫的謝意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馬英九還不惜拉扯兩岸回到敵對的立場,不斷地攻擊圍剿大陸邦交國無理要求對方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

個人建議,如果馬政府繼續大拉歷史倒車導致兩岸重回政治敵對,大陸沒有必要支援一個敵對的臺灣參與區域整合。具體的做法可以是用大陸的兩手對付馬英九的兩手, 馬英九嘴巴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背後大搞兩國論,大陸同樣可以表面附和背後另外一套。無論如何,俞正聲主導的對台政策下,大陸真情付出傾囊相助換取民心越走越遠的被動挨打局面不該繼續延續下去了,否則,和平統一越走越遠、武力統一不得不(實施)的後患將步步走進。

【多維新聞】

獨臺曰:洪主張的「一中同表」與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不同,更遑論國民黨並無「終極統一」論點。美國因素介入?臺獨獨臺合流。

《換柱風暴》
路線之爭 引爆對撞
2015年10月07日 04:09 楊毅

為嚴防挺柱勢力反撲,國民黨中央已做好萬全準備,從中常會、臨全會到法律戰三翼全力進攻,並明確掌握換柱的黨代表壓倒性數字,確保「柱下朱上」萬無一失,快馬加鞭最快17日召開臨全會,一天內要畢其功於一役。

「選舉不只為了宣揚理念」朱:黨主席責無旁貸
法界:國民黨換柱 臨全會通過即可

明指柱姐兩大罪狀

黨中央與洪陣營開火的第一役,戰場就在今天中常會。據了解,總計39席中常委中已有28人(逾半數)連署臨時提案,要求召開臨全會已經勢在必行。

中常委明指洪秀柱兩大「罪狀」:一是洪秀柱言論違反黨章、悖離民意,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卻說「我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否則就是兩國論」;洪主張「一中同表」更與黨主張的「一中各表」不同,更遑論國民黨根本沒有「終極統一」論調。第二,若今天中常會無法通過此提案,黨內一級主管將爆發集體請辭潮。

面對黨中央攻勢凌厲,挺柱團體昨天也早早發動支持群眾今天一早包圍黨中央,舉字牌布條抗議;黨中央昨晚也在黨部大樓前架起蛇籠拒馬,嚴防抗議者衝入擾亂議程。

主管請辭再補一槍

今天中午,立院黨團更提前先開臨時黨團大會,由黨祕書長李四川親自坐鎮指揮,擬以「假投票」,或作成黨團決議,先行強化中常會換柱的正當性。

緊接著,中常委江碩平代表在中常會臨時提案,案由為「為凝聚共識,共同承擔責任,莫做表象團結,為本黨永續執政共同奮鬥,建請盡速召開臨時全國黨代表大會」。黨內一級主管將再補上一槍,喊出集體請辭,確保提案順利通過。

其次,臨全會不管在17日或24日召開,黨行管會已洽租場地,且為了讓朱立倫可以在「主場」全力發揮,租借作業更方便,幕僚已鎖定新北市新莊體育場。

同一時間,組發會也已通令各縣市黨部,電詢1600位黨代表對於開臨全會的意見,結果雖不公開,但黨務人士拍胸脯保證,「開會絕不成問題!」

黨內研判,多達200多位的海外黨代表及台商黨代表多數挺「柱」,因此速戰速決開臨全會,也可能造成海外黨代表來不及訂機票回國;但幕僚說明,時值雙十國慶,洪辦可發動海外黨代表回台參加國慶活動,「封殺海外保柱軍回台,成效不會太大」。

速戰速決開臨全會

第二場大戰臨全會,朱立倫將親自領軍,黨內人士研判,一旦提出臨時動議「換柱」,先廢止提名洪、改徵召朱,黨就會以「情勢變更」表決處理;表決通過後,交由提名小組建議廢止洪資格、改由朱御駕親征,並送臨時中常會核備,接著大家鼓掌通過,一天之內終結戰場。

不過,對於是否要修黨章,徵詢律師團意見後,黨中央仍未定案。一派認為,修黨章賦予廢止提名的明確法源依據,以杜絕後患;另一派則認為,全代會是最高權力機關,既然通過提名就可廢止提名,無須修黨章「因人設事」。

第三場的法律防堵戰上,洪營擬循「王金平模式」向法院聲請假處分,高層說,當初王案是因考紀會決議未送全代會或中常會,這次全代會廢止提名不至衍生爭議;且洪拿不到政黨推薦書,也沒脫黨參選空間,不會有「鬧雙胞」問題。

親朱幕僚表示,從洪秀柱昨談話解讀,雙方仍有「和」的空間,國民黨會盡全力團結爭取勝選,不放棄任何整合機會。高層也說,朱立倫和黨都會繼續與洪溝通,不希望雙方因此對撞、鬧僵撕破臉。(中國時報)

依目前兩岸彼長我消態勢繼續發展下去
兩岸不可能一直繼續"維持現狀"
實在看不不出台灣還能有甚麼出路
大家就不用太在意選舉過程及結果吧

誰要跟你維持現狀?
2015/09/15

除開一些枝枝節節,蔡英文這次競選的主軸,就是「維持現狀」這四個字。我實在很想講,這真是荒謬到了極點。即使「現狀」非常的好,「維持現狀」仍然是一種保守、退縮的表現,尤其是居然由反對黨提出來,更是荒唐。現狀不好,那維持它幹嘛?現狀很好,那我們選執政黨繼續連任就好啦,幹嘛選反對黨上台呢?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也可能是某些人刻意不去談的,那就是「維持現狀」,是必須要跟現狀有關的雙方(或多方)都同意才行。以台灣的例子來講,所謂的雙方當然是台灣和大陸。任何關係到對方的事務,都必須兩邊協調,不能一廂情願。比如兩岸直航,如果哪一方不同意,你的飛機能飛嗎?反面的例子也有,比如服貿貨貿,大陸有意要簽,可是台灣這邊因為「太陽花」卡關,那當然辦不成。

民進黨這七年來,對於執政黨的兩岸政策多所批評,但實際上有些政策的執行,確確實實是給台灣帶來好處的,民進黨也無從否認,比如說因為季節的關係,台灣的農產品往往會在某一段時間生產過剩,造成價格慘跌,這時候大陸和台灣農民簽契約,保證價格購買,得利的當然是台灣農民;又比如說,台灣希望發展觀光,陸客來台由團進團出到自由行,人數不斷增加,旅遊業、飯店業、餐飲業乃至於地方特色產業個個忙得不亦樂乎,賺錢賺到笑哈哈。民進黨除了偶而放幾聲冷砲,說台灣水果變貴了,旅遊景點人變多了,其實也不敢反對,因為民進黨也不敢得罪選票呀!

好了,這些國民黨促成,看來對台灣頗為有利的「現狀」,要不要「維持」?當然要,哪個說不哪個是笨蛋!最好的例子是台南市的賴清德,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之際,他說會有人跳機偷渡,還會「木馬屠城」!現在呢?不但自己到對岸推銷觀光,還希望大陸觀光客直接來台南,「南進南出」兩頭賺!

賴清德如此,蔡英文何嘗不是?今年七月蔡英文到台東,一位農民表示擔心明年政黨輪替會影響到八千噸的釋迦、火龍果、鳳梨行銷大陸,蔡英文要他「安心」,因為她的主張是「維持現狀」。上個禮拜,蔡英文又公開「保證」,如果她執政,「絕對不會減少陸客來台的總量」,這當然也是「維持」馬政府「現狀」的一個延伸了。

我真不知道,是蔡英文暨民進黨,是始終如此的天真,還是如大家一貫的印象,他們就是在騙選票?中國大陸是一個「政府與黨說了算」的地方,水果銷陸也好,陸客來台也罷,沒有大陸官方的配合,你能維持什麼現狀?大陸和中南部農民的契作,中共隨時都可以終止;陸客來台的人數,中共隨時可以調控,今天台灣跟他關係良好,他就釋出善意;換了一個成天叫囂台獨的黨上台,他的政策要變就變,誰要跟你維持現狀?大陸人不吃台灣水果,不去台灣觀光,又不會死人,可是台灣就等著農產滯銷,觀光蕭條吧!

我這麼說,不是我在危言聳聽,民進黨與共產黨的關係從來沒好過,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憑什麼民進黨上了台,共產黨還要巴著你,跟台灣「維持現狀」?如果我不幸預言成真,那麼請問,到時候蔡英文「欲維持現狀而不可得」的時候,她怎麼跟我們解釋?

好吧,這裡的「我們」,可以不包括我,到時候台灣的水果賣不了大陸,就代表我可以買到便宜的本地水果;陸客沒辦法來台觀光,那麼我去日月潭阿里山就不怕人擠人,對我還真的有好處呢!蔡英文不必罵我自私,還是去想想,怎麼讓農民漁民,旅遊業餐飲業如何相信你的「維持現狀」吧!

田英奇

[email protected]

9/16 增訂:聯合報真捧場,今天早報的頭條是「永遠維持現狀」竄新高(55%)。鴕鳥心態的台灣人呀,有沒有想過,如果對岸決定不要維持現狀了,台灣怎麼辦?

紅旗漫捲玉山上
網友夏天宇聞“換柱”亂局有感:

夷洲忽傳國黨亂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遺民愁何在 高歌縱酒喜欲狂
青天已逝須敬輓 白日落山徒悲傷
即從閩浙穿東海 紅旗漫捲玉山上

解套兩岸?郭正亮:蔡英文應勇敢一點、直接一點
2011/12/06 今日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針對兩岸議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前拋出,如果勝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為執政後兩岸正式的協商鋪路。NOWnews《今日新聞網》今(6)日公布2012年總統大選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1.6%的民眾表示認同,而不認同蔡英文「兩岸對話工作小組」者僅約佔27.5%。不過,民進黨ECFA情勢因應小組成員郭正亮直言,這個宣示意義不大。
郭正亮說,蔡英文現在的困擾就是一直在論述程序性問題,沒有談到實質的癥結。92共識已經是實際在運作的平台,但蔡英文卻不斷強調將循民主程序、國際規範處理ECFA,另外也一再主張台灣共識,「兩岸議題講這個沒人會放心」。
「蔡英文想維持現狀,但一談到92共識,又主張:既不存在,何來承認或接受。」郭正亮分析,這樣的說法就已經撼動到維持現狀的基礎。他說,政治不是學術研究,有時需要一些抽象,小英太過執著於「有沒有白紙黑字的紙本簽署」,因為92真的有會談,「阿扁也說過92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是蔡英文發言策略的問題」。
郭正亮說,要解套兩岸不難,「蔡英文應該勇敢一點」。因為台灣共識存在太多變數,包括國內朝野是否都能接受,另外,就算國內有共識了,但北京又買不買帳?與其糾結在變因過多的台灣共識上,他認為「蔡英文應該直接一點」。
郭正亮認為:「其實,可以論述:因為國民黨強行用92共識做為兩岸交流平台,造成台灣內部分裂,所以,未來當選後,會讓92共識經過台灣民主程序,透過朝野討論,成為國內可以接受的主張」,如此一來,可以把球丟回給馬英九,凸顯92共識的不正當。
郭正亮建議:真要毀掉現有92共識基礎平台、另創一個不知前途的新平台,「只是讓壓力聚在自己身上」,因為「講這麼多的台灣共識,但卻充滿不確定的變因,人家會怕」。

台灣的民主
本來就是 小朋友 玩扮家家酒式的民主
「政黨輪替」也才不過一次
現在看來
綠營 跟 藍軍 其實都是「同樣的貨色」
地方 9A 利委 A錢 毫不手軟
中央討好民眾的政策也是 (農地政策 年金政策)也都是一模一樣
現在連二岸 也都一樣了
一個獨台
一個台獨
有差嗎?
我覺得除了顏色有色差外,其他都沒差?
那大家何必去投票
誰出來 不都是 A錢
誰出來 不都是 歪哥
好不容易出來一個「講真話」的柱姐
結果 2邊的人都迫不及待 要消滅他
這跟當年的岳飛 不是一樣的處境嗎?
金朝怕他 是因為打不過他 想消滅他
宋朝更怕他 是因為他這樣搞 以後大家沒錢好 A 了
所以 大家一起聯手先整死他
美國民主黨 共和黨打打鬧鬧 互相制衡 了200多年
大家各有「政治主張的堅持」
台灣總統直選到現在不過 20年
藍軍綠營其實 都沒有「政治主張」了
剩下的 只有「政治分贓」
民眾又何必去選?
小朋友玩的是遊戲 簡單說:「打假球」
各位看官 都太認真了!

國民黨已經「民進黨化」

中國時報
名家觀點-國民黨已經民進黨化
2015 年 10 月 15 日
逢甲大學光電學系助理教授
蔡雅芝

我是中間選民,藍綠兩大黨我都投票過,我這麼做是要落實我所信仰的民主核心價值:權力需要制衡。早年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我的票多半投給民進黨,因為我認為台灣需要一個夠強大的反對黨來監督執政黨,這樣的民主機制才是健全的。相信有很多中間選民也是持類似的看法。

然而隨著民進黨茁壯,開始跟國民黨分庭抗禮,它也開始變質,等它終於執政了,伴隨而來的卻是迅速的腐敗、墮落,於是我又反過來投給國民黨。最近幾次選舉,我都是投給國民黨,不是因為國民黨有多好,而是相較於從未為貪腐道歉、壟斷媒體、整天煽動民粹製造動亂的民進黨,它沒有那麼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藉由投票給國民黨,賦予它制衡的力量。

不過國民黨這次拿不到我的票了,馬政府的施政不彰、九合一敗選後A咖怯戰的醜態都不是主要因素。國民黨最近拿來換柱的理由及作法,說明了這個黨已經喪失了它的核心價值,背棄它的中心思想,非但沒有勇氣抵抗民粹,反而同流合汙,迫不及待且毫不遮掩地向民進黨的路線靠攏;換言之,國民黨已經「民進黨化」了。

台灣有一個亟需制衡的民進黨就已經夠不幸了,哪裡還需要一個「民進黨化」的國民黨?

