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合憲史觀 支持政府修正教科書課綱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4/02/04

教育部對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進行修正,部分團體起而反對。身為高中生的我們,目前就在學校接受教育,我們支持政府改革教科書,呼籲大家一起站出來,加入我們連署的行列!

兩年前,我們便發動第一次連署,希望政府正視教科書史觀問題,要求修改教科書課綱,拒絕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恢復正確的國家觀念。今日我們欣見政府終於做出一些微調,但是我們也害怕,政府的一些努力,在反對人士阻撓下半途而廢!

我們堅決主張,教科書不應討好各種史觀,而是回歸憲法,建立合乎憲法的國家史觀。我們認同教科書編撰必須超越黨派,站在國家的立場,即遵循我中華民國憲法。教科書據此陳述國史,理所當為。

身為高中生,我們厭倦了媒體與政治人物炒作國家認同的紛紛擾擾,希求回歸憲法。我們從來支持,讓學子認識台灣這塊土地的過去,但我們堅決反對,教科書刻意淡化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的剝削,刻意抹煞台灣和中華民國的歷史關連。我們一直相信,台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脈絡上,環環相扣,不可故意扭曲。我們也發現,目前微調後的歷史,完全沒有反對者所宣稱的「去台灣化」,相反地,是更忠實地還原歷史的真相!反對者所謂的「去臺灣化」,只是他們創造出來的抹黑口號而已!

今天有一派人聲稱他們代表了民意,認為他們說的就是真理,強要教科書遵循他們的意識形態。但教育乃國家根本大計,不是選舉造勢,不是少數人操弄民意的工具,而是要於法有據,傳授正確的國家觀念。請問全國民眾:教育部修正「誤導學生觀念」的教科書,何錯之有?

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我們的自由和安定是中華民國保障的,我們理所當然學習中華民國史觀。我們不希望一些特定意識型態者的阻撓,政府便因此從正確的道路退縮,我們不願看見這幾年的努力又因此化為泡影!

在此號召各界朋友,不分年齡、黨派、職業,凡認同此宣言者,加入連署,以期能使我們的聲音壯大,團結我們的力量,捍衛我們的國史!

「學生捍衛國史同盟」發起人:胡少艾、李辰諭、簡至佑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瞭望台:打破「文明與野蠻」的歷史構圖
台灣立報 言論
曾健民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410

韓國義士安重根紀念館在哈爾濱揭幕,表達了中韓兩國在彰顯抗日歷史以及清算日本侵略、殖民歷史上的共同態度和決心;對此,安倍政府官房長官菅義偉氣急敗壞地斥稱安重根為「恐怖分子」。這突顯了安倍政權急於正當化日本侵略歷史繼承舊日本帝國主義的幻想,就像去年底他大跳靖國神社的復古舞一樣。

這也跟今天日本的政治現實有關。去年11月,菅義偉還稱安重根為「犯罪者」,今年卻改稱「恐怖分子」,這反映了日本的現實政治,去年12月,安倍政權強硬通過《特別祕密保護法》,引發民眾強烈抗議。執政的自民黨祕書長石破茂就在部落格上稱這些示威抗議民眾形同「恐怖分子」;其實,安倍強力通過的這個「祕密保護」,其標的之一就是「反恐」,而且對所謂「恐怖分子(或主義)」的定義十分曖昧;有律師批評說:「今後在首相官邸前舉行反核電集會,有可能被視為恐怖活動。」安倍政權的「恐怖分子」話語,是為了加入美國的「反恐」。

「恐怖分子」話語是911後布希創造出來的。它製造了一種「法的他者」、現代文明之外的「非人間」的存在,對於這類人間可以超國界的「格殺勿論」。歐美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現代史一向以「文明人」自居,認為其他世界都是未開化的「野蠻人」、「非文明的國家」,因此有「文明教化的使命」。這套「文明與野蠻」的話語,支撐了歐美殘酷的殖民主義侵略和支配歷史。只不過,今天進入全球化的新殖民主義時代,過去的「野蠻人」、「非文明人」成了「恐怖分子」,「非文明國」變成了「失敗國家」、「流氓國家」,對這些「國家」有「民主化的使命」。其實,4百年來歐美「文明對野蠻」的世界觀,其底流並沒有太大改變。

日本以「脫亞入歐」搭上歐美帝國主義的最後一班車,模仿歐美「文明對野蠻」的世界觀,對亞洲鄰國進行「文明化」的殖民與侵略。稱抗日者為「匪」,對殖民地要進行文明教化。今天安倍政權稱安重根為「恐怖分子」,鮮明宣示日本加入美國反恐行列的前端,再度回到歐美帝國主義「文明對野蠻」的狼的世界。

1946年6月17日,台灣光復未滿一年,楊逵等日據反日團體把過去犧牲的志士入祀忠烈祠。楊逵寫下了「六月十七日前後」,文中寫到:

「在台灣,日本統治者制定了『匪徒刑罰令』,殺戮、侮辱被稱為『土匪』或『匪賊』的革命志士……於此紀念先烈之際,必須把被冠以什麼『匪』或『賊』的罪名而加以殺害、侮辱的志士的事蹟,調查清楚公諸於世,並以此糾正被歪曲的一般民眾的認識。」

不管是68年前楊逵的悲願或是今天中韓兩國對抗日志士的紀念,都是在打破「文明與野蠻」的帝國主義世界,追求人的平等權 - 這個最基本的「人權」。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西元一八九九年,日本總督府,命阿猴辦務署參事蘇雲梯(蘇貞昌伯祖父)、打狗城的富商陳中和、鳳山街長陳少山、富商林璣璋、台南參事許廷光等紳士,進入加禮山勸­林少貓降服;西元一九○二年(明治三十五年)日據八年五月,台灣總督府達到誘降林少貓的目的,五月二十六日,阿猴辦務署參事蘇雲梯、蘇雲英(蘇貞昌之祖父)藉口­後壁村發生傳染病,暗中帶領日軍展開圍剿行動,五月三十日,林少貓中五彈死於後壁林城廓門外的水田中,一代抗日豪傑享年三十七歲而已。

蘇雲梯、蘇雲英更利用自己是台灣人的身份暗中密報,協助日軍逮捕抗日的嫌疑犯和搜索跟林少貓親近的人士,網羅罪名,被日軍殺害者達到三二○人。

一、在日據時代,蘇雲英是阿緱廳參事兼區長,與財務課長古本廣允君、臺灣銀行出張所長石村理則、警部瀧澤豐吉等日本高官交情匪淺。

二、現今第一商業銀行的前身台灣商工銀行,1910年8月12日在屏東成立時,蘇雲英是日本總督指定的創始人之一。

三、1920至1932年蘇雲英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連任七屆高雄州參議員 .

請參考《屏東縣鄉賢傳略》- 蘇全福 (1997)

蘇雲英(1870-1935)屏東頭前溪人。前清秀才。日人領臺後,歷任頭前溪庄庄長、阿緱廳參事、阿緱區長、高雄州協議會員(1920-1935)。另籌設臺灣商工銀行、臺灣興業株式會社擔任取締役。兄蘇雲梯。在日據時代,蘇雲英是屏東阿緱廳參事兼區長,與財務課長古本廣允君、臺灣銀行出張所長石村理則、警部瀧澤豐吉等日本高官交情匪淺。現今第一商業銀行的前身台灣商工銀行,1910年8月12日在屏東成立時,蘇雲英是日本總督指定的創始人之一,可見蘇雲英在日本帝國主義者心目中的份量。蘇雲英為何能夠得到日本人的提拔?屏東萬丹人林少貓抗日,蘇雲英利用與林少貓成員的同鄉關係,提供給日軍不少情報,以致林少貓在一九○二年五月三十日,遭到日軍殲滅,蘇雲英進一步提供抗日義民嫌疑犯和林少貓親近人士的名冊,網羅罪名,被殺害者達到數百人(達320人以上)。1920至 1932年蘇雲英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連任七屆高雄州參議員。

台灣立報 言論
2014-2-05
左右看:教科書爭議兩樣情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407

左看:持續右傾 日本再修教科書

日本近來再次修改課綱,將釣魚台與獨島列為日本固有領土,說是教科書本應明列領土,才能加強國民對於自身國土的認識。此舉再次引發中韓等國關切與譴責,認為日本無視現存爭議,逕自在教科書上宣稱主權,否認歷史事實,是激化區域矛盾的作為。

對於在教科書強調自身的二戰過錯,日本右翼總說那是美國所強加給他們的「自虐史觀」。為了建立日本民族的「強大」與自信,日本右翼長年在教科書內容與歷史議題做文章,總是否認慰安婦,也淡化過往對外侵略的細節,更將自身過錯說成是中國過往的抗日文宣。

國民教育的歷史教科書本是鍛造國族意識的重要一環,而日本的持續右傾,某個層面說來也是這些年來教科書持續向右靠攏的結果:親身經歷戰敗與重建的一代正逐漸逝去,而那些透過教科書認識過往的一代,即是今日右傾政權主要支持者的青壯世代。

對於向外侵略與殖民他國的二戰過往毫無認識的國民,必然無法理解中韓兩國對於日本無視爭議否認過往的群情激憤;以為對方陷於理盲的民族激情,卻不知自身早已被淡化過犯的虛構歷史所俘。

陳良哲/研究生

右看:只是修正 何處迎回大中國?

「教育鬥爭,歷史何辜」、「教育部改回大中國史觀」,這是媒體在報導台灣高中歷史課綱審議結論時的用詞。國民教育本是型塑國民共識與國家認同的重要機制,教育的內容本應現行體制相應。如今依據現行國家架構修正用詞,卻被批評為「否定台灣立場」,甚至被稱為「大中國史觀」,冤枉至極!荒謬至極!

台灣自80年代後半所啟動的國族建構,總訴諸懷舊的本土意象,將台灣說成新中原與新故鄉,佐以同心圓史觀,自此打造出一個自戀自耽的「台灣觀點」,要不是將過往「殖民」置換為輕描淡寫的「統治」,就是把過往「威權」也說成「殖民」。

在這個獨特的台灣觀點裡,我們自以為是進步文明的公民,自以為全世界都在關注自身,實則對當今現實無感。我們將過往掠奪看成是進步貢獻,至於來自外部的真正的殖民,不論今昔,總不用強調也無須在意,只是顧著把此刻政爭說成迫害。

馬政府瞻前顧搖擺不定的施政性格,讓這項早該完成的修正,遲至任期最後兩年才進行。在「反對即正當」的主流認識裡,連報導者都失去歷史感,這課綱還能不趕緊修正嗎?

