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is勞資協商即將展開
第四波跨海行動持續奮戰到底

2015/07/02
苦勞網記者

Hydis工人昨晚重回台北市仁愛路二段的何壽川宅前,舉行第一次公開的燭光晚會。(攝影:林佳禾)

當投影幕上播放出一張張夥伴被突襲逮捕、漏夜偵訊然後迅速遣返的照片,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Hydis工人林昭杏還是忍不住哽咽,摘下眼鏡頻頻拭淚。

距離先前被台灣公權力大動作介入清場還不到一個月光景,新一批的韓國工人又回到了台北市仁愛路二段92巷口的永豐餘總裁何壽川宅前。昨日(7/1)晚間,他們圍起仁愛路一半的側車道,在車來車往的路面上,與台灣聲援者共同舉辦了一場燭光晚會,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情感,也宣告Hydis工人第四波跨海遠征行動正式展開。

「今天我們還可以站在台灣的土地上進行抗爭,靠的是台灣夥伴的支持。」代表致辭的Hydis工會監事金慧仁,除了感謝,同時也強調,雖然前一波夥伴遭遇逮捕遣返,但絕對不會影響Hydis工人再次來台的決心。「如果這一次我們又被非法逮捕,也肯定還會有下一波來台。」

話雖如此,工人們當然希望不需要再有下一波了。經歷大半年的艱苦戰鬥,甚至犧牲了資深幹部裴宰炯的生命,Hydis工人打死不向資方退讓的訴求,終於在黑暗中稍微見到一絲曙光的可能。

被移民署嚴密監控行蹤的第四波Hydis工人代表,昨晚首度集體現身宣示抗爭決心。(攝影:林佳禾)

初步協議已達成,裴宰炯即將安葬​

就在前日(6/30)台灣聲援者出席永豐餘股東會為Hydis工人發聲後不久,韓國方面傳來了稍稍可堪告慰的新消息。因工人反覆跨海遠征而感受到壓力的Hydis資方,終於與裴宰炯家屬、Hydis工會及其上屬的韓國金屬工會京畿道支部做出了初步的和解協議。

雙方除了對裴宰炯家屬的撫卹補償條件達成合意,Hydis公司也承諾「公開出席弔唁裴宰炯」、「在十天內與工會針對『撤回關廠、撤回解僱』展開協商」並且「將極力打壓工會的社長田仁秀排除在協商之外」,以上協議內容皆經由韓國官方見證,同時已獲得韓國金屬工會本部的認可。

遺體躺在冰櫃中已近兩個月的裴宰炯,終於可以入歛安葬。

台北時間明日(7/3)上午十點,韓國方面即將舉行裴宰炯的喪禮,台灣方面也將在仁愛路現場同步舉行象徵性的告別儀式,送裴宰炯最後一程。

仁愛路現場重新設置了裴宰炯的簡單靈堂,歡迎台灣朋友到場上香致意。(攝影:林佳禾)

進入十天關鍵期,勞資談判將展開​

裴宰炯即將安葬,也代表接下來抗爭運動將重新聚焦再回到關廠解僱的爭議上。「對這一次協商,Hydis工人是有期待的。」台灣聲援Hydis工人連線盧其宏透露:「Hydis公司原本就需要留下一定人力來維護生產設備,所以工人覺得真的有機會可以『撤回解僱』,至於能不能『撤回關廠』繼續生產下去,目前還不知道。」

也就是說,Hydis工會的抗爭運動當然還是現在進行式。接下來,這一波來台的韓國工人將持續夜宿仁愛路現場,直到勞資協商出現具體的成果為止。不過,因應目前情勢的演變,有別於先前急切需要逼使永豐餘集團或Hydis資方出面,這一波跨海抗爭的行動預期將呈現比較不同的面貌。

Hydis工會幹部林成燮預告:「我們將在每週三晚上定期舉辦燭光晚會。」由於台灣聲援團體已事先申請好集會路權直到7月12日午夜,如果沒有發生需要緊急動員的情勢轉變,仁愛路現場預料將成為這一波行動的主要據點,比照首爾台灣駐韓國代表處外的另一現場,形成兩地同時展開的和平集會。林成燮也特別號召:「7月8日是Hydis工人被不當解僱的第100天,那天晚上的燭光晚會將擴大舉辦,希望台灣夥伴可以告訴更多身邊的朋友,一起來參加。」

台韓人民一體,加強溝通對話​

事實上,在昨晚的第一次燭光晚會中,中華電信工會、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勞動黨等積極相挺的台灣團體,在發言時多多少少都會提到同一個殘酷的事實:到目前為止,台灣社會多數人恐怕仍抱持著「台韓是競爭關係」、「台灣人幹嘛幫韓國人」的觀點,批評聲援Hydis工人的抗爭。

有鑑於此,Hydis工會也設定這一波行動要更主動開啟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溝通。除了將拜訪更多台灣團體,林成燮還表示:「為了跟台灣市民朋友有更多交流,星期天我們會騎UBike在台北市街頭巡迴,向大家訴說Hydis工人的遭遇和處境。」

盧其宏也提到:「韓國工人這次來台提出了更多細緻的論述。他們認為公司其實有能力繼續生產下去,絕對不像何奕達日前對外喊冤說關廠是『產業趨勢所迫』。」這個判斷也呼應了台灣聲援Hydis工人連線在許多文宣中已經指出,Hydis在車用、航太、內視鏡等中小型液晶螢幕應用的市場中,應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盧其宏強調:「這些觀點在接下來的集會場合,我們都會有更仔細的說明。」

總而言之,「與台灣社會對話」和「深化反關廠論述」將是這一波Hydis跨海遠征行動的重要任務。

勞資協商的結果難以預料,在台Hydis工人持續高喊「撤回關廠、撤回解僱」的訴求。(攝影:林佳禾)