我不會含淚投票給國民黨,因為它已經扛不起制衡的責任,什麼「以大局為重、相忍為國」只是粉飾其墮落的無賴藉口;我也不會任性地、賭氣地將這一票投給綠營,因為我不想助長其驕邪的氣燄。

做為一個對民主政治有信心但對黨不放心的知識分子,我還是堅信權力需要制衡才不會走偏,既然國民黨已經不值得我浪費選票,這一票我會投給其他有潛力對抗綠營的小政黨,或許我們得等上好幾年這些小黨才能長大,但別忘了,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當年都是這樣長大的。

異哉!所謂「國民黨化」
2013年4月12日 今日導報 前民進黨臺北市黨部執行長朱政騏

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提出民進黨過去的兩岸政策失敗需要檢討,並明確指出可由2012年的大選來觀察,無論選後黨內、民調的檢討,或者選前美國的態度,都顯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有檢討的空間。結果除了部份黨內人士立刻反射性的自衛式批評之外,《自由時報》更以特稿指責「民進黨國民黨化 臺灣人何必支持」。
其實要說民進黨「國民黨化」有許多部分確實如此,像是主張反媒體壟斷、紀念鄭南榕爭取100%言論自由,卻同時也買新聞、花錢上節目,這不是與自己所批評的國民黨更加靠攏?一切都在「必要之惡」的遮羞布下得過且過,甚至有報社罔顧媒體專業,淪為特定派系的打手,也從未有人敢質疑這樣的「國民黨化」,臺灣人何必支持?
至於在兩岸政策上,長久以來都是「國民黨民進黨化」,不斷向民進黨所強調的本土性、臺灣主體性靠攏。自連宋配2004年親吻土地;馬蕭配2008年高呼臺灣一定贏;馬吳配2012年以臺灣加油贊為競選主軸,皆是言必稱「臺灣」,以爭取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持。
而且在2000年才發明的「九二共識」,也是為了替代「一中原則」,至少字面上看起來比較模糊,讓臺灣民眾比較容易接受。乃至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甚至將「不統」擺在第一位。
藍綠對內可以在執政能力上較勁,爭取多數民眾的支持,以獲得執政的機會;但是對外在兩岸關係上,藍綠要能找到臺灣的共同利益,雖然在主張和政策上不見得完全一致。對此,卜睿哲在《未知的海峽》中的一段話,反應了美國對藍綠在兩岸政策上的期待:「要在意見分歧對立的政治體系裡說清楚、講明白主權議題並不容易。2012大選期間,國民黨和民進黨為『臺灣共識』激烈辯論即證明這個先天的困難。理論上,這個主張是對的。對中國有廣大的共同看法可以鞏固臺灣的談判地位、賦予它政治支持。事實上,打造這樣的共識並不是新主意、也不全是綠營的主意。臺灣領導人和觀察家長久以來都認知到政策分歧使中國在談判時占上風,也有人用缺乏共識拖延談判。陳水扁上任之初曾試圖打造跨黨派共識。」
職是,兩岸政治談判在臺灣內部必須有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要有強大的共識為基礎,絕非藍綠任何一方可以獨斷獨行。如此才能鞏固臺灣的談判地位、賦予談判政治上的支持,而不讓大陸在談判時占上風。因此,「民進黨國民黨化」確實有不少可批評之處,但唯獨在兩岸政策上不然,這不是誰學誰的問題,而是關乎臺灣共同的利益。

礙於現實不便明目張膽反統的朱立倫,才改用反對統派的方式,代替直接反統,這是為什麼他必須把洪秀柱抹成是統派再加以批判的原因

名家-打著九二共識反九二共識?
石之瑜
中國時報 2015 年 10 月 19 日

自從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維持現狀」為競選政見以後,國民黨自上至下,都揶揄她說不清楚現狀的內容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問她,所謂維持現狀,是不是九二共識?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參選宣言中更進一步追問她,是不是不統不獨不武?儼然,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內容,主要是不統不獨不武!

長期以來,台北都維持「一中各表」作為九二共識的內容,但大陸則堅持,各表不算共識,只有一個中國是共識。稍早朱立倫在拜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時候,便進一步採納大陸屬意的提法「同屬一中」。如果習近平與朱立倫都繼續沿用兩岸同屬一中的表述,幾乎就等於是兩岸「一中同表」的初級階段,也是被拔掉參選總統提名的洪秀柱,追求大陸認可中華民國也同為一個中國的第一步。

但是,政治不只是邏輯,故當朱立倫說,洪秀柱主張的一中同表違反主流民意的時候,並不必然是在邏輯上非否定一中同表不可,而是反對她在政治上忤逆所謂南部選民的情感。他甚至強調這些南部的選民也反對憲法一中,並據此判斷,洪秀柱進一步所主張的(憲法義務是終極統一),應已造成選情動盪,迫使他只好御駕親征。朱立倫既切割了憲法一中,他的中華民國的範疇已經不包含大陸。

不過,面對蔡英文的時候,朱立倫與國民黨卻綿密地追問各種邏輯問題。其實,蔡英文不肯用九二共識來定義現狀,就如同國民黨不再用一個中國來定義九二共識,兩者都是政治考量。沒有九二共識的現狀與沒有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甚至朱立倫的版本更激進,因為蔡英文最多是刻意不說反對九二共識,而朱立倫則還必須刻意反對憲法一中。

對北京而言,朱立倫仍比蔡英文安全的多,畢竟,蔡英文是因為真的主張台獨,只是囿於現實,而不得不遮遮掩掩,而朱立倫純為見風轉舵。雖然今天他看似反對憲法一中,但若需要的話,他隨時可以回歸憲法一中。朱立倫給北京帶來的麻煩與總統馬英九雷同,他們充其量是台獨的共犯,而不是主謀。就算無法作為令北京尊敬的對手,北京也寧願對手是他們。

馬英九及朱立倫只要面對國人,都轉而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偷換概念以後的九二共識,就不用涉及一個中國。但兩岸之間當然不存在不統或不武的共識,不統與不武是北京立場中相互抵觸的兩個概念。礙於現實不便明目張膽反統的朱立倫,才改用反對統派的方式,代替直接反統,這是為什麼他必須把洪秀柱抹成是統派再加以批判的原因,如此周旋的他,在台好像反統,在兩岸又好像沒反。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教授)(旺報)

洪秀柱的對手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

上個月底,一位上世紀70年代即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工作的台籍師長返台,我們見面時他語重心長地問道:「洪秀柱提出的『一中同表』,大陸或許不會擔心,但台灣社會能接受嗎?」

這位師長的問題恰恰反映了洪秀柱當前的困境。很快,7月9日,洪秀柱的發言人宣佈:「今天起不再提『一中同表』。」她原來提出的政策底線不斷往後退,其參選之路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北京,也不是華盛頓,反而是只會「拿香跟拜」的國民黨內部。

洪秀柱投入選戰之初,她很清楚蔡英文最大的弱點在於兩岸政策,就算蔡英文訪美「輸誠」,甚至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但蔡的兩岸政策仍然很「wonky」──搖搖擺擺、不清不楚。而2008年以進步兩岸政策贏得大位的馬英九,原先拋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承諾,後來在美國的壓力下胎死腹中,七年多以來的施政在兩岸議題上不斷失分,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降至歷史冰點,一盤勝券在握的棋下到後來走入死局,人民對政府離心離德。

洪秀柱要想勝選,一方面要痛擊蔡英文的要害,提出令人信服、清楚踏實的兩岸政策;另一方面則要超越馬英九原有的格局,提出更為進步、願景更大的兩岸路線。洪秀柱既非官二代、富二代,亦非技術官僚、留美知識買辦出身,而是紮根基層的民意代表,在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一片死氣沉沉之際,洪秀柱成功地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兩岸論述在黨內「奇襲」成功。洪秀柱曾說,美方及大陸都不瞭解她,而這番自白或許就是她在黨內最大的優勢。

洪秀柱「一中同表」的說法,來自於長年主張「一中三憲」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張亞中的主張距離實質統一還很遙遠,他也不認為自己是個「統派」,但台灣社會仍將張亞中歸類為統派。在台灣「統派」早已被污名化,一旦被貼上「統派」的標籤,無疑是被潑了一桶髒水,難以翻身。國民黨的全名雖為「中國國民黨」,但「中國」兩字早已虛無化,黨內固然還有民族主義較為強烈的成員,終歸是少數,而且他們的反共情結極深,只願當「中華民國」的「中國人」。黨內多數人的認同與「獨台」、「台獨」無異,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沒多久,就有「本土派」提案要將「中國國民黨」更名為「台灣國民黨」、刪除黨綱內的「統一」字眼、研議「新憲法」等等,不足為奇。

因此,當洪秀柱與「統派」沾上邊,國民黨當然要奮力自清。6月洪秀柱通過民調之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便積極安排黨的智庫參與洪秀柱的政策擬定,其目的就是要將張亞中等學者排除在外。其後,傳出國民黨的中南部立委要集體「倒洪」,也有黨籍民意代表要脫黨出走的聲浪,儘管這些反彈說明了國民黨內聚集了一幫投機政客,但洪秀柱立場鮮明的兩岸政策確實成為後馬時代黨內分崩離析的共同箭靶。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曾向北京喊話「台灣的未來應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也曾被《維基解密》揭露他是黨內向美國交心的「抓耙子」,是國民黨內保守、投機的最大代表,從而他必須出面拉住「失控」的洪秀柱,以黨綱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名,企圖奪回主導權,迫使洪秀柱收回「一中同表」之說。

朱立倫對洪秀柱的「牽制」,不只是在兩岸政策方面,還有對美國的態度。在蔡英文結束訪美、洪秀柱通過民調後沒多久,朱立倫彷彿美國在台傳聲筒,在6月20日就迫不及待代替洪秀柱宣佈將在8、9月訪美,洪秀柱先是強硬回應「有關兩岸與訪美議題發言,日後以她本人或發言人為準」,但是到7月12日又改口稱「如果有時間何嘗不想」。儘管洪秀柱的特質有別於傳統國民黨候選人,但她畢竟是代表國民黨出征,競選期間必然要接受國民黨的資源,因此黨內的壓力對她將與日俱增。未來洪秀柱最大的考驗在於,是否能夠抵擋黨內保守勢力的衝擊,以及她如何做出妥協。

台灣的政黨屬於競爭型政黨,換句話說,取得執政權應是台灣政黨的最高目標。正因如此,某個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必須扮演「共主」的角色,以強大的氣勢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而黨內則團結一致以贏得最後的勝利。過去幾次大選,藍綠兩黨的候選人多半同時兼任黨主席,目的就是整合黨內分歧,強勢對外。此次選舉,國民黨的情況相當奇妙,黨內山頭林力,卻沒有大佬勇於征戰,當洪秀柱以國民黨「救主」姿態脫穎而出之後,這些大老表面上牽起洪秀柱的手高呼勝利,暗地裡卻誰也不服她。而洪秀柱不僅沒有兼任黨主席,還要處處受到大老的掣肘、指指點點,淪為名副其實的「弱勢候選人」。

國民黨高層的怯戰,透露了他們認為2016年大選不可能會贏的普遍心態,從而以看戲的立場冷眼對待洪秀柱的選戰,自己則在枱面下準備分權、奪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高層的老態腐朽有其歷史背景。有別於民進黨從「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之路,因此縣市首長、立法委員等民代在黨內有極高的地位;而國民黨自內戰失利、敗逃台灣之後,意識形態早已全然潰滅,在地方上高度倚賴地方派系、農會、漁會等組織系統,在中央則維持王公貴族的封建體制,不分年紀以「某某公」互稱,而能在黨內出頭的年輕人永遠是官二代,像洪秀柱這樣靠長期經營基層、不靠地方派系的民意代表,自然在黨內的地位與輩分都不高,更何況由她代表國民黨出征,那些位高權重的大佬們心臟受得了嗎?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潘維為《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本書寫的序文〈要警惕共產黨的國民黨化〉提到,國民黨包括了兩個特質:一是「國民黨在平民百姓中沒有根」,二是「國民黨要扮上帝,給人民『送慈善』」。就算國民黨日後在台幾經「改革」,但這些被潘教授指出的舊時期國民黨的體質問題,仍然完好如初地保留在國民黨內。除此之外,相對於有明確「台獨」目標的綠營與獨派,國民黨沒有思想、沒有立場、沒有路線,不只不願意解決國家認同的紛爭,反而雙手一攤自己跳進去認同的大染缸,往兩岸分治永久化、甚至是分離主義靠攏。國民黨看不到這些種種問題,徒具老大心態,與現實社會脫節,使得國民黨在新世紀伊始便一路潰敗,中南部原來支持藍營的票倉一夕轉綠,進一步累積為當下洪秀柱所面臨的困境。

話說回來,北京必須要正確看待洪秀柱,她與馬英九一樣都不是「統派」,頂多算是「反獨」陣營之中的一員可用之將。國民黨自己也必須認清,在「九合一」大敗之後,2016年大選將是國民黨的危機與轉機,國民黨會因應時局而調整體質、放寬路線、拉高視野,還是會故步自封的自我沉淪,答案即將呼之慾出。至於洪秀柱,她最大的敵人不是民進黨蔡英文,而是老態龍鍾的國民黨。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將要通過總統提名人選,洪秀柱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本文原載《觀察者網》,2015-07-14)