詹奕宏/文字工作者

四百年融合 四百年血脈
2013-05-28 中國時報 戚嘉林(作者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頃閱昨日貴報社論,言及「獨派人士多為漢人之後,其祖先能來台墾殖,實受惠於鄭氏和清朝,如今卻醜詆這些中國政權為外來者,於情於理皆站不住腳」,實至理良言。台灣漢原四百年融合、四百年血脈,怎可將漢人政權與荷蘭、西班牙和日本併列為「外來政權」?
台灣早在一五九○年代,海商林錦吾自福建往販澎湖,互市北港(指台灣全島),民人日往如鶩。一六六一年四月底,鄭成功大軍東征,動員約三百艘船,一次運載官兵兩萬五千人橫渡台灣海峽抵台,是時台灣已有漢人約二萬五千人(土著約七萬人)。
鄭成功東遷台灣,是內地第一次將政權入駐台灣,開啟台灣進入中國「國家治理」的新時代。在此之前,黃宗羲《賜姓始末》中雖記載崇禎年間(一六二○年代中葉),鄭芝龍「招饑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舶載至台灣,令其苃舍開墾荒土為田。厥田惟上上,秋收所獲,倍於中土。其人以衣食之餘,納租鄭氏」,但未設官治理;至於荷蘭、西班牙的占領,後者僅占據十六年即遭荷蘭人驅離台灣。前者荷蘭人據台三十八年(一六二四─一六六二),惟「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為追求公司的商業利潤,計畫將台灣開發成殖民地的糧倉,故也鼓勵漢人移墾台灣,但公司在台灣主要是從事海商殖民橫徵暴歛的經濟壓榨。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台灣修入版圖,開啟漢族移民台灣的新時代,閩粵漢族移民蜂擁至台;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在台漢人達四十五萬人、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為六十六萬人、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為九十一萬之眾,每年平均以一萬人移民台灣的速度增加。
斯時,台灣南路流移日趨日眾、中路鹿場悉為良田、北路流民拓墾日多。整個十九世紀,移民渡台如水之趨下,群流奔注。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在台漢族居民高達一九四.五萬之眾,與原來在台的土著形成絕對多數,台灣社會基本上成為一個漢化的社會(今日原住民人口僅約占台灣總人口的一.七%)。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九十一萬外省人隨政府遷居台灣。影響所及,不僅外省本省大量通婚,更有大量外省老兵與台灣原住民通婚,體現大時代的漢原大融合。
兩岸開放後迄今,更有三十萬大陸配偶或娶或嫁而到台灣。今天,台灣歷經「四百年融合、四百年血脈」,已內化為血脈同源的中國人,是現狀也是現在進行式;民進黨的台獨論述,罔顧社會現實,最終只能自陷於「外來政權」的認同矛盾而無法自拔。

北京話與臺灣的中間選民
2010/6/20 李瑞木 (2011/5/30 第一次修訂)

臺灣有88%以上的人並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60-70%的人已自認是臺灣人,很多人也並不支持國民黨。可是為什麼民進黨的得票率只能在35–45%之間徘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不少台灣河洛人對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漢)文化、或臺灣國語(北京話)的敵視有關。本文先談敵視臺灣國語(與北京話已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的問題。
少數台灣河洛人或民進黨的公職人員,過去常常(現在已不常見)口不擇言、喜歡公開羞辱那些不會講或不願講台灣河洛話的人;有少數人甚至公然主張要強制推行少數臺語專家在象牙塔裡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如羅馬拼音化的漢羅臺文(到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版本) 。我曾多年擁有一本臺語白話文聖經,因為看不懂,很少去翻它;因為臺語白話文聖經當初是為不識漢字的臺灣人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教育普及後已不切合實際及社會的須要。再怎麼樣愛臺,絕大數的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仍然以查看漢字中文聖經為主,臺語白話文聖經只能當圖騰或供品擺設。臺灣如果真的全面推行這種仍沒有統一版本的漢羅臺文,除了少數臺語專家外,全臺99.99%的人都將成為暫時的文盲,豈不造成社會大亂?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聽到這種臺獨的語言政策,心裡怎能不怕?再說,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的語文習慣如不被河洛人尊重與接納,怎能期待他們支持民進黨或臺獨?少數民進黨或臺獨人士為什麽要搬石頭砸自已的脚?
我在《從閩南話(臺灣河洛話)、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的關係談臺灣的雙語政策》一文中談到:(1)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至少是唐宋年代)漢語語音,去掉這上百個外來的口音或用辭,河洛話基本上仍可通行無礙;去掉幾百個常用的基本漢字漢音,就無法用河洛話自然交談了; 因此,不能因少數幾個外來語而認定河洛話屬海島語系。(2)表面上北京或普通話聽起來好像與臺灣河洛話大不相同;可是兩者都完全按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的反切法發音,語音變化的規律井然有序,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用兩個漢字的音來確定第三字的發音,同一個漢字配合同一組注音漢字,用古漢語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古漢語、臺灣河洛話、或閩南話的發音;用北京話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北京話或普通話的發音。證明這兩種語言體系有切不斷的母子或DNA關係。這個語音變化的規律,同樣適用於客家、廣東話…的發音。(3)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 ……也屬同音字(見附件)。
可見,除原住民語言外,臺語中的臺灣河洛話、臺灣國語(北京話)、臺灣客家話等本來就同屬漢語文體系。六十多年來,臺灣國語(北京話)也已成為臺語中最通行的語言之一。臺灣要獨立,純屬政治訴求,只要強調民主、自由、人權、制度、及生活方式(這些也都是廣義臺灣新文化的一部分)的不同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在人種(血統)、狹義文化、或語言上,去敵視或羞辱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或漢)文化、及臺灣國語(北京話);更不需要強烈主張要廢棄本是臺灣河洛話或臺灣客家話基礎的漢字,或另創或強推一種99.99%的人都不習慣或不懂的新語文系統。當然,臺灣人也應容忍並尊重他人有研究、發展、提倡任何新的語文系統的自由與權力。
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變,原來只是單純要求改革與自治的事變,被國民黨政權定位為叛亂,加以血腥的屠殺與鎮壓,引發了半世紀以來的臺獨運動。後來蔣介石因國共內戰敗退臺灣,為了消滅臺灣意識,「胡裡胡塗」地誤將臺灣河洛話定位為地方性方言,並「胡作非為」地實行壓制或消滅臺灣河洛話的政策,限制甚至處罰臺灣人說臺灣河洛話。一方面,一個執意要保存並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及文字(正體字)的蔣介石政權,為了政治目的或根本就不知道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卻用北京語來壓制正統的古漢言;不但沒有消滅臺灣河洛話及臺灣意識,反而引發更高漲的臺灣母語及臺獨運動,最後並導致2000年的政黨輪替。另一方面,一部分臺灣人為了臺獨的政治目的或根本也不瞭解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和國民黨一樣「胡裡胡塗」地誤認為臺灣河洛話是有音無字的地方方言或南島語系的語言,而不知道臺灣河洛話的文字就是漢文的正體字,臺灣河洛語就是正統的古漢語;毛澤東動用全中共專制政權的力量都不能將漢字拉丁法,少數臺語專家不知量力,想將臺文羅馬拼音化,強制全民學習或使用尚無统一版本的漢羅新語文,肯定是一條死胡同。
我在《統獨基本教義派與老兵不死》一文中提到:臺灣每年增加約一百萬的新選民,如果從2000年算起,已經有將近一千萬的新選民,沒有1980年以前的舊臺灣經驗。但臺獨老將都還在用1980年、1970年、1960年、甚至是1950年代以前的舊臺灣經驗打政治泥巴戰。
唐朝的程咬金只會三個斧頭大招式,初期征戰無往不利,常將對手打得落荒而逃;後來對手摸清他的三個招式後,只要能挺過他這三招,就能反敗為勝。臺獨老將過去也有三個很利害招式:臺獨、主權、與愛臺;初期這三個招式確曾建立汗馬功勞,把舊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並促成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可是時代在變、選民的結構在變,等新的國民黨摸清臺獨老將的三把斧頭大招式後,就再一次促成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
Freddy有一次請一群臺獨老將設計一個全新的政治口號,但不准用臺獨、主權、愛臺……等老口號。結果這一群臺獨老將花了幾小時的腦力激盪,硬是想不出新花招,最後只好採用英文字的 Taiwan來交差。這種僵硬的腦筋,只能喊一些中間選民聽不懂的口號自爽;讓我相信:2000年以前幫忙民進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批統派基本教義派或反共老兵;而2005年後幫忙國民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些敵視中華(漢)文化和臺灣國語(北京話)的臺獨老將。
*************
由本附件所列,証明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也屬同音字。
(取材自啟業書局印行的《新修康熙字典》,漢字繁多(49000多個字)不及備載,有興趣的讀者可康熙字典自行查考其他漢字的語音)
漢字 古漢語反切注音 同音漢字 古漢語與河洛語同音與北京話不同音,但語音變化的原則相同。
公 (唐韻) 古紅切 工 雞(公) 或 (工)人
古 (唐韻) 公戶切 鼓 (古)人 或 大(鼓)
紅 (廣韻) 戶公切 洪 (紅)色 或 (洪)秀全
侯 (廣韻) 胡古切 後平聲 諸(侯) 或 (後)來
後 (廣韻) 調古切 吼 (後)來 或 (吼)叫
五 (唐韻) 疑古切 午 (五)代 或 (午)後
疑 (唐韻) 語其切 宜 (疑)問 或 (宜)蘭
素 (集韻) 蘇故切 訴 (素)食 或 (訴)訟
姑 (廣韻) 古胡切 孤 (姑)嫂 或 (孤)獨
故 (廣韻) 古暮切 顧 (故)鄉 或 照(顧)
功 (唐韻) 古紅切 公 武(功) 或 雞(公)
暮 (廣韻) 莫故切 慕 (暮)色 或 敬(慕)
吾 (唐韻) 五乎切 梧 (吾)人 或 (梧)桐樹
蘇 (唐韻) 素姑切 酥 (蘇)州 或 (酥)餅
復 (唐韻) 房六切 伏 (復)興 或 降(伏)
思 (唐韻) 息玆切 司 (思)念 或 (司)令台
怨 (唐韻) 於願切 苑 (怨)恨 或 (宛)里
徨 (廣韻) 胡光切 皇 (徨)恐 或 (皇)帝
怪 (唐韻) 古壞切 乖去聲 (怪)人 或 (乖)巧
姦 (唐韻) 古顏切 奸 通(姦) 或 (奸)詐
劍 (唐韻) 居欠切 檢去聲 (劍)道 或 (檢)察官
劉 (唐韻) 力求切 留 (劉)邦 或 (留)名
性 (唐韻) 息正切 姓 男(性) 或 (姓)名
甘 (唐韻) 古三切 感平聲 (甘)苦 或 (感)覺

