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卡關 廢核迎向新挑戰
308遊行 重整隊伍 再出發

2014/03/09

責任主編:孫窮理

轉眼間,福島核災(2011/3/11)即將屆滿3週年,去年(2013),在強大的廢核民意下,行政院丟出「核四公投」回應,而309大遊行,全國超過20萬人走上街頭(相關報導);到了今年(2014),公投的提案,走不出立法院,行政院又再轉回由官方片面決定、掌握核四運作期程的狀態,民間廢核力量的延續與累積,至為關鍵,而3月8號,再一次的全國廢核大遊行,就成為廢核力量再出發的新起點。

台東反核廢遊行。(攝影:孫窮理)

核四公投卡住 新的挑戰開始

運動在客觀上的張力不若去年,今年動員的規模,也無法與去年相比,這本在反核團體的預估之中。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估計,8號的遊行,全國總參與人數約為13萬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認為,政府近來強力放送穩健減核,保障核安的宣傳與廣告。同時台北又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能有這樣的動員人數,雖然無法與去年的20萬人相比,但也比原先預期的要來得好。崔愫欣則指出,這樣的動員狀況,顯示廢核運動近幾年下來,累積了一定的群眾實力,也是後續推動廢核的重要基礎。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去年行政院以充滿政治算計的「核四公投」,企圖打擊民間的廢核力量(相關報導),而當民間團體串連全台組織廢核平台、準備正面迎擊時,提案的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卻又緊急撤案。廢核遊行後,總統馬英九仍宣稱「沒有人反核」。此外去年立法院朝野協商決議,公投前核四不得追加預算、插棒以及除發包與安檢工程外暫停施工,然而日前經濟部卻表示核四安檢預計6月完成,而遭環團質疑安檢根本是「到好為止」,並擔憂之後台電隨時可能插入燃料棒。(相關報導)近來經濟部又被踢爆,成立核四專案辦公室,於電影院播放宣傳核能的影片,並聘民間公關公司針對廢核訂定反制策略。

民意作用移轉到選舉

「這個民調只剩9%的政府就是使盡『奧步』,阻擋人民廢核!」李根政說。目前這一股「廢核民意」,已經逐漸導向在選舉中的投票行為,這在台北要求各政黨表態、在台中,提出要在年底選舉中,以選票表現民意,以及在高雄,喊出「廢核308,齊力抗九趴」口號,可以看出來。

談到廢核運動的進程,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今年重點會放在擋下核四,政府應該不敢再推核四公投,但民間團體需要設定自己的議程。一方面,核四安檢的流程仍然掌握在行政機關的手上,這部分反核團體勢必會比較被動些;但另一方面,在立法院的部分,反核團體可以主動和立委合作,在立法院提出刪除核四預算,或是直接立法落實非核家園。她坦承,去年為了因應核四公投議題而由各地串連出來的全國廢核平台,在核四看來不公投之後,大家也討論許多持續合作的想像,目前將會由各地方的反核平台,在年底七合一選舉中,在各自的縣市施壓候選人對核電議題表態。

選舉之外的可能

洪申翰認為,現階段反核運動其實遇到幾個問題。馬政府原本想要以推公投來護航核四,結果反而讓民間動員起來,讓政府怕了,就取消推動。由此可見,反核運動確實在全台各地累積了許多能量,捲動不少民眾,但是該怎樣持續把這些支持者組織起來?以及之後能導向什麼方向?這個是現階段遇到的最大挑戰。

其次,台灣社會過往最大的政治動員其實就是選舉,選舉也是能夠直接威脅到統治政權的方法。然而,洪申翰認為,雖然未來可能針對選舉、候選人跟政黨,會持續進行各種行動,但仍應該思考其他途徑的可能性。而3月8號,在忠孝東路口進行,將整個路口佔領下來的「不核作公民」行動,就是在開展公民不服從行動。他認為,就像關廠工人以臥軌干擾社會秩序,並喚起社會重視體制上的不公。

核四之外的挑戰

不可諱言的是,目前反核運動大部分的焦點與動員能量仍是核四,相較之下,屏東的核三與新北市的核一、二,除役與核廢料問題,「如果核四爭議消失,三座既存核電廠的問題是否仍會被關注?」如何將反核四力量,引導到整個反核的力量,李根政認為,是對於環保團體的考驗。

這個考驗,或許可以在相對之下,與西部議程有一些差異性的台東看出來,雖然充分了解新設核電廠與舊核電廠除役與核廢問題密不可分,核廢料畢竟是蘭嶼,以及達仁、大武等部落面對的迫切問題,而拒絕台電以回饋金等方式進行賄賂與分化,成為東部具在地性的思考,台東反核廢遊行總召蘇雅婷說,目前部落碰到的問題,是長期在政治上由國民黨所把持,廢核平台要進入部落的政治脈絡,還需要相當的時間。