老和尚星雲分析形勢

時論─國民黨的腦袋在哪裡
2015 年 10 月 14 日

在台灣,中國國民黨自從兩蔣逝世以後,黨中央就失去了中心,只有在2008年元月,吳伯雄擔任黨主席領軍下,為馬英九贏得了第12屆中華民國總統的選舉,為立法院贏得了過半數的席位,堪稱國民黨的盛世。

及至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吳下馬上,就感覺到黨出現了危機;但基於對國民黨的歷史,在人民心目中份量的信心,還不致於太過失望。到了最近,又面臨2016年第14屆總統大選,不知道國民黨有誰人可以出馬,來挺住過去的江山,因為一直不見有大老肯出來擔當。

百年國民黨 以現在最亂

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以一介女流之姿,明知時勢艱難,選情不易,她抱著「輸人不輸黨」的精神,出來參選,要救黨救國。很遺憾的,洪女士我們很少聽過她的名字,誰來做國民黨的候選人,原來也沒有太關心,只要有人出來,只要是正派的,我們做黨員的人就擁護她。所以,當洪秀柱在全代會上獲得大家站起來鼓掌通過的時候,我們好像在心裡認為她已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了。

國民黨能有洪女士出來,與代表民進黨的蔡英文女士共同競選,女將對女將,誰輸誰贏並不重要,在自由民主時代,政黨輪替,這應該也是習以為常。但後來,我們感覺黨中央的領導和一些高級的黨領導諸公都不出面支持洪秀柱,就感到驚訝不已。後來又聽到換柱之聲不斷,尤其江碩平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更感覺到國民黨的危機,不禁對國民黨有了驚心動魄的掛念。因為個人的勝敗事小,黨的勝敗事大。

從報章雜誌上,看到江碩平對換柱的提議開了第一槍,竟然也能在中常會翻雲覆雨,提出召開臨時全代會以通過換柱的議案。我們知道,亡黨的時間不遠了,因為這是搞分裂啊!許多黨代表,當初一致在全代會上鼓掌贊成,現在出爾反爾,對全體的黨員如何交代呢?

眼前種種的情況,說一句不中聽的話,中國國民黨一百多年的歷史,就以現在最為「亂七八糟」。我們也沒有別的什麼高論,在此只表達一些意見心聲。

國民黨在這次大選中,能否勝選,應該大家心裡有數,誰上陣,都需要有另外一番特別的勇氣。其實,最初也有很多勝選的契機,可惜都已空過。例如,全代會一致支持洪時,能得到黨中央團結,領導全民共同擁護,事或可為;以及李登輝說他要做日本人的時候,也能有勝選的機會。但是國民黨都錯過了,如今的勝敗趨勢,許多人也都心知肚明。柱下朱上 等著看黨分裂

不過,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並不太計較,但國民黨的領導階層玩弄權術、舉棋不定,叫人感到前途艱難。尤其,對國民黨百年老店,奉獻的少,利用的多。特別是黨的文宣、黨對全民表達意見,完全荒腔走板,《中央日報》沒有了,電視台也沒有了。失去了對外發聲的管道,連馬英九都曾對我慨嘆,國民黨的意見,媒體都不肯發表。國民黨落到這種境域,真是叫人情何以堪?

現在換柱的問題,事關重大,這不但會造成國民黨分裂,甚至造成亡黨的可能。我們小民除了心憂如焚以外,當今國民黨若要挽救危亡,茲貢獻三策如下:

上策是,全力支持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參選,誰做副手,讓洪自己決定,勝敗不計。

中策是,洪秀柱既已在全代會通過,應為正選,不可更改,朱立倫可做副手。洪是立法院副院長,她的從政資歷不比朱低下,而且朱一開始就沒有參選打算。

下策是,棄洪朱上,這樣很可能就等著看國民黨分裂的時機來到。

對於洪秀柱女士,兩個月前我和她從未見過,也不認識;上個月,天下文化公司舉辦新書發表現場見過一面。洪女士人雖瘦小,但意氣風發,志在黨國。政治人物,只講政治理念,不論身材高低,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佛教又有云:「丈六金剛摸不著頭腦」,我們要請問:「國民黨的頭腦摸得著嗎?」

走筆至此,知時勢不可為,只看到賢人湧退,一部分人群魔亂舞,痛心以外,別的話也不知道怎麼說了,只有仰天感慨,徒嘆奈何、奈何!(作者為南華大學創辦人、71年國民黨黨員)(中國時報)

<strong>為何國民黨不選擇「洪朱配」去對抗蔡英文?</strong>

台灣大選的近況令人非常憂心不安。蔡英文當選總統的機會明顯很高,但她一直在販賣空心菜,拒絕說明她的政綱的具體內容。這等於要求選民對她無條件信任,人人開空白支票給她。僅此一條,應該已經足以令不願盲從而稍有民主氣節者拒絕投票給她。

但事實上她在民調中一直居高不下。她的政治師傅李登輝已經徹底暴露出醜惡的真面目,他一向全凭詐騙手段取得政治大位,媚日賣台。但蔡英文不但拒絕與李劃清界線,反而在十月初悄悄跑去日本,與日本極右翼的政客黑箱密談。可見蔡李正是一樣的貨色。倘若我們再考量到陳水扁在中央政府以及賴清德和柯文哲之流在地方政府中的惡劣作為,就更不難想像,一旦民進黨在明年大選中全面勝利,台灣的內政和外交就會同時惡化到什麼程度。所以我們必須認識清楚:民進黨勝選的結果,將不僅僅是國民黨大受打擊,甚至整個瓦解,連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的利益也要大受打擊。後者才是最值得我們憂心的。

在如此險惡的選情下,國民黨一面空喊加強黨內團結,同時却要撤換早已初選正式確定了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這簡直是自促敗亡。其實,現在只有朱立倫毅然以黨主席身份出任副總統候選人,以「洪朱配」去跟蔡英文對抗,才足以證明全黨已經齊心團結起來,為公忘私,艱苦奮戰。只有如此,才可望還有終於轉敗為勝的一線機會。否則,即使「朱洪配」的願望能夠實現,恐怕也難以避免朱立倫成為「朱立淪」的結果!

現實情況已經到了民眾只能在民國二黨之間作一選擇的地步. 我們目前只要能作到積極的策略性投票,阻止相較更壞的民進黨上台,而不至于放棄投票以致民進黨更容易取得更大勝利就算好了。

喚醒民眾!

世事是非常吊詭,有的時候你越想追求什麽,你越得不到,而放棄執著另辟蹊徑,卻發現原來的目標就在轉彎處等著你,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歷史上的贏家常常是出人意料,紅統派堅持信念,不像兩黨惡性競爭一樣被眼前利益蒙蔽雙眼。

柱柱姐參選的意義不在選贏而是選輸,只有國民黨徹底垮臺,統派的力量才能釋放出來!不然國民黨內獨臺的主流還是會在輿論上壓制統派,選票上綁架統派。

還有關鍵點是不能讓統獨的爭議在國民黨內消失,消失就是獨台派掌控話語權了,這次柱姐起義,若能讓統派的力量在國民黨內,甚至在臺灣大集結,其意義比選個臺灣區領導人還要來的大。

國民黨遠離人民,柱柱姐橫空出世,這就是個機會,大部份民眾還是希望兩岸和平.,經濟永續發展的,臺灣現在的社會氣氛對統派喚醒臺灣民眾非常有利,以往打壓統派最不手軟的國民黨親美日獨臺派現在自顧不暇,統派有極好的機遇可以發聲了。

這次大選我們應在青年、勞工、文化、婦女、經貿及法政等方面集中統派力量成立各種工作組。未來可透過研討會和街頭活動宣揚理念,喚醒民眾。

柱柱姐參選重在過程,可以盡快切割藍營,大力吸收原來藍營和綠營希望兩岸和平.,經濟永續發展的勢力加入"和平促統派。分化國民黨的在中利益派與民進黨的知中派投靠。這是唯一的方法。

蔡英文在選前訪美,洪秀柱此次在選前不訪美,正足以說明兩位候選人的實質差異。洪秀柱不去美國面試值得敬佩,她是個真正有政治立場有民族情懷的人,不是像藍綠那種傳統政客,只會投機取巧。

蔡當選後,將帶領民進黨走親美路線,企圖作美國圍堵中國的棋子,換取美國支持民進黨執政。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不足以成為帶動台灣突破經濟困局的大戰略,也貽誤了台灣本可與中國大陸雙贏共榮的契機。這契機,國民黨的 A咖既無力保守,洪秀柱有志於總統大位,就應勇敢開創,秉持一貫大開大闔的個性與思維理路,大膽實現兩岸新主張,帶動兩岸良性循環,這才是台灣人不當大國棋子,昂首走自己命運之路的宏圖大策,這也是洪秀柱參選總統的最大意義。

洪秀柱的兩岸主張,開拓了臺海互動的最新可能,讓兩岸和平不再是夢幻般的不穩定,而是可以有操作性的現實,改變兩岸發展的軌跡。我們期待洪秀柱跳脫國民黨虛矯的醬缸!

國民黨不要成為洪秀柱的絆腳石,更不應陷柱姐於不義!

(朱洪達成了共識,中國國民黨將輔助洪秀柱,這本來就是應該的)???。我們要指出,當前國民黨智庫是弱化的,人才不多,更是不接地氣,很難相信會提出什麽高瞻遠矚的、超越洪秀柱的見解。所以,國民黨必須高度尊重洪秀柱的政見主張,加以輔助,而不是要越俎代庖,把不鹹不淡的老東西裝進洪秀柱的論述中。如果這樣的話,洪秀柱的力道立即被弱化。

國民黨要替洪秀柱團隊納入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各組專家學者,為洪秀柱提供、研擬各項競選政策白皮書及政見論述。我看就免了吧!

洪秀柱是臺柱子,國民黨是大舞臺,這樣的關系不要搞錯了。空空的大舞臺,很久沒有名角出現了,今天洪秀柱來了,讓她盡情地演出吧!

綠媒希望發動輿論戰否定柱柱姐。我感覺綠營是徒勞的,我們知道,民進黨現在如夢初醒,從完全看不起洪秀柱到了背上出冷汗。不容懷疑,綠營攻擊洪秀柱的戰役正在發動中,惡言惡語會越來越多,今天以後,綠營的攻洪言論不斷飆漲,這是必然的趨勢,不用奇怪。但是,國民黨對此不要畏懼,畏懼就會踏步不前,就會成為洪秀柱的絆腳石。

大勢己定,柱姐一旦出線,將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這次大選的主軸最後將成為平民與富人,誠實與虛偽,和中與親美路線的大決戰!

綠媒企圖拉起省籍统獨之争,可惜洪營不上當,2016不是統與獨的舊思維,而是台湾和中與親美路線的大決战!!

做有尊嚴的炎黃子孫,還是做洋人的看門狗,只是一念之差。說白了,這次大選就是炎黃子孫與看門狗的對決!

“2016臺灣大選”不只是選舉,而是和中與親美兩條路線抉擇的一次選舉。要反轉臺灣現狀,要突破台灣政治經濟現階段困境,“臺灣統派如何喚醒選民”是關鍵。

世界在進步,大陸不會等臺灣。其實在臺灣經濟危機議題上,我個人認為各政黨分際早就消失了,臺灣今後只剩下兩派,一派是坐吃等死派,另一派是死裡求生派,真相很殘酷。

臺灣政治很複雜,但在大陸人眼裏就只有兩派,只分統或獨 。臺灣政治其實就只有兩派 和平促統派與拒統派。

台灣的選擇並非「統一還是不統一」問題,而是到底要「武力統一」拒統派 還是「和平統一」促統派。

民眾眼睛是雪亮的,拋開被臺灣人民厭惡的黨派之爭,把立場說清楚講明白,二選一,民眾自然會選邊站。

其實,不論柱柱姐這次的起義成或敗,紅統派都定能笑到最後,因為臺獨歷史上就沒有成功過,陳水扁當政時都沒可能,現在更不可能!同理馬英九的不獨不統的隱性臺獨也不可能。未來世界的博弈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大陸沒了臺灣依然是大國,臺灣沒了大陸就只能是個三流的小國了。

今天的臺灣情勢,臺獨和獨臺都已經走到頭了,那將來就只剩下紅統派了!紅統前途是光明的,加油吧,我的同志。

其實,台灣2016年的選舉,只是台灣內部的一個選舉,不會是中國大陸關注的重點。從長期來看,中國大陸的力量會慢慢上升,美國的力量會下降。所以很多人講,中國大陸為什麼對台灣這麼軟、而不硬一點呢?是因為沒有硬的必要,軟就夠了;當中國擁有全世界影響力的時候,還擔心台灣問題嗎?

中國大陸也不是不重視台灣,但台灣問題急也急不來。當國家越來越強盛的時候,台灣問題會迎刃而解。解決台灣問題要靠王道,而不是武力。因此,身為紅統對兩岸問題的解決,還是充滿信心。

最後我要跟柱柱姐說句心理話,洪秀柱當不當選那都在其次,柱柱姐您在 KMT內臥薪嘗膽數十載,終於等到這一天,不管事成與否,妳現在的表現都足以告慰您天上的父親了!

國民兩黨親美派及其媒體打手們正做最後垂死的掙扎

親美派擅長背後插刀

柱柱姐要步步為營!! 

加油吧! 柱柱姐!