如果歷史史觀這麼重要:為何到了現在,中華民國仍無法於美國及其他大國設立大使館及承認為一正常國家?甚至選手參加國際運動項目比賽,還能看得到青天白日旗飄揚?如果要談憲法:中華民國首都在台北不在南京,行政範圍只有台澎金馬及所承認領土,外蒙古已不是中華民國疆土,何況是秋海棠,更沒有國民大會及省政府等單位。憲法隨者時代變遷,內容部分也有所不同,該改的是憲法條文,不是歷史史觀,ok。

最後,當其他國家開始將數理及英語教育當作提升競爭力項目時,這十年來只看到了歷史教材問題而修改,歷史教材問題應該回歸精通歷史,超然中立的專家學者來評價,強化學生國際觀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反共不反中的新思維
2010年7月15日 蘋果日報 陳茂雄

多數獨派人士不只反共,還反中;他們反中華文化,尤其是語言。可是近日老台獨李瑞木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稱他為「老台獨」是因為在戒嚴時期就從事台獨運動,當時的台獨運動要面對被迫害的危機。解嚴後到民進黨執政這一段期間從事台獨運動者可稱為「新台獨」,雖然沒有被迫害的危險,但會斷絕了政治資源。民進黨執政之後才主張台獨者可稱為「台獨新貴」,不只不會被迫害,還有機會獲得好處。
李瑞木在網路上傳閱兩篇文章,一篇為「北京話與台灣的中間選民」,另一篇則為「論血統、漢人、華人及漢文化」。李瑞木說,台灣有88%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而民進黨是積極反共政黨卻只獲得35%至45%的台灣人支持,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綠營有不少人過度排斥北京話及太講究血統。
綠營有不少人認為,多數台灣老住民(本省人)混有原住民血統,非漢人,所以不應該與中國統一。李瑞木認為,所謂中國人並非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有很複雜的血統,台灣不必以血統的觀點來區隔中國。事實上一個民族可以形成好幾個國家,一個國家也可包含好幾個民族,國家與血統根本就是兩碼事。
李瑞木也表示,有些福佬人會敵視說北京話的人,有人更意圖切割中華文化,與一些中性選民格格不入;他認為若是真正切割中華文化、連文字都拋棄,若是用台灣羅馬字取代,立刻有99%的台灣人成為暫時性的文盲。事實上若是過度強調福佬文化,台灣內部就會出現嚴重的衝突。
數年前筆者應邀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演講,雙向溝通時是用福佬話。有位客家籍教授從頭到尾都用英語發言,拒講福佬話;事實上他的福佬話說得很好,他說明講英語的原因是抗議以福佬話為大會語言。筆者一位客家籍的高中同學(後來讀醫學院)加入建國黨,可是參加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後立刻退黨,因建國黨以福佬話為會議語言。
十年前筆者赴美國巡迴演講,有一位聽眾詢問:美國可以用英語為國家語言,台灣若是獨立建國,為何不能用北京話為國家語言?筆者回答:這個主意不錯,只是阻力太大。國民黨來台初期,過度打壓台灣本土文化,尤其是語言;引起部分深綠人士的反撲,所以會抨擊講北京話的台灣老住民。
李瑞木的說詞相當理性。台灣的福佬人獨崇福佬文化,會引起內部的衝突。多數台灣老住民是反共不反中。獨派人士過度抗拒中華文化,將會在朋友當中製造敵人;若是能包容其他文化,或許有機會化敵為友。日本也繼承了很多中華文化,他們並沒有失去自主性。
唐宋詩詞若以福佬話朗誦,更為貼切。所以有人認為福佬話保留最多中華古音。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其內容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若以北京話發音,韻味完全不對;只用福佬話發音,才會有美好的韻味。若真正要拋棄中華文化,那福佬話要不要拋棄?
「老台獨」李瑞木主張不排除中華文化,反而一些「台獨新貴」堅持反中,這是耐人尋味的事。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民進黨陷入台灣史觀與兩岸轉型矛盾
2014-02-09 美麗島電子報 郭正亮

1月27日,教育部以「配合今年8月啟動12年國教」為由,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案,其中歷史課綱引發「去台灣化」質疑,當天即有台灣教授協會等多個獨派團體到教育部抗議;1月30日,「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抗議連署,兩天即有210名相關系所師生加入。
原本只是單純的公民抗議運動,但1月29日台南市長賴清德的大動作反制,卻使這個「歷史微調小事件」突然被上綱為「朝野意識形態大對決」。賴市長除了立即下令台南市所屬4所完全中學,拒絕使用新修訂的歷史課綱之外,還痛斥馬英九「製造社會對立,付出的代價將難以計算」。
由於賴市長是民進黨民調最高的民選市長,他的登高一呼,旋即引發民進黨中央跟進抵制。2月7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決議,痛斥教育部「違背程序、違背規定、違背事實」,要求執政6縣市(高雄、台南、宜蘭、雲林、嘉義縣、屏東縣)一致行動抵制,並將透過立院黨團要求教育部撤回歷史課綱。
民進黨新聞稿表示,這次歷史課綱調整「是重回戒嚴時期的大中國史觀,無視客觀事實,爲了『去台灣化』的政治目的來修改課綱」。蘇主席說「絕不容主政者再次強加意識型態在下一代身上,孩子的受教權不該被操弄,民進黨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去讀錯誤史觀下的歷史課本」。賴市長則表示「將台灣的主權及於中國,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新課綱明顯違反現實」。
綜觀民進黨意見,對新版歷史課綱的批判重點有二:
一、去台灣化,重回大中國史觀。
二、違反現實,不符合主流民意。
新版歷史課綱所涉及的爭議,可分為「用詞修改」和「論述修改」兩類,具體列舉如下:(http://www.my-formosa.com/uploads/article/images/kuo%20form02-1.jpg)
其中涉及「去台灣化」爭議,誠如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所言,台灣長期存在國民黨帶來台灣的中國史觀,以及台灣本土的反殖民史觀之爭。兩種史觀一再拉扯,演變成統獨和藍綠問題。獨派站在台灣人民立場,把歷來所有外來政權等量齊觀,只區別在台灣更迭「建政」的統治者,包括荷西、鄭氏、清代、日本、中國。問題是,這種台灣史觀必將衍生出「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台灣法律地位未定」等激進台獨立場。
相形之下,教育部表示新版歷史課綱的修改,是基於「符合憲法」原則。例如「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是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大陸地區」。中華民國領土包括中國大陸,也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至今並未修改,以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仍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用語。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反駁說,根據2011年民調,高達85%民眾認為中華民國領土主權除台澎金馬外,並未包含中國大陸,認為教育部說法「不符合主流民意」。吳執行長所言「民意原則」屬實,但教育部的「憲法原則」也同樣為真。畢竟即使是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並未修改中華民國憲法領土範圍,仍然繼續適用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設置的陸委會、海基會等基於「一中憲法」的國家機關,也允許台灣民眾繼續使用「一中各表」內涵明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發行的台胞證。
更何況,即使是吳執行長所謂「主流民意」,也可來自多種根據。例如馬在2008年以58%選票當選總統,當時也符合「主流民意」。但馬早在民調慘跌之前的2011年就下令,公文書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不能稱對岸為「中國」,而應稱「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這是否符合「主流民意」原則?
事實上,2007年扁政府公開標舉「一邊一國」、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當時推動全面檢核中小學教科書「不當用詞」,「去中國化」的政治企圖遠比目前教育部的歷史課綱微調更加猛烈。2007年扁政府修改的教科書用詞高達5000個,包括「國劇」改為「中國京劇」、「國字」改為「中國文字」、「古人說」改為「中國古人說」等等。如此全面激烈的用語調整,陳水扁2004年卻只以50.11%選票驚險連任,民意基礎顯然比2008年馬英九58%更加薄弱。但2007年教育部發動全面修改教科書之前,也沒先自問是否符合吳執行長所強調的「主流民意」。
綜上所述,教育部所秉持的「憲法原則」,即使不符合獨派的「反殖民史觀」,恐怕也不能上綱到「去台灣化」、「強加意識形態」、「大中國史觀」等政治標籤。畢竟即使是民進黨,也在1999年之後逐步走出「正名制憲」的激進台獨路線,轉向適應中華民國憲法的「革新保台」路線。如今因為歷史課綱調整,賴清德市長和蘇貞昌主席突然重返「反殖民史觀」的激進台獨立場,仿佛忘了民進黨14年來的兩岸轉型作為。民進黨內爆發如此明顯的自相矛盾,不禁讓人想引用阿扁市長的名言請教賴市長和蘇主席:有那麼嚴重嗎?
民進黨對新版歷史課綱的嚴厲批判,之所以難有說服力,主因是和民進黨的兩岸轉型作為並不相符。畢竟隨著台灣民主化、國民黨本土化、以及兩岸關係迅速發展,民進黨爲了因應「中華民國台灣化」和兩岸現實壓力,早已走出早年「反殖民史觀」的激進台獨立場。例如早在1999年,民進黨全代會即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不再把中華民國視為「外來政權」。
2011年10月8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高雄造勢晚會,也曾爲了凸顯自己的務實立場,高舉「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主張,強調「中華民國不再是外來政府,是現在的台灣政府,民進黨願將中華民國及國民黨包容在台灣觀念下」,澄清之前蔡提過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說法。
蔡英文敗選後更強調,民進黨爲了邁向執政,必須克服兩岸「最後一哩路」。民進黨也陸續在兩岸轉型上積極有所作為。首先是2012年3月,當時仍代理民進黨主席的高雄市長陳菊,就在高雄市議會備詢時首度改以「中國大陸」(而不是民進黨長期慣用的「中國」)稱呼對岸。
2013年6月,中國大陸維權律師陳光誠訪台;儘管陳市長是台灣民主運動公認的人權鬥士,但她基於高雄發展兩岸經貿交流的現實考量,並未跟進蘇貞昌主席會見陳光誠;陳市長的兩岸務實作為,果然得到大陸善意回應。2013年8月,陳市長爲了主辦9月亞太城市高峰會,參訪中國大陸五大城市;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專程前往天津宴請陳市長,當場允諾支持「南進南出」的陸客觀光動線,增加大陸各大城市直航高雄航班。
同樣爲了突破兩岸「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也在2012年10月啟動兩岸破冰之旅,提出「兩岸憲法各表」作為取代國民黨「兩岸一中各表」、以及取代國共「九二共識」的新方案,也強調兩岸憲法具有特殊關係。2013年6月28-30日,謝長廷再度率8名民進黨立委、3名直轄市議員赴港,與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合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這是台灣綠營首度與大陸具官方性質智庫合辦研討會;雙方達成三項共同結論,第一項就是「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映台灣民意,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政黨均應認識到,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推進雙方交流,為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所樂見」。
2014年1月15-19日,小英教育基金會赴北京進行經貿參訪;1月20日,蔡英文在歸來記者會上也改以「中國大陸」或「對岸」、不再以「中國」稱呼對方,與2012年以來陳菊和謝長廷的務實調整完全一致,都試圖超越與國際現實脫節的「台灣反殖民史觀」,改以「台灣人民可以同意、國際社會可以接受、中國大陸可以忍受」的三大原則,作為兩岸論述的新標準。
由於民進黨只是立法院少數,並不可能推翻新版歷史課綱,即使民進黨發動執政6縣市進行抵制,誠如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組長李秀鳳所言:課綱制訂及教科書審訂,都是中央權責;縣市長抵制,不但涉及違法,也將造成當地學生未來參加全國聯考困擾。縣市長即使可以得到文史教育界支持,但一旦教育部開始強行推動新版歷史課綱,縣市長繼續堅持抵制中央,能否得到多數家長學生支持,恐怕也有變數。
更重要的是,展望2016年重返執政,民進黨最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就是提出更符合國際主流和兩岸現實的論述,自應站在更寬廣的戰略高度,綜合考慮國內外各種力量的平衡。就此而言,民進黨一旦重返「台灣反殖民史觀」,其中所隱含的「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等激進台獨立場,正好和2013年習近平上台所標舉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面碰撞;其中所隱含的把日本與中國等量齊觀的歷史觀點,也必然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彈;果真如此,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必將更加根深蒂固,近幾年來的兩岸轉型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近來日本企圖修改歷史教科書,試圖否定南京大屠殺,引發中國大陸不分官民的強烈反彈。中國大陸對中日戰爭歷史尚且如此在乎,對於更攸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兩岸歷史,豈有可能例外?
台南市長賴清德是民進黨民調最高的民選首長,也是2016年極有可能的民進黨副總統人選;如今因為反對教育部新版歷史課綱,不惜把自己等同為「台灣反殖民史觀」急先鋒;但對比賴市長的兩岸務實作為,卻形成強烈反差。
2013年7月18日,賴市長選在華航開闢台南直飛香港航線之際,親自率領大批市府官員和市議員參訪香港,大力推銷台南旅遊觀光、農業及醫療產業等;賴市長表示「若為市政需要,未來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當時他也稱呼對方為「中國大陸」,而不是舊版歷史課綱所強調的「中國」。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賴市長如果以為自己可以「內外有別」,對內標舉「反殖民、去中國化」、對外凸顯「與中國大陸務實往來」,恐怕太低估兩岸現實的反作用力了。