大武鄉大鳥部落頭目王中山則認為,部落中的老人家觀念要改變相當困難,加上在東部謀生不易,族人都在外工作,現在比較好的改變,是年輕人與中生代,可以透過網路傳遞訊息,也造就新的組織形式出現,下一代的觀念反過來影響上一代的想法,這可以漸漸造成一些改變。這或許反映了現在北海岸、墾丁、蘭嶼這些現在核污染的受害者,以及貢寮、達仁、大武…等未來可能的受害者所面對的不同層次政治問題與出路的思考。

【308遊行片段】

《台北:不核作公民》

台北場的廢核遊行,隊伍一共分為三條路線,全面廢核大隊(災民、社團、青年、同志)於南京林森路口集合;非核家園大隊(親子、藝文)於東區頂好廣場集合;終結核電大隊(動保、公民、宗教、政黨)則於台灣大學校門口集合。自下午2時起,陸續出發前往凱達格蘭大道會師。

其中,全民廢核大隊行進至行政院前,忠孝東路與中山北路口時,趁現場警方反應不及,突然方向一轉,並迅速於四面拉起糾察線,立地「佔領」了這個區塊長達約20分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這展現了「不核作公民」的公民不服從行動。

在行政院前,蘭嶼的代表希婻‧瑪飛洑表示,自從政府以欺騙方式,在蘭嶼興建核廢料放置場之後,對蘭嶼的影響很大。不僅侵佔蘭嶼達悟族人的土地,也不願為罹癌族人的健康負責。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則指出,核一核二廠興建於當年威權統治的年代,民眾的意見沒有參與的機會,如今到了所謂的民主時代,人民拒絕核電的意見不僅一樣遭到漠視,台電甚至還不顧當地居民反對,打算讓核一核二廠延役使用。他認為,人民應該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在結束了下午的遊行之後,下午5點半,隊伍在巨幅的反核旗引導下,進入凱道,並於細雨中,展開廢核晚會,包括飛兒樂團、張懸、陳明章、橙草、勞動服務、929、黑手那卡西…等音樂團體,以及柯一正、吳念真、王小棣…等導演與藝文界人士,輪番上台,用自己的方式與群眾互動;而在晚會中,廢核行動平台也首次邀請政黨的代表上台表達自己政黨的立場,其中民進黨、台聯,以及綠黨及人民民主陣線表達支持廢核的態度,而新黨、親民黨與國民黨則選擇缺席。

據主辦單位估計,308遊行台北場共有8萬人,頂著陰雨和冷風,也要出來反核。(攝影:徐沛然)遊行隊伍行經忠孝東路與中山南路口時,無預警地迅速佔領了這個交通繁忙的區塊。希望呈現「不核作公民」的公民不服從精神,並期待社會大眾共同思考支持核電的體制問題。(攝影:徐沛然)

《台中:力量化作選票》

台中廢核遊行的親子大隊,許多父母帶著小孩一起上街。(攝影:王顥中)

中台灣的遊行,則從台中市市民廣場集合,由1,800人排出「No Nuke」字樣之後出發,最後在台中市政府集結。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蔡智豪強調,台灣到處是斷層,隨時都可能發生核災,根本沒有發展核電的本錢。蔡志豪說,民間去年自立組成「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使用儀器自力調查全台各地的輻射劑量,他認為,台灣各地這麼高的輻射背景值,顯示台灣已受輻射污染,「輻射沒有安全標準,只有越低越好」,政府應主動調查說明,並在真相未明之前,先立即停止焚燒核廢料。

民眾帶著小孩身穿防輻衣參與遊行。(攝影:王顥中)

今年台中方面以「就是愛廢核」昨為遊行的標題,蔡志豪認為,廢核是世代公義與道德良知的具體表現,至於展現廢核民意的具體作法,他則呼籲民眾,在今年的七合一選舉當中,用選票化作善的力量,支持非核家園的候選人,讓孩子脫離核災的恐懼。

參與遊行的彰化高中的學生楊子賢認為,大人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口口聲聲愛護環境,卻又放任核污染問題不解決;「中學生還沒有被成年人的社會玷污,所以我們的理想主義很珍貴」,楊子賢說,許多年輕人雖然對社會的未來有想法,但是因為沒有投票權,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未來,他認為應該將投票的年齡門檻下修到18歲,讓年輕人可以把票投給支持非核家園的候選人。