根據維基解密
朱立倫對美國老板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維解:綠拋入聯公投 對美直言是選戰工具
2011/09/07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維基解密資料顯示,陳水扁總統拋出「入聯公投」,引起美方高度緊張與不滿。不過民進黨內人士,包括副總統候選人蘇貞昌在內,都明確表示入聯公投只是選戰工具,立委管碧玲更對美方直言,如果謝長廷當選總統,民進黨就不會再提這議題,「一切都將回歸現實」。
這分由AIT高雄辦事處於二○○七年九月十日提交的報告,訪問南部地區的藍綠民代、黨工、學者,分析入聯公投的影響。
報告指出,藍綠都認為,若不呼應人民爭取更大國際空間的要求,就是「政治自殺」,雙方都只把公投當成選舉策略,並沒有「踩紅線」的意圖。AIT報告甚至用了一個小標題:「有啥大驚小怪?」(What's the Fuss?)
管碧玲說,入聯公投只是國內選舉議題,民進黨一旦贏得二○○八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就會拋棄(drop)這個議題,「總統在選後必須採取現實路線,到時一切都會回歸正常」。
儘管如此,美方仍然對扁政府緊盯不放:九月十五日晚間,民進黨在高雄舉行入聯大遊行,AIT就要求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國安會秘書長陳唐山保證,扁的講話絕不會有「意外」。十九日,剛從美國返台的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面告邱義仁,「華府氣氛不好,所有人都不高興」。
廿五日,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告訴楊甦棣,自己支持公投,但會全力抗拒深綠勢力把台獨活動帶進選戰。謝長廷並透露給美方,前總統陳水扁會將力推激進版「正常國家決議文」的黨主席游錫堃換掉。
廿八日,外交部長黃志芳表示,希望美方注意陳總統降低「正常國家決議文」激烈度的努力。不過楊甦棣回答,即使是「降溫」版本,仍然碰觸敏感的主權議題,並指出美台關係已被陳水扁先前各項措施所破壞。楊並要求,「台灣作為美國的友人,政治領袖對於可能影響西太平洋局勢穩定的言行,必須採取更負責任態度。」
而在國民黨方面,副秘書長廖風德坦言,推動返聯公投的原因,就是二○○四年的教訓。馬英九則對楊甦棣表示,為了對抗民進黨,返聯公投具有「政治必要性」,自己憂心公投與大選一併實施,可能對選舉出現干擾,但不管是入聯或返聯,兩項公投最後都不會通過。

洪奇昌:新潮流瞞扁與國台辦搭線
2011-09-10 中國時報 黃文正、王正寧

根據維基解密披露美國在台協會(AIT)二○○五年四月一份電文內容,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洪奇昌向AIT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透露,新潮流與中國大陸國務院國台辦早自一九九七年起,即建立祕密對話管道,而陳水扁一直被蒙在鼓裡。
不過,洪奇昌昨天對於相關內容矢口否認,強調「沒有這回事」,他說,和對岸並沒有什麼祕密管道,更遑論與大陸官員透過此管道會面。在這份發自二○○五年四月廿九日的電文中,洪奇昌向葛天豪表示,他代表新潮流領導人、時任台灣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在四月十六、十七日兩天祕密飛往中國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與台灣事務部長邢魁山會面,研商建立兩岸共同打擊金融犯罪的合作機制。
洪奇昌透露,新潮流早在一九九七年,即與國台辦建立祕密對話管道,但陳水扁並不知情。
至於這次香港密會,新潮流系領導人決定隱瞞另一位大老、時任國安會祕書長的邱義仁,雖然邱也熟知新潮流和國台辦間的祕密對話管道。洪奇昌說,最主要原因是擔心邱義仁因「職責所在」,不得不向陳水扁報告。扁向來不信任新系,若他獲悉此事,肯定全力阻撓。他還說,另一位新系要角、時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起初也參與邢魁山會面計畫,但三月底他決定辭官參選台中縣長,因此退出計畫。
洪奇昌表示,邢魁山過去在國台辦工作過,雙方頗有交情,所以他四月飛往香港,主要就是找邢魁山直接溝通。洪奇昌透露,那次香港行,是他當年第二次與中共涉台官員會面。雙方前一次是在北京,與國台辦和中共中央書記處代表們會面,人數比較多。那次會談話題,除了兩岸合作打擊金融犯罪外,主要聚焦於大陸頒布《反分裂法》後,台灣方面的反應。
洪奇昌透露,新潮流與國台辦搭上線,要回溯至一九九七年。當年,新系數名立委前往大陸訪問,期間有國台辦官員主動接觸,提議與新潮流建立對話機制。之後,雙方都會定期聚會,交換意見或研商特殊實質性議題。洪奇昌宣稱,二○○三年兩岸春節包機成行,便是雙方努力下的產物。洪奇昌還透露,大陸官方已發給他香港多次入境許可證,希望降低他行動曝光的風險。

維持現狀,七〇年代「革新保台論」的老戲新唱
陳扶餘
TUESDAY, OCTOBER 13, 2015
《兩岸犇報》雙週刊第108期社評 (2015/10/14出刊)

政治性格向來溫吞的馬英九,在他任內最後一次的「雙十講話」中,臨去秋波的說了大白話。所謂「維持現狀已經成為臺灣共識」云云,表面上是狹八成的民意以「九二共識」向蔡英文進逼,實質上卻是以「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來暗批洪秀柱,從而也否定自己說過的「終極統一」。近日來甚囂塵上的「換柱」風波,國民黨中央的焦慮,在在說明了數十年來的藍綠惡鬥根本無關乎「統獨」分歧,不過是相互爭奪美日霸權在台代理人的權力遊戲。只不過,相較於國民黨懂得用「一中各表」來唬弄北京的老成持重,蔡英文想要擠身美日圍堵中國軍事同盟的直白就顯得有恃無恐,雖然有點搶戲,但也都恰如其分的合演著上個世紀七〇年代「親美、反共、革新保台」的老舊戲碼。

民進黨的「親美、媚日」其來有自,上個世紀五〇年代的「土地改革」是個關鍵。日據時期皇民化階層,除了服務於總督府機構和日資產業的人員之外,大多是日本「土地調查事業」(廢除大租與共業田,將土地所有權發放給小租個人持有)受惠的地主階級。由於經濟條件相對優渥,他們的子弟通常較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在殖民地安撫政策下,他們一方面享有封建地權的保障,一方面又可到殖民統治機構充當文員。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後,隨著蔣介石政權轉移的軍民同胞約計有120餘萬人,勢必要騰空黨、政、軍、警、特、教育、文化等各種社會職務來進行安置,因此阻斷了足足一代台籍人士的人生發展。加上隨後的土地改革和農村破產,喪失封建土地保障的地主精英,只有利用日據時期與殖民宗主國間的各種社會聯繫,引進日本所淘汰的工業設施或產品代理才能取得營生的手段,否則就只能淪為勞動階級。「土地改革」不僅造就了為數超過百萬、占當年台灣的出口總額近95%的中小企業大軍,也為七〇年代後蔚然成風的「黨外民主運動」提供了雄厚的群眾基礎與物質力量。對這些中小企業主而言,土地被剝奪、仕途上被阻斷、技術與資金來自日本、產品出口到美國,決定了他們在政治上「親美、媚日、反國民黨」的基本性格。

國民黨「親美、友日」的淵源深厚,更是不在話下。上個世紀下半葉,美國的東亞戰略總共歷經了兩次重大轉移。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以遏制蘇聯擴張為目標,在東亞地區希望透過扶持和控制蔣介石政權來共同對抗蘇聯,並在美國的控管下對日本進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造。但是,新中國的成立、《中蘇友好同協定》的簽訂與韓戰爆發旋即改變了這個戰略規定,美國決意用「舊金山和約」來取代「雅爾達體制」,不但要求各國放棄對日求償,還重新武裝日本,全面建構遏制中蘇聯盟和共產主義擴張的冷戰架構。正是基於這個戰略規定,美國一方面鼓勵跨國資本到台灣投資,擴大台灣產品對美輸出(如免除進口配額、提供最惠國待遇和普惠制度的免稅進口);一方面卻允許台灣當局大搞出口補貼和保護關稅以限制美國工業產品進口;同時,又在韓戰、越戰期間,大量在台採購軍需物資並授權台灣做為全世界美援物資的主要採購點,以協助台灣進行資本積累。原來在內戰失利的蔣介石政權,正因為伴演著西太平洋反共堡壘的角色才得以在台賡續。
美國東亞戰略的第二次轉型,產生在越戰失利、美國財政赤字,導致「美元黃金匯兌體制」崩解的1972年前後。為了因應財政困局,美國在東亞地區改採「聯中制蘇、以台制華」的策略,台灣是冷戰反共堡壘上鬆脫掉落的第一塊磚頭。從1971年歸還沖繩協定(含釣魚台)、國府退出聯合國中國代表席次,1972年中日建交、尼克森訪華發表上海公報,到1979中美建交(台美斷交),台灣當局在國際關係上的一連串失利,標誌性的說明了美國東亞戰略的轉移。那是一個「風雨飄搖」、台灣作為冷戰反共堡壘的戰略地位動搖的年代,也是東亞產業分工鏈結重整、新自由主義貿易秩序逐步取代冷戰管制經濟的年代。為了因應這個變局,國民黨當局在蔣經國的主導下,一方面在經濟上通過第二次進口替代建設重化工業(鋼鐵、石化),強化黨國資本的支配力,建構「垂直分工、市場在外(美)」的產業體系維持經濟增長;一方面在政治上執行隱蔽的「本土化政策」(催台青),透過「人事提拔」與「參加選舉」兩種方式,使本省籍精英進入黨、政、軍、民意機構等中央權力系統合法化國民黨的統治基礎,藉以穩定政局。前者如許水徳、蕭萬長、許遠東、邱正雄等技術官僚,後者如林洋港、吳伯雄、吳敦義、高育仁等地方首長,以及從學術界被拔擢從政的李登輝、施啓揚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七〇年代以降「親美、反共、革新保台」的政治雛形。

四十年過去了,冷戰架構下的國家管制經濟經由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沖擊,朝向區域經濟一體化轉型的態勢已不可逆轉;昔日對外從屬於美日的三角貿易結構,也因為兩岸垂直分工的產業鏈結而不再舉足輕重;相對於利用經濟讓利來鞏固地緣政治格局的冷戰時期,今天美國所主導的東亞新秩序(如TPP)更熱衷於運用地緣政治衝突來進行經濟勒索。當前藍綠兩黨的枱面人物儘皆成長於七〇年代,「親美、反共、革新保台」是他們的無法忘卻的「美好昔日」,但是,他們對依附在美日同盟羽翼下「維持現狀」的依戀,就如同妳我簇擁在小巨蛋聆聽「民歌40」來追索已逝的青春一般,美則美矣,但時不我與。

中共以此養癰貽患之策而圖中國統一,不啻緣木求魚。

Facebook 毛建國

細加分析,虛有其表的「中華民國」之得以維繫,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之得以一直拿自鳴得意的「民主 - 自由」做為主導台灣民意拒絕統一的意識形態,主要還是得益於北京的對台政策。中共的鄧小平路線自我否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正當性,仿效東亞四小龍模式,以威權體制推行犧牲工農的資本主義發展策略,無異坐實了國民黨數十年的反共宣傳,證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與正當,尤其台灣自1980年代末開始民主化後,更加強了台灣是所謂「民主燈塔」的意識形態宣傳效果。在此基礎上,李登輝自1990年代開始加工製造與「中國意識」對立的「台灣意識」,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更快速向兩岸一邊一國發展。大陸自1980年代積極招引包括台灣在內的外資,使得面臨經濟困境的台商有了絕處逢生的機會。在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下,台灣從兩岸經貿關係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挹注,緩解了台灣的經濟危機,從而讓台灣的民主體制不受重大的衝擊,而這又反過來加強了分離主義者振振有辭地以「民主的台灣」之名鼓動民眾對抗「專制的中國」的效果。北京既以武力相脅遏阻了分離主義者「正名」、「制憲」的圖謀,保住「中華民國」的招牌,復讓台灣從兩岸經貿中獲利,維繫台灣的資本主義民主體制,鞏固台灣抗拒統一的基礎。以此養癰貽患之策而圖中國統一,不啻緣木求魚。

目前國共當局合唱的「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實質上便是雙方共同棄置「一個中國」原則,幻想在形成兩岸資本主義共同市場後,再各自討價還價,處理最終的政治關係。其背後的思維基礎乃庸俗的機械唯物論,以為經濟的下屬建築會直接反映、決定政治的上層結構。國民黨方面的主觀設想是「以我為主」,維持「兩個中國」,站穩在台灣執政的腳跟,進可攻,退可守,必待大陸的政治經濟體制俱與台灣同化於資本主義模式,才謀求最有利的時機與方式,解決兩岸的政治爭議。中共方面則忙於持續推進資本主義化的進程及處理隨之而來的成堆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在兩岸關係上,防堵「一中一台」重於促進真正的統一。馬英九在2007年2月3日的CNN專訪中把這點說得很清楚:「很明顯,在大陸變得民主、自由、繁榮之前,台灣人民對統一的議題不會有興趣。甚至大陸現在也沒興趣推動統一,因為他們知道還沒準備好。沒人準備要統一,他們現在做的是防止台灣進一步走向獨立,而不是要求統一。所以,目前台灣與大陸的共同利益是維持現狀,不要片