所言甚是!發人深省,擲地有聲!

日本殖民台灣,是史實。課程綱要「去日本化」並非「去台灣化」,更正李扁時期的偽史,符合賴和精神。依附「日本殖民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就是「實質不正義」。台灣人民均應反對,以所謂「程序不正義」為藉口掩護「實質不正義」。

課綱微調成去台化 郭正亮批民黨太誇張
中國時報 徐子晴/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1日

教育部將微調歷史課綱,引發「去台灣化」質疑,綠營質疑此舉「不符主流民意」。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昨天直指,民進黨兩岸政策正在轉型、搖擺不定,現對新版歷史課綱的嚴厲批判難有說服力,陷入矛盾,「民進黨若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那現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引發綠營執政6縣市激烈抗議,揚言將抵制;民進黨中央也批評,此舉是「去台灣化,重回大中國史觀」、「違反現實,不符合主流民意」。
不過,郭正亮日前在《美麗島電子報》發出諫言,直指2007年扁政府公開標舉「一邊一國」、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推動全面檢核中小學教科書「不當用詞」,「去中國化」的政治意圖遠比目前教育部的歷史課綱微調更加猛烈。郭正亮說,先前扁政府將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如今教育部想要在符合憲法原則下進行微調,「民進黨說這是去台灣化,太誇張了!」
他質疑,若說課綱「去台灣化」,到底是指哪個部分?民進黨的質疑,就是將中華民國和其他外來政權等量齊觀;若中華民國跟台灣有特別關係,與荷西、日本政權有所不同,就牽涉到是否認同中華民國憲法。
郭正亮指出,小英基金會赴北京進行經貿參訪時,也以「對岸」、「中國大陸」等詞彙取代「中國」;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等人和陸方交流時,也稱呼對方為「中國大陸」,而不是舊版歷史課綱所強調的「中國」。
郭正亮質疑,民進黨對中國政策正在轉型中,過程搖擺不定,現在又主張重返「反殖民史觀」,其中所隱含的「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激進反台獨立場,「彷彿忘了民進黨14年來的兩岸轉型作為,明顯自相矛盾!」
他說,若認為當時的中華民國的是外來政權,「這真的是民進黨的史觀嗎?」他進一步指出,民進黨目前最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就是提出更符合國際主流和兩岸現實的論述;若民進黨人士以為可以「內外有別」,對內標舉「反殖民、去中國化」、對外凸顯「與中國大陸務實往來」,恐怕太低估兩岸現實的反作用力了。

說得很有道理!給你一百個讚!

祭法軍鬧劇 台先烈難安
中國時報 2013-08-13 我有話說
林光輝/霧峰林朝棟後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3081300516.html

從台北走過一號高速公路北端最後一個隧道,就是基隆。130年前入侵台灣的法軍,就是在這個隧道上面的獅球嶺,與我曾祖父林朝棟的「棟軍」拉鋸半年,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棟軍」鞏固了台北城內劉銘傳總部的安全,也讓台灣不至於像越南一樣,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為了攫取越南,於光緒十年(1884年)北上入侵台灣,由基隆登陸。孤拔率領以北非傭兵為主力的法軍,直攻基隆進入台北的門戶獅球嶺。林朝棟率軍死守,僵持半年,讓法軍付出慘痛代價。法國終與清廷簽訂和約後撤兵,這才結束半年慘烈戰火。

棟軍死守獅球嶺的英勇事蹟,載諸史冊。光緒十年十二月三日(1885年1月18日),劉銘傳上陳十一月廿五日(1885年1月10日)兩軍接戰奏摺指出:「臣查十一月中旬,法人增兵千餘,敵焰方張,窺探大水窟一帶山勢稍平,銳意必克。林朝棟督勇力戰一日夜,敵兵死傷狼籍,實足以挫其兇鋒。林朝棟為殉難福建提督林文察之子,忠藎之裔,久孚物望。今復自籌資餉,帶勇五百人,經臣派駐暖暖,統率各團土勇,甫臨大敵,即能督戰有功,實屬忠義勇敢。」(請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台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四輯)林朝棟傳》。)

當年戰死的法國傭兵與少數法國人多葬在基隆,棟軍雖收復失地,並未破壞這些法國傭兵的墓地,也因此今天基隆市政府才有機會演出祭祀法國傭兵「好兄弟」的鬧劇。

基隆市政府年年演出祭祀法軍的鬧劇,身為林朝棟曾孫,我不能不為曾祖父以及犧牲在獅球嶺的袍澤伸張正義。國族認同錯亂的台灣,鄉愿的、不明是非的對法國侵略者示好,這叫同葬基隆的我族先烈情何以堪?我只好藉貴報一角,對這些以自己生命保鄉衛土的台勇致敬。請安息吧,因為您們的犧牲,中華民族已經在世界上站起來了。

台灣立報 2014-2-10
社論:台灣的後殖民現象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529

二甲子前,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成了東亞新興的日本帝國主義底第二個殖民地,趕上歐美諸帝國主義殖民全球的浪潮。這個源自工業革命,為銷售大量商品而必需擴充市場與原料的侵略浪潮,延續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扭轉過來。殖民侵略與殖民統治曾經激起被侵略、被殖民人民的普遍反抗,終於在二戰後導致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在殖民時期,為了緩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各帝國主義國家曾經採用各種對付措施。這些措施產生了一批配合殖民統治者的合作者。這樣,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對象既有外來的帝國主義,還有那些合作者。帝國主義的這些措施相當有效壓制了人民的反抗,而且在殖民地擺脫帝國主義的統治之後,還繼續發揮干預內政、影響外交路線,扭曲殖民歷史等等作用。學者稱這種現象為後殖民現象。

後殖民現象普遍存在於二戰之後脫離殖民統治的廣大國家地區,構成了冷戰時期國際局勢演變的重要動力。富有殖民統治經驗的帝國主義國家巧妙地培養殖民時期合作者,使之成為獨立後的統治階級的重要力量,而延續了帝國主義在舊殖民地的一些特權,並繼續宰製國際局勢。因此,形式上擺脫殖民統治並未真正結束過去的政治壓迫以及經濟剝削,更未建立真正平等、民主的國際關係。換言之,帝國主義的幽靈依然徘徊在過去殖民地的上空。

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台灣的後殖民現象格外嚴重。最近中學教科書課綱「微調」的風波,充分說明瞭這點。陳水扁時代,中學歷史課的課綱對於日本殖民主義幾乎看不到分析與批判、甚至還有美化殖民統治的地方,顯示台灣統治階級的後殖民迷思。最近教育部的「微調」,招來部分民間團體的抗議。這反映台灣的後殖民現象不僅存在於統治階級,還存在於一些民間團體。台灣社運團體多年來局面拉不開,恐怕與後殖民幽靈徘徊台灣上空有關。

如果對照日本政府近年來急速右傾化的現實,台灣後殖民現象的盛行就格外令人擔心。安倍首相利用各種機會來進一步霸佔釣魚台、積極軍國主義化、崇拜過去的戰犯(祭拜靖國神社)、否定侵略歷史、力圖解除戰後《和平憲法》對其擴軍與對外發動戰爭的限制等等事件,表明日本企圖重走「大東亞共榮圈」的帝國主義道路。真的走上帝國主義侵略道路,首當其衝的將是台灣。

從課綱「微調」事件,也許更需要反省:為何具有理想主義與反叛性格的民間團體竟然會落入後殖民迷失?