跨海抗爭行動,仍然危機四伏

隨著韓國方面的勞資協商即將展開,抗爭運動的衝突力道似乎稍能有所緩和,但在「撤回關廠、撤回解僱」的訴求取得任何明確的成果之前,Hydis工人和台灣聲援者依然很難有些許鬆懈。

表面上看來,不論是永豐餘或警方,經過李尚彥非法逮捕事件提審對抗成功,策略上已有所調整。這一次,台灣代表持委託書出席永豐餘股東會,未再受到阻攔,事先申請好的場外集會,警方雖態度消極但至少沒有刁難。然而當天在股東會現場,保一總隊仍派遣了數十位保警進入永豐金大樓,隨時準備鎮壓突發狀況;永豐餘集團也早就做好準備,在空間安排上將永豐餘高層和出席者誇張地隔離開來,並且透過議程掌控與冷處理來迴避相關的批評和訴求(相關細節可參考PNN的報導),抗爭運動是否撐開了空間,仍有待觀察。

此外,台灣聲援Hydis工人連線成員詹力穎也指出,原訂於這一波行動來台的韓方人員,除了先前傳出有工會幹部被台灣政府列入黑名單,要脅航空公司不得受理登機,最終順抵台者亦早被移民署鎖定,在機場即遭隔離訊問。移民署拒絕讓他們對外聯繫,同時強迫他們必須在三分鐘內簽署一份只有中、英文的同意書,承諾來台只是為了「訪友」,不得進行與事由不符的活動,否則就要立刻將他們原機遣返。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永豐餘股東會的場外行動中,聲援者諷刺地製作了「尋找我們的『朋友』何壽川」的排字標語,抗議移民署假行政權之名進行威脅恫懗。昨天晚上的燭光晚會,是這一波來台的韓國工人首次全體公開現身,雖然最後活動安然度過了,但接下來台灣公權力會不會再有什麼干擾舉動,還是充滿變數。
 

Hydis工人為何來台抗爭?

Hydis原屬韓國現代電子,主力生產廣視角(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液晶顯示器並掌握技術專利,全盛時期有多達近2,000名員工,年營業額288億元新台幣;2003年中國面板廠京東方(BOE)買下Hydis,工會表示,京東方只圖技術專利,取得Hydis後便將部分廣視角專利技術轉手賣給同業,使Hydis營業額暴跌僅剩約52億台幣,隨後宣告破產,當時導致了600名Hydis勞工失業。2007年,台灣永豐餘集團旗下的元太科技以93億元取得Hydis的95%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根據工會表示,元太入主時曾承諾「絕不會賣掉廣視角專利」並好好經營公司,但後續的經營策略卻仍是只顧透過專利授權獲利,無心改善生產活動,形同複製了過去京東方的手法。

目前,Hydis的FFS專利授權仍是元太的金雞母,包含市面上的熱銷產品蘋果iPad、iPad mini的供應商樂金(LGD)、夏普(Sharp)皆砸下重金與元太簽有專利授權,相形之下,元太在專利授權與產品生產方面所佔的營收比重卻不斷傾斜,最終作出關閉生產線的決議。

工會主張,僱主不得任意解僱勞工、必須保障勞工的工作權。強調Hydis整體至今仍持續獲利,2014年光是靠收取權利金就取得進帳了29億新台幣,生產線老舊的問題應該透過設備更新來解決,而非直接關廠強制解僱勞工。(文/王顥中)

【Hydis工人來臺抗爭相關文章】
責任主編: 

回應

環境運動豈可遺忘勞工?
2015年07月03日20:25 蘋果即時 吳嘉浤(台大台文所學生)

近來由於永豐餘集團在韓國Hydis關廠爭議,各界響應抵制永豐餘的行動。為的是譴責財團只顧賺了就跑,卻不顧工人生計,掠奪其勞動果實的惡劣行徑。想不到,長久以來串連消費者進行環保運動的主婦聯盟合作社針對這一聲浪,竟發表聲明指出:「(關於不漂白再生衛生紙)本社於6月25日與永豐餘消費品商用事業部林建銘副理及黃振生業務經理溝通瞭解,在目前無法找到更理想的生產者,及產品品質無任何異常的情況下,本社仍會繼續供應。」(生活者週報,6/29)
筆者為關心台灣環境的一介學生,對於2013年日月光、永豐餘先後排放廢水的污染行徑記憶猶新,想必主婦聯盟應也知之甚詳,如今永豐餘再度爆出重大勞資爭議,影響數百名勞工生計,甚至逼死工會幹部,豈是一句「找不到更理想的生產者」可以打發?
在這則啟事中,主婦聯盟只看見消費者與資方的友好關係,卻忘記了這個社會中大多數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勞工,財團往往透過各式各樣的形象包裝,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消費,卻不知在光鮮亮麗的廣告底下實遮掩了許多血汗的行徑。
永豐餘這家企業,正是一面製造號稱環境友善的不漂白再生衛生紙,一面卻在台灣各地偷偷排放廢水、甚至剝削韓國的勞工。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團是一座不斷追求利潤的巨大機器,透過各種方式節省成本,不僅往往剝削勞工,也使得社會責任的落實淪為包裝,消費者應該是不斷監督它、挑戰它,而非樂於成為它的代言人。
筆者呼籲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社員們,應主動瞭解社方與永豐餘的長期合作關係是否已經阻礙了更根本的環境運動之推展,並且敦促永豐餘集團應在環境與勞工議題上言行一致。唯有消費者、勞工聯合起來,促進對於資本家的監督,才能讓環境運動走向更長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