戰爭風險上升/台灣沉醉於 Hello Kitty 催眠文化

台海軍力對比/2017年美國將落居中共下風

台灣安全的新變數
蘇起/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聯合報 2015-10-12

當前台灣的論政情況大概只有「真空」兩字可以形容。兩大政黨對於國家未來可能面對的大事幾乎完全「不看、不聽、不想」。過去思想敏銳、言論澎湃的綠營菁英現在已經明顯定於一尊,為了避免犯錯,紛紛迴避重大政策的討論。而藍營士氣普遍低迷,多數人雖有想法,卻好似根本提不起精神參與公開論辯。這使得最近兩件與台灣安全直接相關的重大消息,竟然遭到漠視。

第一件是九月中旬美國華府智庫舉辦的台灣研討會。應邀午餐演講的是美國公認「台灣通」的任雪麗教授(Shelley Rigger)。她指出兩個新狀態正在進行。其中之一就是北京是否開始對台灣感到絕望,覺得在統獨問題上「時間不在中國這邊」而「不作為的風險將高於作為的風險」。她指出台灣民眾的「台灣人(非中國人)認同」已經上升到六成。民調還顯示,假設沒有戰爭風險,已有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支持獨立;即使有戰爭風險,支持獨立的人竟也有百分之卅至卅五。另一個就是中國大陸的內外問題是否嚴重到北京必須訴諸民族主義,借助對外動作來轉移人民注意力的地步。她擔心這兩個進行中的狀態會使台海危機提早出現。

更讓她憂慮的是,對目前上升中的戰爭風險,台灣似乎全不在意,繼續沉醉在「催眠的Hello Kitty文化」,不願思考任何讓人不舒服的現實話題。

第二件是美國的著名智庫蘭德(RAND)公司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一星期發表受美國空軍委託、由十四位專家執筆、長達四百頁的報告「美中軍事記分卡」(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它依據台海與南海的美中軍力對比,設定一九九六、二○○三、二○一○及二○一七年為切入點,針對美中互攻空軍基地、各自空優、互攻海上艦隊、各自太空作戰、網路作戰等九項可能的衝突方式(排除核戰),進行模擬推演,試圖找出何者在何領域較有勝算。

在台海部分,一九九六及二○○三年的各項對比絕對有利於美國。二○一○年,美國仍有四項優勢,其餘五項已與中共平分秋色。二○一七年,美國優勢只剩三項(網路作戰、打擊中共艦隊、及飛彈攻擊中共基地),與中共平手四項(各自空優、各自太空作戰),但對台灣最關鍵的兩項,美國卻都落居下風。

重中之重是美國的航空母艦群。根據該報告的推演,由於中共反艦導彈、巡弋飛彈、潛艦及偵測能力的大幅提升,所以「成本高、乘員多、象徵意義大」的航空母艦在「衝突初始的幾個星期內」將明顯居於劣勢,最好退居中共飛彈射程(即兩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因此它協防台灣(離大陸僅一六○公里)的力量將大幅減弱。

另一個美軍劣勢就是空軍基地的脆弱性。中共飛彈現已精準到誤差只有五公尺的程度,很可能迫使區域內的美軍基地「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都不能起飛作戰。

對許多緬懷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時美國航母馳援的人來說,蘭德描繪的上述畫面一定非常刺眼,但它卻是冷酷的現實。它最直接的軍事意涵是,台灣不少人過去、甚至現在都還深信不疑的「中共不會打」、「美國必來救」的兩項假定,必須重新評估。如果無視於這個新常態,繼續把過時的假定作為向支持者宣傳甚至制定政策的基礎,恐怕不只台海沒有和平,而且台灣沒有安全。

同樣重要的是它的政治意涵。因美中在東亞的軍力已在伯仲之間,兩者又都是核武持有國,所以雙方第一要務都是避免衝突。以南海為例,美國針對中共的主權主張及填海造礁已多次嚴詞撻伐甚至出動軍機示威。但美國官方也公開承認,自習近平上任後的三年內美機就不曾進入中共所佔島礁的十二浬(即領海)內,也就是不以實際行動挑戰中共的主權主張。根據蘭德的上述研究,美國在南海的軍力仍較中共略佔優勢(即九項有五項領先,四項平手)。即使如此,美國在南海依然深自克制,避免與中共直接衝突。那麼在北京實力及意志力都更堅強的台海地區,美國怎願為台灣而甘冒與中共對撞的危險?

所以台灣必須減少對外力的過度心理依賴,積極負起自身安全的責任。其中軍事防衛的角色固然重要,政治智慧的成分恐怕更要大幅提高。

難民外逃指南 - 台灣版

2015/10/18 轉角:Explainer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具有正當理由而畏懼會因為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分或政治見解的原因,受到迫害,因而居留在其本國之外,並且不能或,由於其畏懼,不願接受其本國保護的任何人。
——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對難民的定義

來自台北的T姓網友表示...:

「我會蠻想知道,假如有天台灣人變成了難民該怎麼辦(比如臺海開戰、軍事政變)?逃難的時候需要帶什麼東西?該往哪裡逃比較好?日本?南韓?菲律賓?越南?太平洋上的小島?這幾個國家有收留難民的前例嗎?

......光是要從台北逃難到琉球,感覺就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那這些敘利亞人是怎麼辦到的?」

敘利亞人是怎麼辦到的?

總人口1,790萬的敘利亞,自2011年3月陷入動盪以來,至今約有四分之一人口逃往海外。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今年10月份的統計,光是已註冊的海外敘利亞難民就高達418萬人;但自2015年以來,敘利亞境內的衝突加劇、鄰近地區如土耳其、約旦等國,難民收容能量又早已飽滿,溢出的難民也就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地湧入更安全、社會收容能量更強的歐洲大陸。

根據UNHCR所釋出的數據推估,約有三分之二的敘利亞難民由陸路或空中交通入境歐盟管轄區域;但卻仍有將近10萬人左右,選擇由風險更高的海路、由地中海進入歐洲——像是8月份震撼全球的那張照片,陳屍在沙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亞藍.庫迪(Aylan Kurdi)一家,就選擇由土耳其渡海準備往希臘邁進。

OK,那我們反觀台灣...

身為逃難者,你的選擇其實不多。

我們當然可以尋求各國駐台代表處的庇護申請——假設在極端狀況下,這些外使單位仍正常運作、並大開庇護之門的話——又或者你只剩下離境、躲避亂局這個選擇。

與敘利亞的狀況不同,四面環海的台灣,並不存在「陸路鄰國」的選項。但在混亂中航空交通可能受阻、受到管制,逃離台灣的方式也只剩「海路」的選擇。

從海路出發,離台灣最近的庇護尋求地,則是花蓮東方110公里、日本所屬的「與那國島」,其次則是離台灣270公里遠的石垣島。

若在一片混亂之中,您仍能保持理性思考,屆時請選擇往台灣本島東部移動,順利的話,則可由花蓮港出海避難。

出海後就沒事了嗎?

以地中海難民船為例,由土耳其西部海岸出海,最近的選擇是不到1海哩的薩摩斯島(Samos),出海10海哩內也有相當多的希屬島嶼可供登岸。也因為距離不遠,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外國通信社傳回「難民乘膠筏登陸」的照片,話是這麼說,但各種翻覆、觸礁、或沈沒事件仍屢屢發生,貌似平穩的海上之路——即便短短幾海哩而已——卻是帶走不少枉死人命。

地中海的沿岸狀況就已如此險峻,何況是位於大洋之中的台灣東岸。

雖然一般動力船隻約在4-5個小時可抵達石垣島、2小時內也能在與那國島靠岸,但途中風浪不小,特別在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海難事故時常發生,更別說東部海域還有流速驚人的黑潮主流終年向北、阻礙著難民船的東進——一不小心難民航向就會嚴重偏移,而永遠抵達不了庇護目的地。

但假若海神眷顧,沒讓我們碰上船難事故,海上航行期間,我們還有可能被海上保安廳攔截,屆時還得視東京當局的政策評估:難民船有可能被驅離回公海,任其海上流亡、也有可能被海保廳收容,並取得日本政府核發《臨時庇護登陸許可》而獲准入境。

但入境之後則又是另一個故事......。

那麼,說說上陸之後的問題吧...。

假設你成功登陸日本,接下要面對的則是繁雜的官僚與行政手續。

首先,你必須提出證明文件與難民陳述,「證明自己」在「原生國」受到安全威脅;但自此,我們無法確認在這種狀況下,您的原生國會是「台灣」或是「中國」,更無法預測兩種判斷會對難民核發的決定,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

在近期案例上,我們或許能借鏡維吾爾難民在東南亞所面臨的困境。受迫於中方的外交壓力,近兩年,泰國與越南都曾不顧聯合國難民署的抗議、強制遣返維族難民回中國——即便這些維族難民拒絕承認「中國國籍」,並都獲得聯合國難民署的高風險族群驗證背書。

在這樣狀況下,難民申請的成功率有多少?

日本的難民審核素來以刁鑽聞名,以2014年為例,全年難民申請者約有5,000起,但同時整年通過層層審核的難民核可數卻只有11人,核可率僅有0.22%,為已開發國家中最低——同時,審核的過程往往冗長、甚至沒有盡頭,申請者此時的醫療保險、工作權等也都受到嚴格限制。

鄰近的韓國雖然近年獨步亞洲,通過獨立的《難民法》。2014年共2,896人申請難民庇護,同期認證通過案例則有94人,即使核可率僅有3.2%,但在東亞國家中已是「相對開明」。

此外,香港的難民認證則已由中方接手。至於東南亞各國,雖然在難民中繼事務上「經驗豐富」,但各國對海上難民的一貫方針卻是「拒收」:回顧70至90年代的越南船民、或是近年的羅興亞難民船事件,若非國際輿論強施壓力,這些國家的第一反應多是驅逐難民船於領海,而非主動提供救助與暫時收容。

逃難,有必備行李嗎?

身為逃難者,你的選擇真的其實不多。

你需要牢牢守住身份證明文件,譬如說護照、身分證、駕照、戶口名簿,這些資料「可能」能加速難民申請的過程(但無法保證通關);其餘的包括外幣、個人資產、藥物、等,則可遇不可求。

若機遇許可,在上船前,請多整補一些飲用水並隨身攜帶;從地中海、羅興亞、到澳洲的海上難民案例中,除了各種意外,「脫水」似乎是最常見的難民死因之一。

鬧翻?不滿蔡丁貴支持蔡英文 陳昭姿宣布退選立委
2015年10月14日 ETtoday新聞雲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一邊一國行動聯盟理事長陳昭姿14日宣布退出立委選舉,她在聲明稿指出,因近來感受到自由台灣黨黨主席蔡丁貴教授的競選主軸「已悄悄偏離雙方結盟初衷」,因此決定退選。對此,蔡丁貴表示,陳昭姿因不滿自由台灣黨支持蔡英文的立場,才會決定退出不分區立委選舉。
自由台灣黨於9月2日宣布與台獨派政黨、社團等結盟,目標要把台獨的選票極大化,而黨主席蔡丁貴選擇把有挺扁立場的一邊一國行動聯盟理事長陳昭姿列為不分區立委名單第一順位。陳昭姿也表示絕對接受徵召,誓言要找回台灣人的尊嚴,讓司法人權得以保障。沒想到在1個多月後,雙方便因理念不合而選擇分道揚鑣。
陳昭姿14日發表聲明稿指出,9月初主張「平反扁案」的一邊一國行動聯盟與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台灣黨的結盟,兩方主張議題雖為一體兩面,但有支持者認為這樣的組合幾近天作之合。但陳昭姿表示,近來因感受到負責主導競選的蔡丁貴主席,其競選主軸有偏離雙方當初結盟初衷的情況,因此決定退選。
對此,蔡丁貴受訪時說,對於陳昭姿的退選感到相當遺憾。蔡丁貴指出,陳昭姿是不滿自由台灣黨在大選中支持蔡英文的決定;他表示,主張「台獨」的陳昭姿,無法接受台獨政黨去支持一個「華獨」的總統候選人。