「台灣社運團體多年來局面拉不開,恐怕與後殖民幽靈徘徊台灣上空有關」。在泛綠右翼民粹的影響力下,選擇性抗爭的潛規則,如打藍不打綠或力道不合比例等,使得台灣社運扭曲發展,無法充分反映階級矛盾。

勞動黨的「先解決台灣當前的主要矛盾 - 即統獨矛盾」,應該是正確的方向,統獨矛盾基本解決了,階級矛盾將上升為主要矛盾。而反動派的「台獨倡議」或「不統不獨」,都是意圖用「兩岸繼續對立、對抗」來掩蓋「階級矛盾」,以阻礙兩岸人民團結,防止階級矛盾將上升為主要矛盾,有利於「帝國主義」及「大資產階級」繼續統治兩岸人民。

「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 捍衞台灣人民歷史,課綱必須去台獨化」座談會
2.13.2014 上午10時
台大校友會館3B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7413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

教科書課綱爭議始於1997年李登輝與杜正勝聯手主導的國中《認識台灣》教科書。李、杜以政治力將分離主義意識型態強加在教科書的編寫上,通過扭曲史實,包括:將台灣史上綱為「國史」的「同心圓史觀」、讚揚日本殖民台灣有功的「皇民史觀」,以及切斷兩岸文化歷史根源的「台獨史觀」…等等,都旨在刻意迴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與歷史事實,圖謀改變本地學子的國家觀念及中華民族認同,為其打造所謂「台灣國族」奠定基礎建設。此類教科書充斥在各級學校之中,誤害台灣青年學生,早有修訂改正的必要。

就在當前以「張王會」所開啟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篇章之際,馬英九當局除了在教科書上訂正錯誤的觀點與敘述之外,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上也有必要通過恢復國統綱領暨國統會運作,並在教科書上釐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史觀,明確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方向,方能真正平息教科書問題爭議,有效根除台獨分離主義者的干擾。如此,一方面可以讓青年學子通過教科書認識到台灣民眾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直有愛國主義的傳統,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也有可歌可泣的反殖民主義的歷史;另一方面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下成長的新世代青年,真正成為積極開創兩岸共同家園新願景的新勢力。

1993年4月26日,勞動人權協會會長吳榮元在《自立早報》的【焦點對談】中聲言:
㈠統獨問題是既存的現實問題,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面對的問題。不願面對問題,並不等於問題不存在。而且,如何看待問題,也非海峽任何一方可以片面決定。
㈡海峽兩岸的分裂,是國共內戰和美國反共世界戰略佈置下的結果。變更歷史事實,否認國家歸屬,行使分立的正當性何在?
㈢在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台灣,只有勞工命運共同體,而沒有「台灣人命運共同體」。有關國家定位問題,不能委由資產階級代言人來決定。
㈣海峽兩岸互通互惠,結束對峙,削減軍備,可用於人民福利及生產建設,擺脫對外國資本的依賴,改善盲目追求成長的經濟發展政策。
㈤在民族統一運動和勞工運動匯合時,勞工方得出頭天,才能有勞工全勝的一天。
(出處:吳榮元,〈當民族統一碰上工運…….〉,《自立早報》1993年5月3日第5版)

問題根本不在日本殖民史,而是如何解釋國民黨的統治。未來課綱應該要更進一步修訂,加上中華民國已在1949年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受。這樣台能抵抗日本史觀,聲稱釣魚台主權。課綱委員還要加油。

賴清德掀起統獨大戰自暴其短
2014-02-10 美麗島電子報 吳子嘉

對中央執政權充滿企圖心的賴清德,在農曆年節前夕,公開批判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下令要求台南市轄內四所市立中學,全面禁止使用新版課綱。
賴清德動作之猛,讓民進黨中央在尚未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就逼得另外五個綠營執政縣市非表態不可;動作之快,讓民進黨中央在還來不及討論未來學生該如何面對「中央統一命題」的大學入學考時,就倉促擺出與馬政府對抗的姿態。
換言之,儘管課綱調整的主體,應當是聚焦在「學生」身上。但是,這場由賴清德主導的反抗行動,卻是在忽略對學生權益重視的情況下,就讓民進黨站上反殖民史觀,揮舞著「反去台灣化」的大旗,以教育為名,製造一場政黨意識形態之爭。
如果說,教育部新版課綱調整案的內涵,確實如同賴清德所言,是惡意扭曲客觀史實,全面性去台灣化,重回戒嚴時期的大中國史觀,那麼,這場不配合運動就值得喝采。
但是,如果事實並非如此,是否就代表賴清德這麼做,只是在製造仇恨的稻草人,任由長期存在心中的「台灣民族主義」喊殺喊打?
賴清德說,馬政府修改高中歷史課綱,犯下三個違反。
第一是違反規定,因為教科書修訂的使用期限是六年,但現行課綱是在2011年才修訂,怎能時間未到就先更動?
第二,馬英九作為元首,理應團結國家,怎能製造社會對立?所以這是違反承諾。
第三,賴清德說,中華民國領土只有台澎金馬,不包括中國大陸,所以新版課綱違反現實。
先不論課綱更動了哪些內容,但是,賴清德所謂的三個違背,立論基礎就有問題。首先,使用期限六年,不代表課綱需使用滿六年才能更動,提前修訂,不等於違反規定;再者,賴清德所謂馬政府修改課綱是在製造社會對立的說法,其實是站在台灣反殖民史觀,將中華民國視為等同於荷西、日本、中國的外來政權,所以才會有所謂的「對立」問題;所以,賴清德在說馬英九搞對立的同時,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樣的問題?
同時,中華民國領土真的只有台澎金馬嗎?沒錯,現實主流民意的認知是如此;但是,中華民國憲法領土範圍,確實囊括了中國大陸,賴清德為何刻意忽略這點?是因為不小心忘記了,還是,他有意藉由迂迴隱晦的方式,主張台灣應走向「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極端台獨路線?
賴清德會這麼做,所為為何?是意識型態作祟?還是想藉此議題墊高政治高度,替未來預留選情炒作糧草?只能說,他這項作為,形同是讓自己走上深不見底的兩岸鋼索上,就算贏,也贏不多;但一旦輸了,卻可能賠上自己更上一層樓的政治生命。
在台北媒體的形塑下,賴清德在擔任大台南市長短短不到一年,就隨著PTT網民的起鬨,將他冠上「賴神」封號。從此,無論他是停車叫119、搭高鐵時請服務員給一名血壓下降的乘客喝溫開水,都讓台北媒體若有似無的以「仁醫精神」,佐證「賴神」封號。
隨著「賴神」效應擴大,民進黨內開始湧現一股「天命」之說,認為他就是有當總統的命,所以,才會經常的天時、地利、人和,擁有每次做善事就被人PO上網的好運氣。所以,這也使得現在的台北媒體在稱呼賴清德時,除了台南市長、賴神之外,經常會一併冠上「蔡英文2016副總統人選」的稱號。
所以,這些現象,加上賴清德私下對友人釋出角逐大位的想法,確實是讓綠營內部對他的未來充滿想像,對他也是竭盡保護之能事。
只是,這樣一位深受新潮流擁戴、備受外界期待的明日之星,是不可能永遠躲在保護傘底下。例如,這次賴清德單挑教育部,嘗試推翻新版高中歷史課綱的作為,就必須受到嚴格檢視。
在民主時代,賴清德當然有權力大聲喊出自己的主張,但是,不過就在去年的7月18日,賴清德在華航開闢台南直飛香港航線之際,親自率領市府官員參訪香港,並首度向北京當局喊話:「如果為了市政需要,未來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
請注意,賴清德當時稱呼對岸的用字,就是現在他拿來批判馬政府搞對立的「中國大陸」。這不禁令人納悶,為何當教育部修訂高中歷史課綱時,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就是去台灣化、重回戒嚴時期搞對立;但是,當賴清德在香港喊出「中國大陸」時,就變成守護主權愛台灣?
賴清德與教育部新版課綱,講的不都是同樣一句話嗎?怎麼有如此差別?
高雄市長陳菊在2009年5月時,登陸拜會北京市長郭金龍,當面邀請對方出席高雄世運開幕典禮,順利完成破冰之行;未料,才隔了幾個月,陳菊以替八八風災災民祈福為由,邀請達賴喇嘛來台,儘管是基於宗教人道立場,但仍因為觸碰到北京政治高壓線,讓高雄從此受到對岸全面抵制,造成的經濟損失重創在地觀光業。經過多年來的溝通、折衝,才終於在去年舉辦城市高峰論壇時,逐漸恢復雙方的正常交流。
如今,賴清德發動的「高中課綱微調案」,其行動所隱含的意義,都已清楚的向中國大陸傳達出他個人極端的意識形態,也證明他是一位「台灣民族主義信仰者」,後續所牽動的問題嚴重性,將遠超乎當年陳菊邀請達賴來台。
賴清德可能認為這項主張,純粹是台灣內部事物;又或者認為只要經過民進黨中央集體決議,就會與他個人無關。如果,他真是這麼想,就太低估北京當局實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決心。
換言之,賴清德這位民進黨的明日之星,在歷經這次事件後,已經被中國大陸打上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大問號。
如果說,賴清德最終只會是一位地方型的政客,那麼,就算他說要推翻憲法、制定新憲,甚至公開喊出要走向極端台獨,也不會有任何人在意。但是,民進黨或新朝流對賴清德的期待,只有這樣子嗎?還是,「賴神」的政治格局,真的只有侷促一隅?