遊行在鼓聲與音樂的節奏間行進。(攝影:王顥中)

《高雄:面向草根經營》

去年(2012)7萬人參與高雄廢核遊行,人數之多創下高雄民間遊行的歷史記錄,今年308,民眾參與仍相當踴躍,來自高屏嘉南地區、共計約3萬人參與博愛路上的模擬核災路倒。遊行隊伍由杉林區金興部落「轎前鼓」領銜。部落族人楊永坤表示,金興部落因八八風災被迫離開家園,而福島居民因為核災,「要500年後才能回家」,他質疑如果台灣發生核災,「人民能去哪裡?」

談到高雄今年遊行人數,與去年相比,掉了一半左右,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去年江宜樺推出核四公投後,確實推了遊行一把力,此外,今年雖然遊行前夕爆出核四安檢爭議,不過與去年核四議題的延燒,媒體熱度確實也稍微冷卻,這些都是可能影響參與人數的原因。不過,如果不看「特殊情況」的去年,與4年前高雄第一次舉辦廢核遊行、參與人數3,000名相比,今年人數成長10倍,李根政認為,高雄反核能量其實是持續增加,而今年團體動員又比去年少了五分之四,大部分是自發性的民眾參與,「我們把這看成是死忠、穩固的廢核基盤。」

李根政表示,不如台北做為政治板塊中心與媒體聚焦的所在,在南部,包括廢核,勞工、人權等各種議題,動員的唯一途徑就是草根式的社區經營。去年中山大學學生自發由核三「廢核行腳」至遊行現場(相關報導),鄰近核三廠的社區力量開始被捲動起來,今年即有自發性前往核三的遊行。不過李根政也坦言,社區的廢核力量還沒被組織化,與社區的連結與培力工作,也是未來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的挑戰。

3萬名參與廢核遊行的民眾,集體模擬核災路倒。(攝影:陳韋綸) 歌手林生祥演唱〈非核家園進行曲〉(攝影:陳韋綸) 廢核。(攝影:陳韋綸)

《台東:拒絕出賣土地》

在台東,遊行的主軸以在地關心的「核廢場選址」與「核廢料遷出蘭嶼」為核心,喊出「愛台東、反核廢」,除了台東本地群眾參與之外,也有相當比例的人,是從花蓮、宜蘭,甚至西部趕過來參與的,遊行結合市集、舞台活動的形式,以南京路廣場為核心,繞行台東市區的鬧區一圈,並且公佈「反核友善商店地圖」,希望把對土地的關懷與在地消費結合起來。

目前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選址,由於台東縣政府拒絕配合辦理公投,所以中央計畫修法,改為鄉鎮(目前為達仁鄉)公投,如此,阻擋核廢場的工作也將顯得更為艱鉅,巨大的回饋金,將成為發展受到限制原住民部落的威脅,在遊行中,各部落的族人,也喊出「拒絕50億(台電對外表示將提供的回饋金)出賣土地」的口號。

在遊行的過程中,主辦單位號召的「廢核跑兒」,全程圍繞著遊行隊伍慢跑,每次經過群眾的面前,就與群眾相互擊掌、打氣,也使得整個遊行過程顯得十分熱鬧。3月8日當天,台東的天氣晴朗,相較西部的幾場遊行,群眾與去年相比,並沒有減少太多,全程維持在3千人左右。台東反核廢遊行總召蘇雅婷分析,相較於去年,台東方面參與遊行的中產階級散眾減少,但是反而是各種各樣的團體增多了,「像是部落、新住民的組織、NGO團體、各種形式的『友善商店』…」蘇雅婷說,這些團體的多樣性,也是在東部長出來的一個特色。

蘭嶼達悟族青年參與308遊行台東場。(攝影:孫窮理) 「反核跑兒」在遊行中繞著隊伍跑,並與眾相互打氣、激勵士氣。(攝影:孫窮理) 台東反廢核議題特別具有在地性,遊行群眾在經過台東縣政府時稍作停留,向縣府喊口號。(攝影:孫窮理)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回應