日本學運打了台港學運一巴掌
2015年9月27日 亞洲週刊第29卷38期 筆鋒

日本學運反對安倍的戰爭法案獲得了近七成民意的支持,以雷霆萬鈞之勢,凝聚數以十萬計的民眾上街示威,吸引廣大的青年學生與幾百名的憲法學者,成為日本自六十年代安保運動以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學運,展示日本社會的強大動力。
日本這場學運不僅獲得多數人的支持,它所承載的信息與價值觀,對去年只有不到半數人支持的台灣太陽花學運和香港「佔中」的雨傘運動都帶來重大衝擊。更直接的說,日本二零一五年學運,毋寧是對二零一四年的台港學運打了一巴掌。
日本學運的訴求,揭發安倍的戰爭法案違反了日本憲法第九條,顯示民間珍惜日本戰後的和平體制,反對國家機器再度將人民捲入戰爭漩渦,反對日本二戰時所宣揚的軍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日本民意堅守當年麥克阿瑟統帥在憲法中所帶來的普世價值,揚棄迷信武力、以強凌弱的國際關係準則。這代表了日本社會主流與新一代對昔日軍國主義及歌頌殖民的歷史加以切割,慎防右翼的安倍政府在「正常國家」的幌子下將當年的「大日本帝國」史觀借屍還魂。
因而日本學運就是對日本二戰的帝國主義心態及殖民史觀予以徹底的拋棄。讓安倍晉三和他的右翼勢力不能再用「正常國家」的名義偷偷地「移形換位」,將二戰時日本殖民主義餘緒重現。
但諷刺地,台灣與香港的學運在種種理想主義的外衣下,卻難掩殖民鄉愁的陰影。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上半身是反黑箱、爭民主,但下半身卻是台獨、戀殖。「台獨教父」李登輝就公然宣稱「日本是祖國」,而霸佔立法院、攻進行政院的學生則將中華民國的國旗倒掛,對「中華民國」四字極為不屑。香港的雨傘運動也以民主的名義,但卻有些人舉起了英國的米字旗,打出「我不是中國人」、「Hong Kong is My Country」的口號。
這都顯示台港兩地學運的領袖既選擇性地遺忘,也缺乏歷史知識,漠視當年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擺脫殖民主義的枷鎖拋頭顱、灑熱血。在台灣,只有少數皇民化家庭才會改上日本名字,李登輝變成了「岩里政男」。而《台灣民報》的蔣渭水、林獻堂等先輩,曾不斷與日本殖民當局博弈爭取台灣人的尊嚴;他們不會忘記日本殖民政府在統治之初所採取的高壓殘暴手段,如:一九一五年的「礁吧哖事件」屠殺逾千人,屍橫遍野;一九三零年的霧社事件,日本殖民政府甚至出動飛機和毒氣來鎮壓原住民,令人髮指。
事實上,今天台灣的「戀日派」都只是突出台灣殖民當局在四十年代的「現代性」的成就,對照中國大陸當時的貧窮落後。如李登輝最近回憶說他在四十年代去山東青島時,看到當地生活之嚴酷、窮困,言下之意充滿不屑,與他所仰慕的東洋「上國衣冠」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日本的台灣殖民政策一直是歧視台灣人,不許台灣人念法律和政治等科系,而精英只有去念醫科。但在台灣光復之後,李登輝這位日本刑警的兒子也可以當上總統,而「三級貧戶」之子陳水扁也可以憑寒窗苦讀進駐總統府。
香港學運以雨傘運動之名,在國際上展示爭取民主對抗強權的形象,但客觀上只是播下了港獨的種子,反共變成了反華,奏起了「去中國化」的政治交響樂。
雨傘運動浪潮五彩十色,像嘉年華一樣,但傘內卻是隱藏著分離主義的影子,如港獨之「影」附民主之「形」。民主化、真普選等美麗圖畫迷惑年輕學子,但圖窮匕現。香港社會歧視大陸遊客的「驅蝗」行動,以及後來破壞商戶營業的「鳩嗚」行動,都顯示極端的港獨勢力綁架民主派的主流,損害了大多數市民的利益。
高喊「外抗強權」的雨傘運動變成了「內藏國賊」的遮羞布,越來越被香港沉默的大多數唾棄,最近也刺激泛民主派深刻反思,不要被香港極端勢力牽著鼻子走。
今年是中國人抗戰七十週年的紀念,在這場英勇壯烈、三千六百萬中國人犧牲的抗爭中,香港人並沒有缺席。當年活躍在港九與新界地區的東江縱隊游擊隊也從敵後對侵華日軍予以狙擊,展現香港人以小擊大、鄉村包圍城市的歷史傳奇。而今天那些佔中的街頭鬥士是否還有這樣抗日的「勇武」精神?
從日本與英國的角度來看,那些在台灣「媚日」與在香港「媚英」的言論都成為笑柄。一些英國人已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港獨分子,不要將英國人心中神聖的米字旗與港獨扯上關係。日本的學運進步力量也嘲笑「李登輝們」,不要將日本人自己都感到不安的侵略史觀拿來表揚。
日本學運的進步性,彰顯台港學運的反動性。今天在日本街頭鼎沸的學運,也在歷史的舞台上,對太陽花學運和雨傘學運打了響亮的一巴掌。

評〈老包:誰最台獨?!〉
2012-10-18 雲程的雙魚鏡Xuite檔案館 王雲程

老包這篇關於謝長廷到中國的文章,涉及許多人際關係。其中很多只有當事人或少數人知道,實際上不應作為給眾人據以判斷謝長廷的證據。
任何國家間的關係既廣且深,從文化、經濟、生活到安全。交流不可避免,交流也不代表只能做好朋友。當對方是壞朋友,也必須交流,這是成熟。一層面的交好,不代表另一層面無需警戒。國與國的關係是這樣的複雜,所以必須拋開個人或黨派喜好,以政策理性加以思考和藉以行動。
台灣派已經遇到且應該正面接招的現實:台灣身邊有一個的巨大中國。進一步看,這個巨大國家對台灣派誤解很深。這兩個事實帶來下一個命題:台灣派絕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中國派已經邁開步伐許久,但台灣派要如何學習自處與相處?
過去半世紀,因為冷戰與鐵幕的原因,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少有交往。肯楠於是提出對蘇聯封鎖與隔離的戰略。在那大環境下,台灣與中國的隔離具有比附美對蘇大戰略的意義,從而也獲益於其溢出效果(喊喊堅守民主陣容等口號,換取加工出口區與美日生產技術等)。在那年代,隔離是正確的,仇視中國有益於台灣的整體利益。國民黨的教育內容,也是走在這條路線上。
但即便如此,世界仍逐漸的變動。首先是美中在韓戰談判桌上的對峙(並阻止了日中的和平),逐漸演化到美中在越戰談判桌上的交流。然後有日中透過貿易的試探性交往。再來就是著名的「季辛吉肚子痛」,開啟了美蘇的正常化。日中正常化之後不久,美中也正常化。當冷戰的圍堵已經打破,蔣經國也被逼不得不開始改變蔣介石的「堅守」,而有開放探親的試驗。1989年鄧小平南巡開啟中國的改革開放後的巨大動能,讓台灣逐漸面對無法忽略中國的經濟存在、甚至於其政治與軍事存在。
國民黨最先理解這趨勢的改變,所以也變得最快。相對的,北京也因此最了解國民黨。但北京偏頗性的與國民黨交往,卻讓自己失去理解台灣社會的機會──對台資訊完全被國民黨所壟斷,國民黨成功的從「美國在台灣的代理人」轉變或兼任了「台灣在中國的代理人」。這情勢台灣派雖要負一部分責任,而北京居然任憑其發生更是不智。這或許要歸咎於江澤民,他為了要製造政權的正當性,必須製造敵人──日本是最主要的一個,而台灣派是另外一個。假使我是國民黨主席,當然也樂得讓台灣派繼續實踐過去仇視中國的慣性,證成自己的成熟與不可或缺、以及台灣派的孩子氣。
如果台灣不可忽略中國,則謝長廷的中國行應該被視為交往前的試探。這個試探,也許成功,也許暫時不成功,也許會較快走,也許很慢,但必須試探。美國與日本對於中國的交往,從1949年起要經過30年才走完。但,劇變開始後就有許多人在努力構築垮下來的橋樑,是一條艱辛的路。至於謝長廷表演得好不好,應不應該招搖,是不是太招搖,都是謝長廷自己要負責的技術性問題。
台灣派對中國的改變,似乎總是慢了時代很多個十年。從1992年算起,至少慢20年。從1979年算起,則長達20年以上。這多半由於國民黨冷戰仇恨教育的成功,或是台灣人純真把「政治宣傳」當教育。中共政權的缺乏人權、經濟上的不安定與安全上的威脅,台灣派不能無日不加警戒。
執政,必須時時平衡風險與機會。弔詭的是,當台灣派專注於對中國的風險時,等於簽發了一張空白支票給國民黨,讓它們更無忌憚地前行中國,反正有人扮演煞車者角色。那就是我們看到的「賣台」──有些是真的,有些見仁見智、可好也可壞。
假使台灣派曾執政失敗,也不願意只停留於在野,對於中國、美國以及許多國內事務就不能僅止於說NO。人們一定會問,台灣派也必須時時思考:假使換你執政,會怎樣面對?

美國、新加坡獨立模式不適用台灣
2007年11月《海峽評論》203期 石文傑(台灣黨外運動人士)

台獨人士每每舉美國和新加坡獨立建國模式,說:美國、新加坡能,台灣為何不能?殊不知兩者完全不能類比,否則就是××比雞腿、比喻不倫。美國,新加坡能,台灣就是不能,縱使「捏卵包自殺」亦然。奉勸獨派朋友,別再虛耗光陰、浪費時間、自我陶醉、自欺欺人,醒醒吧!不要再做白日夢了,搞啥撈子「入聯公投」。
台獨朋友最常舉的例子是:與英國同文同種的美國獨立,以為有為者亦若是。實際上,凡是了解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1776年美國獨立是趕鴨子上架、走一步算一步,那些開國元勳心知肚明,要從當時世界最強的英國脫離,獨立建國,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個個都寫好一遺囑,交代後事。要知道獨立初期,美國第一面國旗(應是十三州的共同旗幟)左上角還保留大英帝國的米字旗呢。質言之,個個都沒有把握十三州(應是十三國)能否獨立成功?果然獨立戰爭橫梗在眼前,面臨嚴重考驗。而獨立軍的領袖華盛頓,在戰爭初期還打敗仗,有幾次還鬧自殺。要不是偶爾打了幾場小勝仗,法國、西班牙恐怕還不敢攖其鋒,介入英、美之間的內戰呢。若沒有法、西等國的協助,十三州的烏合之眾恐怕只有功虧一簣。換言之,這場戰爭可是多國打一國呢!
僥倖的打贏獨立戰爭,依《邦聯條例》建立了十三國(州),各州各自獨立,各有各自的鈔票、郵票、印花、軍隊,關稅……,沒有首都,也沒有總統,也沒有中央政府(聯邦政府),當然也不再有英國總督,只有十三州聯誼會(所謂的國會)。到1787年,美國人嚐到了分崩離析、各自為政的苦果,獨立反成夢魘,以至於再度派代表到費城召開第三次大陸會議,最後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二部憲法),決定成立聯邦政府,選舉總統,興建首都,獨立軍領袖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任期1789-1797)。但因首都尚未完竣,只得借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宣誓就職。華盛頓終其一生,都沒有在華盛頓市上過一天班,直到首都建成之後,他已經去世,後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做為新建首都的地名(只是加D.C.以與華盛頓州有所區隔)。質言之,美國經驗就是:鐵錚錚的打贏獨立戰爭,以及由邦聯走向聯邦(由十三國走向一國,由分裂走向統一),這豈是台獨人士所樂見的模式?
至於新加坡獨立則恰恰相反。新加坡自始至終並不希望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它是被迫、甚至可說是被開除、被趕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絕非新加坡人的心願,連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都在《回憶錄》中提到:當時是含淚獨立的,被趕出馬來西亞聯邦的當天晚上,他徹夜未眠,憂心新加坡能否存活到天亮?
事實經過是這樣: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沙撈越、北婆羅州共組馬來西亞聯邦,然而這種合併是短暫的、是各懷鬼胎、貌合神離的,其主要分歧是種族問題。因為整個馬來西亞巫族(馬來人)佔多數,雖然經濟一直控制在華人手中,但政治卻由巫族掌控。一向經濟實力雄厚又佔新加坡人口多數的華人,一旦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將產生量變質變,嚴重威脅馬來人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因此掀起了一股排華反華的力量,最終終於在1965年把新加坡趕出馬來西亞聯邦。
為了新加坡的發展前途,李光耀始終認為:新、馬最終還是需要合併的。最近(9月27日)李光耀在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媒體機構、南加州大學內安堡傳播學學院專訪時表示,只要馬來西亞能公平對待華裔和印度裔人民,給予公平的教育機會,新加坡可能考慮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實際上在1996年6月李光耀也曾提出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遭到當時的馬國總理馬哈蒂的拒絕,認為時機還未成熟。
基此,台灣若想被中國趕出,除非(一)台灣的政治民主和經濟實力、國民所得,遠遠超過中國大陸,讓他望塵莫及;(二)再發生一次大地震,把台灣島向東南移到與南太平洋島國為鄰,台灣不再具有戰略價值,不影響中國進出太平洋。否則,恐怕只能癡心妄想、太不現實了。
唯一還有一絲希望的就是瑞士模式,也是台獨朋友朝思暮想的方式。瑞士當年能在歐洲列強夾縫中獨立建國,成為唯一永久中立國,其實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1815年拿破崙垮台,為重建歐洲新秩序,歐洲各國召開維也納會議。位於歐洲心臟的瑞士,人人都想據為己有,結果因為擺不平,只得讓瑞士獨立建國,並且相約保證瑞士永久中立。台灣目前也是列強環伺,如何從列強中殺出一條血泊、建立一個永保中立的獨立國,嚴重考驗台灣人的智慧。只是從美、日等國與中國的建交公報中,都以各種形式承認(或認知、或了解到)台灣海峽兩岸只有一個中國,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大陸的主權(治權可分治,主權不能分割)共同屬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對此舉世幾無異議(包括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基此,要循瑞士模式建立「台灣中立國」,恐怕機會十分渺茫!
至於東帝汶獨立模式,完全不足取。東帝汶與印尼政府軍打了十年獨立戰爭,犧牲了四分之一人口,也導致民窮財盡、民不聊生,竟連獨立晚會的煙火都要靠台灣捐助呢。

加泰獨立鬧劇的代價
2017-11-03 旺報 羅慶生(淡江大學整合科技與戰略中心研究員、助理教授)