民進黨能繼續否認中華民國憲法的合法性嗎?
李瑞木 (2012年12月4日初稿)

1951年舊金山合約簽定前,美國早於1945年將臺灣正式移交給中華民國;因為,戰前戰後,當時的台灣人民確實「願意」歸屬中國。有人說:1945年的台灣人民是被騙才會「迎中國王師」,才會去參與1947年的制憲,不能算數!被騙?當時有人覺得被騙嗎?還是1947年228事件以後,才有人「後知後覺」地認為被騙?1991年後,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前後「自願」參與過七次修憲,最後一次還是在陳水扁主政時發生的,難到都是被騙?陳水扁也被騙嗎?民進黨及其在體制內當過總统、副總统、院長、政務官、國會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的黨員,特別是參與過修憲的人,也都一再被騙嗎?
舊金山合約簽定於1951年9月8日,日本才正式「在法理上放棄台灣主權」;但中華民國早已在1945年10月,就已從日本手中取得「實質上有效統治台灣」的事實。舊金山合約簽定後,日本又與中華民國簽定中(台)日和約,互派大使,互相承認主權(當然包括中華民國對臺灣的治權);美國及西方各國也都和中華民國互派大使,互相承認主權(當然也就包括中華民國對臺灣的治權);造成臺灣地位已定的政治現實。美國已不可能再軍事佔領臺灣,或將臺灣變成美國一州或托管地。
很多傳統獨派不以為然,搬出「開羅宣言沒有法律效力」、「舊金山和約沒說台灣給誰,台灣地位未定」、「蔣介石政權非法佔領台灣」、「軍事佔領不移轉主權」等理論;但都無法否認或改變中華民國自1945年以來,就有效統治臺灣的政治現實。
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一中原則」正式確立。當時,美國與西方國家都希望蔣介石接受二個中國的安排,留在聯合國,不幸被蔣介石拒絕。美國等了七年才於1979年和中共建交,「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安排才變成不可能。可是,美國仍堅持中國不能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已造成中華民國或臺灣只能暫時維持「事實上獨立」而非「法理上獨立」的國際政治現實。急獨派說中華民國不被世界承認,但換成臺灣共和國更不可能被國際承認。
1998年6月第二次克江會談,克林頓又以口頭(非文字)方式,明確宣佈美國的「新三不政策」:「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與臺灣加入聯合國。」急獨派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老美、不怕老共,什麼攏嘸驚,繼續推動獨立建國運動;但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能嗎?
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前後參與過七次修憲,最後一次還是在陳水扁主政時發生的。上至總統、國會議員、縣市長,下至縣市議員、村里長,均由臺澎金馬的公民投票選出並定期改選;實質上,已成功地造成了兩國並存的政治事實。換言之,這部憲法與1947年制定的憲法,在實質上已產生質變的效果。在領土及公民權的範圍,及政府制度…等的調整,已成功地建立了「中華民國」在實質上只是立足於臺澎金馬的主權獨立國家。
因此,民進黨要全面否認中華民國及這部憲法的合法性,很難獲得選民(尤其是淺藍及中間選民)的理解與支持。這對民進黨能否再執政,至為關鍵。
我曾對中文聖經將耶和華翻成道教的神「上帝」,提出異見。多數牧師信徒雖然心有同感,但要改譯新的名號兹事體大、有現實上的困難。有一位牧說:God、Lord、 耶和華、天主、上帝都是人給神的名號,重要的是靈(魂)、精神、及內含,只要心存敬意,不必太執著名號。這位牧師甚至說,就是用阿猫、阿狗、番薯、菜瓜…也沒有什麼不可;才讓我啞口無言。基督徒用道教神的名號:上帝,來呼叫他們的神,他們及外人也都知道此上帝非彼上帝。道教的神也不會不知趣地跑來看:基督徒有什麼事須要祂的幫忙?
因此,急獨派如能重視獨立建國的(靈)魂、精神、及內含,暫不執著名號(中華民國、臺灣共和國、或打狗(高雄)共和國、 打貓(民雄)共和國…);那麽先幫民進黨執政,借中華民國的體(及名號、旗歌等),還(獨立建國的)魂,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這個陽謀,中間及淺藍選民應該不會反對;由於不改變現狀,國民黨、中共、美國及國際社會都無從反對,成功的機率是很高的。
如果,急獨派仍然不願意;那麽,大家分進合擊,就放手讓民進黨去走中華民國體制內的路線吧!民進黨如繼續被急獨派制約,不能「勇敢向前走」,難免在2016年大選時又重演「中美聯手救國民黨」的戲碼。急獨派真要想學蔣介石,阻止民進黨或臺灣走向中華民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機會嗎?

我並不反對獨派繼續進行制憲、改國名、國旗、國歌的運動,但這個運動在短期(三、四十年)內不可能成功。我也不預期急獨派會贊成我「旗歌共識」的主張。所以,我只主張民進黨先用「憲法共識」及「旗歌共識」取得政權,比較務實。我尊重急獨派有反對「旗歌共識」的權利。
「憲法共識」及「旗歌共識」,主要是先建立台灣「內部的共識」。「內部沒有共識」,一天到晚藍綠為了國名、國旗、國歌,內部先亂成一團,不但不能獨立,只會給中共製造統一的機會。
台灣內部已有「不統」的共識。當務之急,是讓民進黨先取得執政的機會,以防國共合作造成統一的事實。
民進黨如繼續被急獨派制約,不能「勇敢向前走」,難免在2016年大選時又重演「中美聯手救國民黨」的戲碼。急獨派真要想學蔣介石,阻止民進黨或臺灣走向中華民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機會嗎?如果急獨派仍然不願意,那麽大家分進合擊,就放手讓民進黨去走中華民國體制內的路線吧!
臺灣人是由各種原住民及先後來臺的移民(河洛人、客家人、新住民、各國新娘…等) 所組成。臺灣新文化的包容精神,應能尊重、接納、保存、不歧視、不嘲笑、和容忍各族群的血緣、先祖(包括祭祖)、歷史、神話(如炎黃子孫、嫦娥奔月等)、記憶、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傳統(如祭孔大典)… 等。如果沒有這些包容精神,就不可能產生某種程度的共識。
不能包容的台獨運動,就是能僥倖成功,下場也可能像埃及穆爾西及其所屬穆斯林兄弟一樣(他們想把伊斯蘭的教規變成國家的法律,然後用這樣的法律來治理整個埃及)。這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
──李瑞木

終於有了李友邦巷
2013-05-07 中國時報 【戚嘉林】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50700511.html

欣聞新北市政府將台籍抗日名將李友邦在蘆洲的李宅古蹟所在地的中正路二四三巷命名為「友邦巷」,並將於本月十日為李友邦、嚴秀峰夫婦所設的「峰火俠侶」紀念浮雕舉辦揭牌典禮。

 日據時期,李友邦就讀台北師範學校,因與林木順等人發動學潮,攻擊警察局而逃至廣州。一九二七年時為在廣州的台灣革命青年團成員。一九三二年初,在杭州被捕,入浙江陸軍監獄,判刑兩年加感化教育,一九三七年獲釋。獄中曾遭酷刑致一足傷殘,出獄後在杭州以教日語為生。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日爆發蘆溝橋事件,李友邦投入抗戰行列。

 一九三八年三月,陳儀突然下令,一夜間將約兩百餘名台灣人集中崇安地方(今武夷山市)。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初,李友邦前往福建,行前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除贊同並資助六百元活動費外,且寫信給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黨部負責人陳肇英。在福建,李友邦獲陳肇英與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讚許,同意其將集中在崇安縣的台胞帶往浙江。

 一九三九年一月,李友邦從福建崇安縣順利接出第一批台胞三十餘人,其中有六名兒童,並旋於二月在浙江省金華縣城酒坊巷十八號,正式成立以「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為任務的台灣義勇隊,六名兒童則亦組成台灣義勇少年團(簡稱台灣少年團)。李友邦任隊長兼少年團團長。

 台灣義勇隊隊員幾乎均為台灣人,憑其日語與閩南語的能力,直接針對日軍與台灣軍伕進行工作,例如陣前喊話、質問戰俘,以及滲透情報網至敵軍部隊。

 此外,由二十餘名醫師組成的台灣義勇隊第二區隊,則專門從事醫療工作,最初在金華城內設立醫療所,一九四○年七月後擴充為台灣醫院。

 當時台灣義勇總隊在龍巖和其它各地主持幹部訓練及政治宣傳工作,例如製作並表演戲劇,或在軍隊間從事文化工作。

 台灣義勇隊亦於一九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二年十二月間陸續出版十期《台灣先鋒》,期間並於金華出版李友邦著《日本在台灣之殖民地政策》、《台灣革命運動》。

 一九四三年夏,台灣義勇總隊在廈門從事抗日破壞行動、散發傳單製造不安、爆破海軍油庫,以及在敵偽政府成立周年的慶祝儀式上,投擲數枚手榴彈,炸死十名偽軍。

 據統計,一九四三年一月至一九四四年十月,台灣義勇總隊共為抗日武裝提供敵方情報數百件。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投降。九月三日,李友邦即派台灣義勇總隊副隊長張士德(原名張克敏、台中豐原人),隨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堯上將乘飛機赴台。

 九月七日,台灣義勇總隊部由龍巖遷往漳州,不久後隊員陸續風光地返回台灣。十二月八日,李友邦率台灣義勇總隊隊員返台。

 惟不久後,彼等突接獲當局命令,解散台灣義勇總隊。沒有原委,沒有安撫,這支曾經為民族國家,為台灣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革命隊伍,驟然間成為一支失業隊伍。

 當時部分同志擁擠一處,棲居在李友邦家的有二、三十人,過著兩餐稀飯一餐米飯果腹的日子。

 接著就是李友邦在一九四七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後較為人熟知的故事。(作者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瞭望台:走出「再殖民化」史觀陰影
台灣立報 言論
曾健民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801

沸沸揚揚的教科書課綱微調爭論,似乎未有歇息的跡象。獨派綠營氣呼呼抨擊說,這是「去台灣化」;教育部官員則反駁說,不!微調只是「去日本化」。這兩種說法都不對,都違背歷史事實。

教育部官員為了應付台獨綠營「去台灣化」的連番抨擊,倉惶失措地把微調的原意、美意盡丟,引喻失義地抬出「去日本化」來自圓其說。現形了教育部官員不是昧於史實就是詞窮。從教科書首要尊重史實觀點來看,把原來課綱使用的「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如此才真正符合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歷史事實;況且,如此的「改正」,才能夠在歷史詮釋上,亦即在歷史觀上「去殖民」,所謂「去殖民」或者「去殖民主義」(Anti-Colonism),乃是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最大的進步之一,其精神集中反映在聯合國憲章,具體落實在台灣的歷史論述上,就是站在台灣人民立場對日本的殖民主義、日本殖民統治歷史的徹底批判。教育部官員把「去殖民化」誤認為「去日本化」,愚蠢無比,怎麼可能把日本殖民統治歷史去掉「日本」呢?

有關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在台灣進行「殖民化」的研究,早有許多經典論著,如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1929年),川野重任的《台灣米榖經濟論》(1941年),以及台灣留日學者涂昭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1975年)、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2002)。對「日本殖民統治」歷史都有評盡的研究,實不待今人逞口舌之辯。

近20年來,李、扁政權為了推進政治上的兩國論和去中國化,強權主導教科書內容,抹消日本殖民統治中的重要「殖民化」內容而美化成「現代化」統治,完全無視前述經典論著成果。這種教科書內容反映了獨派綠營30年來一貫主張的「殖民肯定論」或「殖民現代化論」;譬如稱「日治」不稱「日殖」(更不要說「日據」了),在這個歷史世界中「殖民統治」不見了,好像當時的台灣人跟日本人一樣,都是在日本的現代統治之下。這種抹除台灣人民的歷史主體,站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者立場的歷史論,只可說是歷史觀的「再殖民化」。

充斥著這種史觀的教科書,教育了一整個世代的台灣學子,今天台灣蔚為奇觀的媚日文化現象很大成分根源於此。今天群起反對教科書微調的人,有高舉「公民社會」的、有訴求「多元文化」的、有嚴批「馬獨裁」的、有廉價的「中國化」「去台灣化」等等,在這言辭紛呈的後面是政治權力和利益的爭奪,許多是近20年來掌握歷史話語權的學者、政客和政黨,也有許多是在這種歷史語境中受教育成長的年輕世代。

至於「微調」是不是「去台灣化」呢?如果所謂「台灣」不是指今天台獨政治觀的「台灣」,而是指台灣社會歷史中千千萬萬無名的台灣人民的話,那麼教科書使用「日本殖民統治期」才符合真正台灣人民的歷史觀,何「去台灣化」之有?