3月非核政治劇 藍綠假入戲
中國時報 陳文信/特稿 2014年3月9日

又到了反核運動風起雲湧、各方集結的3月,藍綠兩黨都不想在這個高舉「非核家園」理想大旗的舞台上缺席。只是,回歸實際的議程攻防及選票競逐,藍綠恐怕都很難真心入戲;當風潮一過,政壇大咖的友情客串,終究只會成為插科打諢的過眼雲煙。
2011年日本311震災震撼動國際社會,鄰近且同樣面臨核電取捨的台灣,不僅感同身受,每年3月也因此成為反核陣營大會師的「反核月」。面對廣大的民意浪潮,視選票如命的政黨當然不會置身事外。
然而,從實際的政治角力觀之,這齣「非核政治劇」,藍綠要角都真心入戲嗎?國民黨早期擁核,後有連戰所提「核四取代核一二三」的穩健減核方案,近期代表作則是江宜樺的核四公投。
江公投之議初始,被譽為反將綠營一軍的絕頂聰明招式,不料,時間證明這只是一場自作聰明;公投高門檻被罵得狗血淋頭、當國會表決時執政黨屢屢跑票、當提案立委閃電宣布撤案,如今公投對國民黨而言是齣鬧劇,也是場笑話。
另方面,將非核家園明文寫在黨綱裡的民進黨,並沒有比較高尚:執政時期先停建又復建,握有政權卻整天怪國會杯葛,國會改選又沒本事取得多數,不知還要怪誰?下野後,反核腳步始終落後公民團體,法案推得行禮如儀、有氣無力;3月一過,全黨上下清點一下,認真反核的人根本屈指可數,黨綱束之高閣。
如今年底7合1選舉將屆,國民黨有行政資源卻也有執政包袱,民進黨徒有民意籌碼卻沒具體策略,選舉情勢已經夠混沌未明;加上藍綠有各自想設定的議題戰場,反核法案或核四公投若真進入實質議程,勢將帶來更難以預料、無法掌控的變數。
兩大黨在不想冒著不明風險的預期心裡下,短期內人民還是只能看著穩健減核和立即停建的兩派混戰。若只有仰賴政黨,台灣非核家園的政策進程,只怕是長路迢迢。

假反核的政客的醜惡表演減少了,反核運動變得比較可愛了。下次我也要參加!

時論 - 公民運動更不該膨風
中國時報 陳以信(國民黨前發言人) 2014年03月12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2000448-260109

上周六全台反核大遊行在台北等九縣市舉行,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宣布參加人數破13萬人,台北8萬,台中1萬,高雄3萬,台東及其他縣市共1萬。但根據警方當天現場估計全台9縣市共32,450人參加,台北22,000人,台中2,500人,高雄6,200人,台東800人,其餘縣市950人。兩者估計相差4倍!人民該相信誰?

其實這種怪象不是第一次。民國94年3月26日民進黨「護台灣大遊行」號稱100萬人,警方估計27.5萬人,差距3.6倍。隔年9月15日紅衫軍的「圍城之夜」也號稱100萬人,警方估計36萬人,差距2.7倍。10月10日紅衫軍「天下圍攻」更號稱150萬人,警方估計僅12.5萬人,差距12倍。去年3月9日廢核大遊行號稱22萬人,警方估計6.8萬人,差距3.2倍。8月3日白衫軍凱道「萬人送仲丘」號稱25萬人,警方估計11萬人,差距2.3倍。11月30日宗教團體「反多元成家法案遊行」號稱30萬人,警方估計15萬人,差距2倍。

可見只要是集會遊行,主辦單位高估參加人數已成常態,過去10年案例顯示,兩者估計差到2到12倍之多,因此這次反核遊行主辦單位估計人數是警方4倍,也就不足為奇。

集會遊行本是一種表達意見,屬憲法保障自由。或許有人認為高估人數乃人情之常,何必計較?但集會遊行目的在於影響公共政策形成,如果刻意誇張人數,就像不實的食品或藥品廣告一樣,會嚴重誤導輿論與消費者,因而過度膨脹該訴求的理念正當性與社會支持度。一旦後來發展不如預期,失望群眾自然變本加厲抗爭,反而增加不必要社會成本。相反的,如果主辦單位誠實估計,忠實反映某訴求受支持程度,提供社會大眾正確資訊以作判斷,這才算是負責的公民運動。

或許有人認為主辦單位並非刻意高估,而是因為不具專業而錯估。那何不依照警方估計人數就好?畢竟警方是主管機關,有專業與經驗,在集會遊行現場,會派出相當數量且受過專業訓練警察,以一致標準(例如正常站立群眾每平方公尺估4人,坐下群眾每平方公尺估3人等)實地估計人數。其正確性必然高於主觀上希望參加人數越多越好的主辦單位。而且警方估計發生偏頗的機會不大,從近10年紀錄來看,不論哪個團體主辦,警方從受理申請到遊行結束,都能保持中立超然,很少聽見有不公平批評。

話說回來,公民團體經常要求政府不可黑箱作業,呼籲誠實公布真相,這些訴求都有正當性,更是民主社會應有常態。因此當公民團體自己辦集會遊行時,更應該以相同標準自我要求,畢竟負責與透明該是處理公共事務最起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