歹戲拖棚達一個月的加泰隆尼亞獨立鬧劇終於結束。加泰自治區議會在反對者退席抗議下通過議案,宣布獨立。西班牙參議院隨即也通過議案,解除加泰自治政府首長職務、解散議會,直接接管。自治區主席與數位閣員因而遠走比利時。事件雖然和平落幕,這個以工業與旅遊勝地聞名的富裕地區卻已付出龐大代價:觀光客銳減、1600家以上企業遷離;這還不算民眾受創的自尊,以及因凸顯統獨差異而造成的社會分裂。
事件源起於10月1日,加泰自治政府在西班牙憲法法庭宣布違憲的情況下仍執意舉辦統獨公投。投票結果雖然有90%支持獨立,但在選民抵制下投票率只有43%。10月8日,加泰首府巴塞隆納超過30萬名以上支持統一民眾上街遊行。在反彈聲浪下,加泰自治區主席10日雖然簽署了「獨立宣言」,卻未宣布獨立。
雖然如此,西班牙政府卻限期要求明確表態。期限到後,加泰自治政府只表示將繼續談判,並未表態獨立與否。10月20日,西班牙政府宣布將啟動憲法第155條,收回加泰的自治權。27日,加泰自治區議會通過議案,宣布獨立。西班牙參議院也立即通過,授權政府接管。英、美與德、法等歐盟國家也都表態不予承認。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如曇花一現。
然而這樣的結果幾乎是可預期的。依據BBC的報導,加泰政府在今年7月委託進行的一次公開民調顯示,41%的加泰隆尼亞人希望獨立,49%的人反對獨立。如此加泰政府仍執意舉行獨立公投,議會也逕行通過議案宣布獨立,只是在操作民粹,並沒有真正思考可能的政治與經濟後果。如此鬧劇一場,卻讓全體加泰隆尼亞民眾承擔社會動盪的苦果,並非負責任的政治表現。
加泰獨立鬧劇,從國際政治角度看,一度被視為普世價值的民族自決原則已經有過時疑慮。全球化將各國的政經利益緊密綑綁,不容許個別行為者破壞。而分離主義破壞現狀,因而在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拉扯下,政治前途不再是該地區民眾所能單獨決定。這是為何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無法獲得國際承認,而加泰隆尼亞獨立不被國際接受。
同樣的,即便有92.7%贊成的伊拉克庫德族「諮詢性」獨立公投,也同樣受到包括聯合國及美國、英國與庫德族地區周邊國家一致反對。這些愈來愈多的國際實踐,意味著「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民眾共同決定」的論述同樣也將面臨國際現實的制約。
從國內政治角度看,任何改變現狀的政治主張都可能帶來難以預期的後果。雖然追求政治理想必然要冒風險,但是否具有道德正當性,應以人民生活能否因而改善為判準。如果不能使民眾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更好,就是操作民粹,也難以獲得獨立的目的。加泰獨立鬧劇足當前車之鑑。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一個台灣人的毛派之路:回應「新民主主義者」陳明忠先生〉(2008年10月1日)說得太好:『我是在1980年代參與見證的歷次反國民黨抗爭中,徹底對逐漸主導了民進黨的台獨運動失望。台獨希望依靠美國武力對抗中國,幾乎是完全繼承蔣家政權的冷戰位置──現在雖已非常清晰,我當時還不清楚。這種「獨立」,當然僅僅是把半世紀以來台灣的附庸地位換個名稱而已。』泛綠支持者絕無可能領悟這一點,難怪牠們永遠無能建立百分之百不受任何一個國家干涉內政的新國家!

缺乏獨立精神的台獨運動
2018-02-04 中時電子報 譚台明(大學講師)

無可否認,台獨思想在台灣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而近年來更是聲勢大漲,幾成為台灣唯一的「政治正確」。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主張台獨的政治人物,都是極度的親日或親美的。陳水扁在卸任後,公開宣稱自己是美國軍政府的代理人。而美國的「印太戰略」八字還沒一撇,蔡英文在見莫健時,就忙不迭得不請自來地宣稱要加入。某位號稱台獨理論大師的先生,更公開的說:「不抱美國的大腿,要抱誰的大腿?」諸般對美國明目張膽、毫不避諱、亦毫無羞恥心的依賴,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必須依賴美日才能進行台獨,其「依賴」性,對其尋求的「獨立」來說,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很明顯,從「獨立」走向「依賴」,台獨運動早已全面異化了,而朝野諸公對此竟然絲毫不覺,豈不可怪?
李敖說,台獨都是玩假的。一點不錯。台獨最缺的就是「獨立精神」。缺乏獨立自主之精神,使台灣永遠淪為軟弱的、受欺負的一方;因此,台獨政客便可永遠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弱點來綁架全民的情緒,從而壓榨無窮的政治利益。食髓知味,樂此不疲,也就難怪對「獨立」變質為「依賴」也毫不在乎了。此乃是台獨運動的陰暗面,台灣人對此還可以不加思索嗎?

總統讓美國別把菲扯進美國發起戰爭
2018-03-22 菲律賓商報 本報訊

“別把我們算進去。”杜特地總統昨天說,菲律賓不會再加入美國的戰爭和遠征。他說,其國家總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只得到“暴力和痛苦”。
杜特地總統在甲美地省菲國警校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期間說:“我現正在要對美國說:不論你們將進行什麼遠征,在任何其它國家進行的任何戰爭,別把我們算進去。”
菲國總統說,菲律賓將獨立自主。他說,菲國受夠了殖民統治。他說:“這麼多年來的犧牲,除了暴力與痛苦外,我們沒有得過什麼。我們將獨立自主。”他補充:“我們接連地被兩個國家奴役—西班牙人400年,美國人50年。沒錯,這已經夠了,別再要求更多。”
菲律賓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的盟友,兩國簽署了1951年的共同防禦條約,在兩國都遇到外部襲擊時相互支持。
杜特地總統說,美國一直要求他們的盟友參加他們的遠征。他說:“他們總是要求(他們的盟友)參與遠征。”他舉例了在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和小布什執政期間的伊拉克戰爭。
杜特地總統說,菲律賓將從不求助於任何幫助。他說:“有時候這可能意味著人民的尊嚴。”他主張菲律賓不再參與聯合遠征,他說:“除非我們直接受到威脅,否則將不會參與聯合遠征。至少在我的任期內。你們等到我不在的時候。”
他也抨擊了美國涉嫌竊取菲律賓和中東國家的自然資源。他說:“你偷走了我們的自然資源。你偷了阿拉伯國家的石油,任意地分裂它們。現在你們仍然在拿石油,還在吸取石油,到處都是動亂。”

胡德夫談兩岸:台灣孩子別聽政客說教 認大陸是敵人
2018-01-14 聯合報 記者許依晨╱即時報導

中國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登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專訪。胡德夫在專訪中談音樂創作外,也談及兩岸關係。他說,「希望台灣對大陸的同胞之情,要再復燃起來。要知道這裡不只是鄰舍,也是父親祖先來的地方,應該常常來看。而不是在那邊用意識形態說,你是別人,我是台灣人。」
今年67歲的胡德夫接受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專訪,記者首先問及:如何看待民歌運動那段歲月的影響?他表示,民歌運動對他意義最大的就是發現:原來我們都可以歌唱,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你可以去用自己最好的、最舒服的狀態,把你心裡想要說出來的東西變成歌,把你眼睛想流出來的東西也流成歌。
如何看待兩岸的民謡創作,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音樂現象或者音樂人?胡德夫說,最近兩岸歌手往來多了,台東有個基地叫鐵花村,大陸民歌手萬曉利、周雲蓬都去過好幾次。很多的台灣歌手也來到大陸。寫歌的人也開始多了。
他說,他2006年到大陸唱歌,認識了蘇陽、崔健、竇唯,那時候也只有幾個人唱。但大陸現在的歌手一下子變得那麼多。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最近有人在用自己的口音唱。台灣有,大陸也有,叫「五條人」(廣東民謠組合,用方言記錄鄉野中國),用自己的鄉音,表現內心對以前記得的東西的吶喊。這是可喜的。
記者問,台灣現在搞跟大陸區隔的文化政策,今天的台灣年輕人,在接受和轉化這些元素上,難度會更大嗎?
胡德夫指出,「這當然是損失。」他說,有很多的東西,台灣有意地跟大陸做區隔,如果包括文化、藝術這些的話,那是非常可悲的政策跟想法,「去掉那麼好的文言文,那你到底要講什麼文?」他說,台灣的布袋戲一出來,前面幾句都是有文言文的。他說,可貴的東西能流傳那麼久,必定有它的道理在,它變成我們生活的依據,互相表達的依據,「我想台灣當然也會醒來,美的東西就是美。」
談到1989年初次到大陸的觀感,胡德夫表示,他請朋友帶他去菜市場看看,因為台灣說大陸吃的東西很不夠,甚至更早年說吃香蕉皮、樹皮。但他到菜市場的時候,大家中午該買的菜都買好了,還有很多新鮮的菜在那裡。這當然打破了台灣的謊言,說大陸是匱乏的。大陸人知道他們從台灣來,對他們也特別親切。
他說,來到大陸他有種一家人的感覺,「我希望台灣對大陸的同胞之情,要再復燃起來。要知道這裡不只是鄰舍,也是父親祖先來的地方,應該常常來看。而不是在那邊用意識形態說,你是別人,我是台灣人。」
他說,兩岸的交流應該更進一步,尤其在年輕人這方面,「不是說你派個團來,派個團去,交換學生,這樣就夠了。兩岸一定要達到和平,往這個路上走,你要破除很多的設限。我希望台灣的小孩子不要一直聽台灣政客說教,被灌輸說這邊是你的敵人。你去自己的父祖之地,看看以前在歷史科讀到的地方,拜拜墳,找找家裡人,應該是這樣。」
他表示,對大陸的孩子來講,「你可能去過新疆和東北,但是極東之地你沒去過。你去看看浩瀚的太平洋,它為什麼那麼漂亮?你把腳放進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裡,再想想一望無垠的沙漠和草原,你就知道我們是誰了。」

我不是摩西,也不是史恩康納利
2019.05.07 傅雲欽/建國廣場負責人

網友Liông Tshî在我前一篇貼文下面留言:「我很期待傅律師可以重新走上街頭來帶領台獨運動,與當權者嗆聲對抗,因為:現今在街頭傳揚台獨的人已經倒向民進黨,讓人搖頭無奈。」
這位沒見過面的網友,顯然對民進黨全面執政竟然全面無能頗為不滿,也對獨派只會圍在民進黨旁邊喊「凍蒜」感到失望。他希望我「重上街頭,帶領台獨運動」,這太抬舉我了。
我要對他說:「對不起,我老矣,力不從心,剩下一張嘴,走不動了!」但這是謙虛之詞。其實我老驥伏櫪,老而益壯,一直在尋找戰場。我不能行動的真正原因是:找不到知音,沒有同志。
在台灣人民普遍認為台灣(或者說「中華民國」)是國家、並主張「維持現狀」的苟安心態下,像我這種認清台灣只是事實上獨立、法律上還屬於中國、還不是國家的真相,並主張台灣要宣布獨立以達成法律上獨立的台獨信徒,是「台獨浪人」,沒有多少立足之地。
我不是沒有努力過。我曾經妄想學摩西,帶領台灣人「出埃及」。我主持「建國廣場」走街頭十來年,宣揚台獨,批判民進黨背叛台獨,不要被他們迷惑。我大聲疾呼,口焦舌燥。但聽者藐藐,半信半疑,成效不多。甚至被拜民進黨政客的蠢獨們視為偏激分子,惡意攻擊。結果我像耶利米,只能如烏鴉哀鳴,如狗吠火車,沒人置理。
聖經上記載,耶穌開始傳道時,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漁夫彼得和安得烈兩兄弟在海裡撒網。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一行人往前走,又看見雅各和約翰兄弟二人同他們的父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兄弟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哇!耶穌太厲害了,沒費多少唇舌就招到4個門徒,捨命跟從他。我沒這個魅力!
中國戰國時代那個圮上老人也很厲害。他招收張良這個門徒時,像訓練狗撿骨頭那樣,丟鞋到橋下、命張良去撿並為他穿上,又怒斥張良約會不準時。張良居然還要跟他學。我也是老人,也有兵書或密笈,但我沒這個老人的魅力。
我也很「羨慕」一些「台獨」的傳銷人,如陳水扁、彭文正、金恒煒、曹長青之流。他們有耶穌、圮上老人那樣的魅力,加上舌粲生花,很會譁眾取寵,因此粉絲多多,財源滾滾,變成「台獨貴族」。
我不適合「偉大的台灣人民」的口味。我一直生活在自己家鄉,但如同「異鄉人」,水土不服。我沒有當「台獨貴族」、養尊處優的命。我也找不到彼得、安得烈、雅各或約翰,遑論張良,一起去走街頭。我很鬱卒。不過,這樣也好,樂得清閒,避免高血壓。
電影《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中那個退休老人史恩康納利,遇到菜鳥凱文科斯納找上門,覺得「孺子可教」而重出江湖,結果「士為知己者死」,不能安享晚年。幸乎,非乎?怨邪,非邪?