走出「再殖民化」史觀的陰影,走向「去殖民」史觀吧!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國民黨太膽小,不敢馬上統一。
如果民進黨主張上台後馬上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話我會投給民進黨。

熱門話題-去日本化就是去台灣化?
中國時報 2014年02月20日
阿修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0000460-260109

多年來台灣有股強大的親日皇民勢力,今日更加猖狂。打著台獨旗號的「台灣兒政府」「台灣民兒政府」公然認日本為母國。前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公然宣稱釣魚台是日本的。今日台灣不分本省外省,一窩蜂親日媚日,舉世罕見,給安倍晉三莫大鼓舞。

教育部教科書課綱微調,把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稍做修正,立刻引起皇民學者及民進黨皇民赤子鼓噪嗆聲,他們不容任何反日論述,因為日本對台灣的貢獻最偉大,去日本化就是去台灣化,真是日本人的孝子賢孫。

導演魏德聖監製的《KANO(嘉農)》,不日即將公映。此片描述日「治」時代的太平美好歲月,3個族群(日、漢、番)牽手融合共同奮鬥打拚的故事。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以斯巴達武士道精神,把萎靡不振精神渙散的清國奴台灣人,整頓改造成英勇堅強的野球精兵,奪得日本全國賽亞軍。劇中穿插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峻工,萬民搖旗吶喊歡呼大日本帝國萬才!一片光明前景,形勢一片大好。

魏大導發表動人感言:「這部片子使台灣人從過去找到了未來」。過去是日台一體骨肉相連同心同胞,現在和未來的台灣人,仍把日本人當做親人家族,血濃於水。台灣對日本地震捐出200億日圓,世界第一。日台感情之深厚,舉世無雙!

以釣魚台為導火線,中日衝突不能化解,最終難免一戰。日本脫亞入歐現代化啟蒙導師福澤諭吉說,甲午日清之戰是文明(日)與野蠻(清)的戰爭,文明必勝。民運帶路黨人士也說,今日釣魚台之戰是民主(日)與獨裁(中)的戰爭,民主必勝。

提升台灣尊嚴 學者挺課綱微調
2014/02/19 中央社記者王靖怡台北19日電

捍衛國史聯盟總召集人張亞中今天說,課綱微調不僅提升台灣在中國近代史地位,也提升台灣民眾歷史尊嚴及在兩岸的地位。
捍衛國史聯盟今天在立法院舉行支持課綱微調記者會,總召集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說,課綱微調有助還原歷史真相,去除日本皇民史觀;如原有課綱是寫「日本統治時期」,微調後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多「殖民」兩字是還原歷史事實。
他說,從「中國」改稱「中國大陸」,代表與大陸是平起平坐,不是它的一部分,對中華民族未來前途,雙方都有發言權,這才是真正提升台灣民眾在兩岸的地位,希望有更多立法委員、縣市首長等挺身支持課綱微調。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在會中表示,原歷史課綱太過頌揚日本在台建設,卻不提迫害台灣人部分,站在日本這種侵略國家的角度看歷史會被扭曲;他認為課綱微調仍不夠,但是個起步。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忠山說,課綱微調後修改原美化日本統治部分,這是找回台灣民眾自主性及尊嚴。

民進黨可放火 別人不許點燈
2014年2月17日 中國時報 唐豪駿/台大政研所碩士

民進黨連續幾周不斷大動作抗議調整課綱,小到指責修改程序不合法、委員不專業、史實不正確、內容不現實;大到痛斥課綱是統一課綱、去台灣化、大中國史觀、威權復辟。種種匪夷所思的大帽子飛來飛去,不小心就會被扣上其中一頂。其實,這一切都只是民進黨搏取新聞版面、吸引輿論焦點的慣用伎倆。
民進黨這次抗議課綱的立場自相矛盾。如果中華民國不是「光復」台灣,而是代替聯合國接管台灣,那蔡英文在2012年競選總統時怎麼會說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如果憲法不能當做教科書史觀的依據準則,那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何必不斷提倡「憲法共識」與「憲法各表」?如果在教科書中把「中國」改成「中國大陸」就是自我矮化、喪權辱國,那在2012年3月,代理民進黨主席的高雄市長陳菊改以「中國大陸」稱呼對岸後,次年8月便獲得對岸投桃報李的增加大陸各大城市直航高雄的航班,豈不是典型的賣台求榮?
只有民進黨可以高喊「中華民國是台灣」,只有民進黨可以主張「憲法一中」,只有民進黨可以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符合主流民意」,其他人做了就是親中賣台。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態度,其實背後目的就是在轉移焦點,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綱的討論上,藉此激化意識形態的對立,鞏固深綠票盤。如此便能淡化國民黨達成兩岸官方正式會面的歷史里程碑,以及兩岸關係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即將帶給民進黨支持群眾的重大衝擊。
民進黨這種以虛代實的手法,只能一時譁眾取寵,時間長了自然會被人民看穿的。

3高中生 臉書力挺教育部撥亂反正
2014年2月6日 中國時報 湯雅雯/台北報導

教育部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引發爭議,綠營6縣市及部分公民老師強烈反彈。不過3名18歲高中生胡少艾、李辰諭、簡至佑在臉書上成立「學生捍衛國史同盟」,日前並在網路上發起連署,支持教育部修正教科書課綱「撥亂反正」。
8年級生胡少艾、李辰諭、簡至佑目前分別就讀育成、板橋、麗山高中。胡少艾表示,他們2年前在臉書上成立「學生捍衛國史同盟」,長期關注教科書史觀問題,要求教育部修改教科書課綱,聯盟主張:教科書不應討好各種史觀,而是回歸憲法,建立合乎憲法的國家史觀。
胡少艾指出,教科書課綱應該符合國家憲法史觀:舉例來說,憲法架構下,台灣仍是中華民國,不應該受政治因素、統獨影響稱對岸「中國」;歷史教科書回歸「中國大陸」、「北京政府」等中性字眼,較符合憲法史觀。
他表示,上周在臉書發起「重建合憲史觀,支持政府修正教科書課綱」第二波連署後,短短幾天就有200多人參與連署,支持教育部微調課綱。他強調,真正在念教科書的高中生支持微調,希望教育部不要受到政治影響,堅持撥亂反正的路,不要放棄。
「抗獨史陣線」共同發起人之一王炳忠表示,本周五(7日)上午,連署高中生、台大中華復興社、政大、文化等大學社團組成的「抗獨史陣線」也將赴教育部聲援,支持課綱微調,當天會有很多8年級高中生到場;據了解,教育部今天將公布微調課綱,學生聯盟擔心台獨團體會有更大動作,目前也正在串聯教授學者周五到場聲援。

看完所有回應:

與其為了符合"憲法史觀"修改歷史教育:

1.不如要求國碼域名不要用tw,改用.roc。

2.不如要求中共向國際承認中華民國存在及合法性,並仿效東西德模式,國家對等承認及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3.不如要求國際社會一律用中華民國稱呼取代台灣,建議護照或對外官方文件不要標註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只能用中華民國或 Republic Of China 。

當然,如果第2項能做得到,不僅擁有台澎金馬或宣稱領土的中華民國能成為國際認可的主權獨立國家,外交障礙也能得到解決,台獨問題或國家地位未明論爭議從此消失無形,放下成見的中共也能因此更受國際禮重,成為真正和平崛起的亞洲強國,有何不可。

但問題在於:

就算請其他國家人民,看地圖說明中華民國或台灣在哪裡?哪一種比較廣為人知?面對現實吧,中共不可能接受改變現狀,即使是台灣獨立或中華民國都不會接受,就算擱置這項爭議,猶如摀住雙耳不聽,問題仍然存在,詮釋歷史教材還有必要?