林環牆博士:「台灣人的整體素質還不足以強到足以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只要佈下錢權的甜頭,很多的台灣人就走樣了。沒有是非善惡的道德堅持,就不可能有獨立建國的意志。三流的族裔是不可能成就一流族裔的鴻圖。」
-----------

陳時奮教授用假名「翁達瑞」效忠蔡英文被揭底
2020-04-15 北加州台灣人論壇(BATA)

蔡英文這個假博士能夠在台灣總統大選獲得高票當選,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有些教授充當蔡英文的打手,這些充當權貴打手的教授也立下不少戰功。其中用假名「翁達瑞」的陳時奮教授更是效忠蔡英文,專門抹黑打擊揭發蔡英文惡行的教授。我一直想不通,這些教授為什麼會是非不分?後來看了國內教授寫的文章才了解,這些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蔡英文打手,獎賞就是蔡政府教育部的海外玉山學者高薪報酬。國內教授憤恨不平的是:他們的薪水是國內教授薪水5、6倍高,名單卻不公布。以下是國內教授的文章,請見這個網址:「林志忠觀點:玉山計畫,比荒唐還更荒唐」
林維熊(策略經濟學家,美國堪薩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謝謝林維熊教授的分享。
使用假名「翁達瑞」的陳時奮教授效忠蔡英文,長期以來專門抹黑及打擊揭發蔡英文惡行的教授。BATA有不少的壇友,包括我自己在內,深受其害。他抹黑蔡英文批判者的慣常手法之一,就是暗示對方是共產黨。這其實也是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裡面眾多蔡英文在海外的網路打手慣用的手法之一,不足為奇。
但會令我訝異的是,當我在網路上搜尋陳時奮的背景資料時,赫然發現,其實他自己在中國倒是「生意」做得蠻大的(請見下面中國網站上的陳時奮資訊)!
而蔡英文竟然會跟這種人混在一起,還透過巧立名目的「海外玉山學者」給予驚人的酬庸。不禁使台美人除了懷疑「蔡英文到底是怎麼了」之外,更對於台灣前途的安全擔憂了起來。
如果本文所引用的有關資料有誤,請指正。
中國暨南大學網站介紹陳時奮:「陈时奋,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教于美国Illinois大学、Brandeis大学和Kansas州立大学及加拿大毅伟商学院。陈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在世界顶尖JBR、JIBS、SMJ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重点研究领域是全球战略与营销。近十年来,陈教授致力于案例教学与创作。他写作与发表了70多个案例,在世界工商管理案例创作与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llen Kuo(《北加州台灣人論壇》主編郭英仁)

這個人運用假名,扮演網軍打手,身份不止一個,去年7月我就已查出,他也知道我已查出。論文門醜聞,讓我見識到一個教授的人品竟然如此不堪。也讓我深深覺得,台灣人的整體素質還不足以強到足以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只要佈下錢權的甜頭,很多的台灣人就走樣了。
沒有是非善惡的道德堅持,就不可能有獨立建國的意志。三流的族裔是不可能成就一流族裔的鴻圖。すみません,如果話說得太重了。
Hwan Lin(林環牆博士)

Hwan Lin,
No, your words are true. The building of a good country needs quality people. It is a sad feeling to face the fa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iwanese are suffering with about 37 years of martial law and more than 7 decades of ROC rules. This bad experience makes Taiwanese infected with KMT/Chinese viral disease that expresses with lots of Stockholm syndrome. As we know, the definition of Stockholm syndrome is "feelings of trust or affection felt in many cases of kidnapping or hostage-taking by a victim toward a captor".
I believe those good "feelings" toward the ROC captors reside among lots of Taiwanese. The higher social/political positions or status they gain, the worse and greater expressions they bring on in their actions. The prominent example would be the TIW case.
Appreciate your speaking out truthfully for the love of Taiwan Formosa.
Michael Yeun

我不認識這位姓陳的「教授」,但覺得這樣的人很不齒!
Richardc Chuang

翁達瑞曾經投書台灣《蘋果日報》酸健身教練「館長」陳之漢,抱怨說他是北美教授沒有知名度,怎麼館長就成為媒體寵兒,他憤憤不平。結果網民罵翁達瑞是「叫獸」、「把自己御用化了」。看來網民是先知,早就知道翁達瑞會媚上、替權力者遮醜辯護。下面是中時報導「為何館長比教授夯? 紅不起來的學者找到答案了」的節錄:
「找到館長成為媒體寵兒的原因後,翁達瑞感到憂心了。健身教練的評論音量高於大學教授,凸顯的是媒體對公共議題的處理「綜藝化」了。
館長與教授的知名度有落差,網友又是怎麼看的呢?網友有神解:「他就是個藉屍還魂的豬哥亮」、「叫獸,就是個負面詞」、「很多教授把自己『御用化』了」、「因為館長敢做敢當、出錢出力,那些專家教授只會躲在學校出張嘴講幹話」。」

明知道民進黨不敢獨,國民黨不敢統,不管誰當選都是官商勾結、財團治國。
結果一堆人選前表態挺英,選後拚命吐苦水要給誰聽?

柯文哲狂轟民進黨:把不同意見者 都打成檳榔、叉燒包
2020-06-10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張世杰/台北即時報導

英柯互槓!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在議會備詢時,議員表示,罷韓過後,台灣已進入一黨獨大。豈料柯文哲再補刀,認為台灣已經是一黨專政。此話一出,總統蔡英文今下午反擊「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政」。柯文哲稍早又在臉書PO文,認為民進黨對台灣手足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從不手軟,只要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中共同路人;還說民進黨大肆採購媒體、甚至有側翼粉專,質疑「這是『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柯文哲表示,一黨專政、一黨獨大、一黨優勢,爭執這些名詞定義毫無意義,「我要問的是:這個執政黨到底做了甚麼?有沒有實踐對人民的承諾?有沒有自省能力?」
柯文哲說,這幾年,民進黨完全執政,小英總統說好要司法改革、要推礦業法、要反媒體壟斷、要實踐居住正義、要華航正名、要兩岸監督條例,這些選前的承諾、人民的期待,如今安在?
柯文哲指出,黨政軍退出媒體,過去是民進黨的大力宣傳的口號,現在卻是大肆採購媒體、置入行銷,還有側翼粉專助攻,讓政策討論幾乎失去空間。
柯文哲提到,2020大選前,蔡總統說要撐香港,如今揚言終止「港澳關係條例」,「選前都是手足,選後音訊全無」;但民進黨對於台灣的手足呢?卻是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從不手軟。
柯文哲批評,只要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就是中共的同路人;柯質疑,「這是『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柯文哲強調,「重點不是一黨專政之名,而是一黨專政之實」。他認為,若當權者不能容忍不同的聲音,不知節制權力的擴張,只是把不同意見者一律打成檳榔、叉燒包、紅心芭樂,又該如何正常自在的發聲,如何能對台灣的民主、政黨政治的正常化有所期待?

總統直選又如何?
2020-06-01 呷新聞 蕭惟仁/自由業

到現在為止,許多獨派人士還以全民直選總統來界定國家主權獨立的成立條件。這根本是一廂情願,永遠得不到全世界的認同。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房子被人佔用,使用的人並沒有房子的所有權狀,在法律上永遠不能成為房子的主人。可是住在這個屋子的人實行民主制度,以民主的方式選出家長,然後這個家的人說:我們已經以民主的方式選出家長,所以我們已經擁有房子的所有權。
請問你會認同他們的說法嗎?你一定不會,而且說他們是瘋子。現在你是旁觀者,所以你看出來他們是瘋子。可是台灣主權問題跟這個例子有什麼兩樣?民主選舉與所有權根本就是毫不相干的兩碼事。換句話說,民主選舉也無法改變台灣沒有主權的現況。否則台灣已經直選總統,為何還是得不到國際上的承認?解鈴還須繫鈴人。台灣要解決主權問題,關鍵在美國。美國是唯一的關鍵因素。
有人又把問題推給現行的憲法,說原因出在我們的憲法是流亡憲法。言下之意,修改憲法就可以解決膠著的困境。這又是一個原地踏步。過去陳水扁要修改憲法,把台灣土地納入中華民國版圖,被美國勒令禁止,因為美國有法理上的權利在手上。
你想修改憲法,美國馬上跳出來說他反對改變現狀。什麼是現狀?說白了就是美國掌握台灣實權的現狀。這個問題已經夠清楚了,台灣政壇上民進黨這些精英難道還看不懂,或者是裝傻、意圖繼續欺騙台灣人民?

2019 獨派已死
2020-06-17 方格子 台灣星火

2019年的最後一天,分享今年的最後一篇記錄。
2019年我認為台灣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是:「獨派已死」,而苟活的一小撮叫「喜樂島聯盟」。不過死去的獨派發出哭嚎,躺在中華民國的陵寢裏抗議喜盟不是獨派。逝者以矣,存者不被承認,自此台灣再無獨派。描述這個結局的最佳註解來自現任總統蔡英文,她曾說:「誰是獨派?」她做到了。
我不是獨派。按照獨派還活著的時候所列出的標準,本人從來都不夠格。我支持台灣自己成為一個名實相符的國家,是從理性的角度,認為這是對台灣人、和未來每一個在台灣誕生的孩子最有發展優勢的方向。但一路以來我所接觸的獨派,都告訴我「你沒有主張台灣獨立建國」的資格。因為在獨派眼中我是外來者,是中國流亡難民的遺緒。
約莫三年前,某個法理台獨的獨派告訴我,台灣人自決建國時我這種身份的人不能參與。只有日本放棄台灣主權時已在台灣落戶的住民、和與這種住民有血親淵緣的人才能參加住民自決。我這種人,只能等台灣成功建國後申請歸化為台灣國人。好神聖的獨派啊,是不是?
雖然我當時心中認為這種論述根本是落伍的鬼扯,但我並沒有排斥,因為我只看終局的目標,個人偏見我並不在意。但就在今年,蔡英文執政的最後一年。就是同一個人,公開表達支持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論述,理由是「維持現狀才不會讓中華民國就地合法」。看到倨傲的語氣說出荒謬的論述,我終於肯定他真的是從頭到尾在鬼扯。
另一個,是我所欣賞的獨派青年,屬於我絶不懷疑他獨派思想純度的類型,一樣支持蔡英文。至於理由,我不想精確引述他的文字,因為我至今還是非常欣賞他,不想讓他覺得被針對。他臉書陳述的大意是「如果暫時認同中華民國是消滅國民黨的必要之惡,他可以接受」,這令我感到惋惜。這位曾經就「解殖論」跟我侃侃而談的朋友,有意識到他腦內根本沒有解殖嗎?
今年的尾聲,也是台灣獨派的尾聲。儘管枱面上還有眾多獨派政黨、社團,各自號稱有自己的主張、論述、謀略、政治判斷。但在我看來,他們的舉措都透露出一個本質,就是「蔡英文真正介意的,他們都不敢碰」。它們只能在主上容忍的範圍內各自強調彼此的不同,只敢在當權者劃下的紅線內玩自high的遊戲。這獨在哪裏?這算什麼獨派?
為了打倒國民黨而接受中華民國;為了不讓中華民國合法化而接受中華民國,不管視之為暫時的、過渡的;都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要成立的前提是:『台灣人的意識是可以任意操控、隨時改變的』。但這就衍生了二個誤區:第一是現實上不可能;第二是這根本不是獨立。
先有自由人,才能創建獨立國。而獨立自主的人民是非常、非常難以培養的。人民意識更是要經過很長時間凝聚的;怎麼可能在你想要打倒國民黨時跟著你認同中華民國,在你想要台灣獨立時就突然變成認同獨立?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根本不理解什麼叫獨立。或是刻意扭曲了獨立的意義。當台灣連『自稱反抗威權的獨派』都認同中華民國,整個台灣社會的體制、思想、教育、歷史認同等面向就會完全浸潤和接納它。這不是什麼國家獨立的過渡,更沒有暫時可言。社會文化的演進哪有「暫時」的?別忘了,政治就是一般普羅大眾的生活。當台灣往中華民國的脈絡發展,生活其中的人民意識也會隨之奔流,想拉都拉不住。
就算可以用超凡的『政治造神』手段讓台灣人民跟從,試問:盲目地配合政治偶像喊獨立的人民是真的獨立嗎?當然不是,也不會成功。不透過長期孕育獨立自主的意識和思維能力,而想透過政治操作和謀略去達成「獨立狀態」,只會是『另一種形式的威權』。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得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看到過去「神聖的獨派」落得這付醜態,我終於理解「獨派已死」,死因是:「失去求生意志」。為了打倒國民黨,讓自己變成國民黨,就是它自裁的方式。
物有所終,自有所始。台灣至今唯一尚有餘溫的國家獨立火苗,我個人認為僅存於「喜樂島聯盟」,別無其它。曾經有位我欣賞的獨派前輩批評喜盟沒有政治判斷。我雖然認同,這卻反而是我個人最欣賞的一點,因為這最接近我所認同的獨立意義;這最不像早就該被淘汰的舊政治。所謂的政治判斷,簡單說就是「進退皆有政治損益的考量和策略」。在這一點上,喜樂島聯盟應該是不及格,但這也是它至今還「活著」的原因,更是它之所以有價值的原因。
2019年所有「政治判斷佳」的獨派,在策略上幾乎都是『在不罵蔡英文、不和民進黨作對的前提下,儘量表現得不像小綠』。大處不違背,小處儘量做區隔,以此試圖分一點傳統綠票期望壯大。但其實都淪為附庸,連帶背書中華民國。這種政治判斷,比比皆是,台灣一點都不缺。稀奇嗎?這種「獨派」,早已身亡,形同僵屍,有何期待?
喜樂島聯盟當然有其固執難搞的部份。我並不否認連我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都常常腹誹,但這個政黨至今沒有失去我的欣賞和尊重。因為它們敢在當權的法西斯紅線之外衝撞,敢在獨派自我設限的紅線外堅持。在台灣獨立聲量寂滅的2019,這群傻子又臭又硬的扮演一個裏外不是人的豬頭角色,承受各方的譏誚怒罵,站在統獨光譜最遠的那一端,告訴每一個曾經夢想國家獨立的台灣人:「你們還可以回頭」。這將是對關鍵世代已沉淪的台灣最有用的存在。
2020喜樂島有戲,未來的八年獨立進程才有戲。其實喜盟大可以對批評它的黨說:「不然正名制憲換你來做」。我想這些已死的獨派沒一個會接受,因為它們都有『政治判斷』。我由衷建議喜樂島聯盟,別再自稱獨派,獨派已死;新的一年,想個新的稱謂,開啟新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