請君入甕的統獨大戰政治陷阱
2014年2月7日 美麗島電子報 陳淞山

被國民黨所設定且主導議題的「高中歷史新課綱」政治爭議,引發「去台灣化」、「去日本化」與「中國化」的統獨大戰。民進黨中常會決議,綠營執政六縣市拒絕採用新版課綱,將續用100年通過的舊課綱與教科書。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此波歷史課綱調整有「三大違背」:違背程序、違背規定、違背歷史,民進黨將結合民間團體及學者專家反對此事,並動員協助所有民間抗議活動;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將在新會期開議後,要求教育部撤回課綱調整案。
看來,原本政治形勢大好的民進黨又將再度陷入「反對到底但又無力阻止」的藍綠政治對抗亂局當中無力脫困,讓馬政府的無能主政政治禍害繼續操弄並主宰台灣的未來命運與發展。重蹈覆轍的民進黨顯然還沒從當年反兩岸ECFA與服務貿易協議的政治經驗中記取教訓,在馬政府精心佈局的政治誘餌與陷阱中再度捲入統獨、省籍與族群對立的政治漩渦而難以自拔。
高中歷史新課綱的爭議問題,原本就不是教育問題,也不是歷史問題,而是真正的政治問題。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慰安婦的描述增加「被迫」兩字,或許夾雜著課審會、課發會委員個人部分主觀的價值認知,「去日本化」的政治意涵相當濃厚,但並沒有明顯「去台灣化」的政治操作。民進黨根本毋須對號入座過度解讀,再度無端捲入「逢中必反」的政治論戰當中。
在台灣內部,原本大多數人就對統獨爭議沒有好感,甚至是有意忽視排斥的政治議題,誰去觸碰此議題誰就容易被看成是操弄省籍、族群情結的政治禍首,這也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因為擺脫不了「台獨黨」的政治印象而被外界不信任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兩千年的政黨輪替,除了因為國民黨的內部分裂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參選的陳水扁選擇了「新中間路線」,用台灣前途決議文取代了濃厚台獨色彩的台獨黨綱,獲取臺灣人民的認同,進而贏得了總統大選執政八年。
在歷經馬政府四年執政後的臺灣新局,2012年的總統大選,其實民心已經開始思變,蔡英文的當選機會相當高;然而因為其「十年政綱」並沒有好好處理「九二共識」的問題,甚至還被國、共聯手操弄成反ECFA等於「反商」、「反中」,最後只好勉強接受敗在「最後一哩路」的與中國因素相連結的經濟問題,痛失重返執政的政治契機。民進黨雖未必是敗在「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問題,但至少可以解讀為敗在兩岸政治罩門的台獨問題。政治烙印與包袱未除,台灣多數民眾就難接受並信任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有能力穩定執政。
因此,拆除台獨舊城牆以修補民、共政治關係,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重要課題;但不要誤入統獨論戰政治陷阱以調整民進黨對中政策的心態與政治氛圍,也是關鍵所在;否則台灣多數民眾與北京當局也只會把修廢台獨黨綱的作法與行動當成是為了選舉目的所進行的政治權謀工具而已,還是很難從此解開民進黨的兩岸政治罩門。
從陸生、陸配、陸客與陸資的政策調整,到高中歷史新課綱的政治爭議,民進黨是該藉此改變「逢中必反」的政治心態與作為,重新思索如何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互利共享的新政、經、社會關係,千萬不要被馬政府所設定且主導的統獨大戰政治煙火所迷惑而再度誤入歧途、自陷險境。畢竟,唯有重返執政,才能主導政策、改變政策方向與內容。「高中歷史新課綱」的政治爭議,既是馬政府所主導的引君入甕政治圈套,其意並不在「去台灣化」以扭曲台灣歷史,也並非擁抱中國的「中國化」,而是故意製造讓民進黨陷入統獨大戰的誘敵深入政治陷阱;民進黨實在不需要跟隨馬英九的「魔棒」起舞,把原本就是政治鬥爭的議題深陷在目前無解的歷史與教育各說各話、仁智互見的政治爭端當中,讓外界誤以為民進黨又在搞台獨、搞意識形態、搞省籍與族群衝突情緒,而馬政府是在拼兩岸、拼民生、拼經濟的政治假象,讓馬政府繼續執政禍害臺灣!

課綱爭議 其實是憲法認同爭議
中國時報 陳長文 2014年02月10日

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民進黨反彈,痛批這是「去台灣化」。綠營執政六縣市聯合抵制,拒用新版課綱。教育部長蔣偉寧則表示,課綱微調合憲、合法、合程序,將歷史、地理課本中的「中國」改成「中國大陸」是合乎憲法。
其他課綱微調的部分還包括,將「日本統治時期」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將慰安婦加上「強迫」兩字,以及對大東亞共榮圈解釋加入「侵略」的概念等等。
在民主國家,不論內部有多少爭議,對於憲法都會有著共同的尊崇。民進黨將「中華民國憲法」史觀視為「大中國」史觀,以此為由要求執政六縣市抵制歷史課綱,表面上的爭議是歷史課綱,實質上的爭點是憲法認同問題。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由現代人的觀點去詮釋過去的事實。那麼國民教育的歷史教材,其觀點是否應與憲法相符?答案當然應該是肯定的。
根據憲法,台灣與大陸都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只是台澎金馬是自由地區,而對岸是大陸地區。兩岸既同屬中華民國,自然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從中華民國現行的憲法論,這是無庸爭論的。
民進黨反對歷史課綱回歸中華民國憲法進行的調整,究其實,反對的是中華民國憲法中的規範,也可以說是反對憲法所蘊含的史觀。在民主社會,對憲法也不是不可以反對;只是基於憲政秩序的安定性,在憲法透過合法的程序修正前,很抱歉,即便反對,還是應該遵守憲法。
在民主政治的體制之下,民進黨可以反對現行的憲法。只是,民進黨如果不認同憲法,最根本之道,就應該公開提出修憲,將憲法的「一中精神」加以廢棄,並將這項主張納入政見,一方面透過選舉訴諸民意公決,一方面依憲政程序發動修憲。
民進黨的矛盾是:在其執政時期,不敢堂而皇之的主張修憲,卻拐彎抹角地在其他地方(如歷史課綱)塞進與中華民國憲法扞格的元素。現在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只是把若干以前課綱修正時與憲法牴觸的史觀改回到現行憲法的史觀,民進黨卻斥責遵憲、守憲的人,這豈不是強盜抓官兵嗎?
如果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真的如同蘇貞昌主席所說背離民意,那麼民進黨就該將修改憲法關於「固有之疆域」(第四條)的主張納為政見,由人民來裁判。但民進黨顯然不敢走此路(即法理台獨),答案很簡單,因為民進黨知道那是票房毒藥,中華民國憲法並沒有違背民意,違背民意的是民進黨。
民進黨想要的策略是:雖然不修改一中架構的憲法,但是實質上在歷史課綱等方面,繞彎轉角不去遵守。這無異於是政治詐欺。如果連國家根本大法──憲法──都可以陽奉陰違,那麼社會運行的正當性如何建立?
民進黨否定憲法的一中架構,藍綠之間各說各話由來已久。但不管藍綠如何各持己見,在憲法沒有修改否駁一中精神之前,高中歷史課綱要怎麼調,當然要依憲法而定。
兩次總統大選已經證明,兩岸政策是民進黨難以贏得政權的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在2012大選敗選檢討中說:「面對中國因素所塑造的經濟威脅感,必須…擺脫反中、鎖國的刻板印象。」民進黨知道,選民對其兩岸政策是完全不信任的,這成了民進黨爭取執政的最大障礙。
自敗選後,除了謝長廷主張的憲法一中外,民進黨也做了努力,拋出凍結台獨黨綱(雖然後來縮回)、舉辦華山會議等;各方都非常期待,主要政黨能夠在兩岸政策務實以對,降低台灣的政治風險。沒想到,這些努力,在民進黨抵制課綱的行動中完全破功。
高中歷史課綱的爭議,再次展現民進黨的「鐵板態度」。由小見大,如果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又回到陳水扁前執政時的惡性循環,恐怕也不會讓人太過意外吧。
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被神祇懲罰,他的一生就是不斷的把大石頭推到山頂;每當他快要成功時,石頭又會再次落回原點。
兩岸政策對民進黨來說,不就像是讓薛西弗斯陷入永遠的推石循環的大石頭嗎?無論民進黨如何努力的想要調整兩岸政策,總會在接下來的事件中白費苦心、回到原點。高中歷史課綱的爭議,只不過是再次證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又回到了原點。
(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嘆~

這整件事的關鍵,不是強調憲法史觀而改歷史教材,而是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與台獨選項:擁有台澎金馬及部分領土的中華民國宣稱國與國之間和平互惠,擁有中國領土,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代表的中共則是"一中原則"之下進行談判,這就是"九二共識","擱置爭議互利互惠"的原則。

最後:面對已發生的歷史,摀住眼睛及雙耳是無法改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時的台灣人是為誰而戰?美國建國400多年了,還會奉祖國英國為正溯?即使兩者仍用英語對話,文化彼此相近。

歷史教育的問題,應該交由各方精通歷史的專家學者相互討論與編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起歷史,還有更多教育問題比這些更重要,例如數理、英語、技職教育、健康與生活習慣,這些才是教育國家大計,是真正該用心關注與投資。

我支持12年國教,但更希望重視技職教育、建教合作及國際化培養,當鄰國日本、韓國開始注重及投資時,這些比歷史教材更重要?

日本殖民統治與日據
2014年2月23日 中國時報 劉廣定(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近日來,有關高中歷史科課綱的「微調」,例如規定須用「日本殖民統治」與「日據」而非「日治」,引起許多爭論。甚至有人竟歪纏到說,中華民國政府也是殖民者!然而,最根本的是要問:「日據」和「日本殖民統治」錯了嗎?
先談「日治」與「日據」之別。從字面看,「日治」是日本統治,「日據」則是日本占據。有人卻認為占據後也是統治,兩者並無不同。台灣光復初期兩者常是混用的,後來才正名為「日據」,表示是1894年甲午之戰,中國戰敗而在與日本締定《馬關條約》時,因日本強行索取才割讓的。至於「日治」可否用為「日本殖民統治」的簡稱呢?當然不可以,因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日據時代,大多數的日本統治者乃視台灣為「植民地」(即「殖民地」之日文寫法),是以「內地」日本人為中心而藐視台灣人的。他們建設台灣,是為造福「內地」日本人,是為日本軍國主義者鋪設「南進」跳板的。以烏山頭水庫為例,姑且不論八田與一的功過如何,修成後的日據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水準並未因而提高,則為事實,甚至「殉工碑」上雖刻有殉職傷病死亡台灣人92名和日本人41名的姓名;但八田與一所寫悼念文之對象只是身喪「異鄉」的日本人而非台灣人,故只說「異鄉の墳塋眠る」!許多人卻視若無睹。
近讀《成大六十年》一書,內有原「台南工業專門學校」1944年入學學生陳祖旬先生所記當年入學考試台灣人受歧視之事,深深表達了「殖民地人」的感受。他說:「……入學考試當年採用不記名只記號碼,我們機械系要錄取二班80名,應考生1200名,……經筆試錄取100名,理應參加第二次口試;但因無記名關係,100名中台灣人即占80名,日本人20名,發生變相結果;為此校長無法下台,延期口試,再增錄取100名(日人80名、台灣人20名)合計200名;經二次口試正式錄取80名(日本人86名、台灣人14名) 做為收場。……真是做為殖民地人升學之悲哀事件。」初次錄取的80名台灣學生,只正式錄取14名;但日本學生卻自20名反增加錄取為86名!真是欺壓「殖民地人」。據陳先生說:「過去是每年台灣人即不到一成,而9成以上為日人子弟。」可知「殖民者」的教育政策一向如此。
再者,中研院的《中國研究通訊》2011年有一篇「文哲譯粹」,是日本東京大學文學教授藤井省三原作「序:植民地台灣におけゐ下村湖人……」的譯文。下村湖人原名下村虎六郎,1925至1931年曾先後擔任台中一中及台北高等學校校長。
無論藤井教授或已故的下村校長等日本人,都視1895至1945年的台灣是受日本的殖民統治;反而有些非日本人卻認為不是殖民統治,可不怪歟?

不支持!

因為, 根本不「合憲」!

憲法前言,
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 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

====
『全體國民之付託』早就拋棄 棄絕 中華民國了, 『 中華民國國民大會 』早就失去公法人地位,

而中華民國在總統李宗仁逃往美國後, 1949 早已滅亡
蔣中正退位又「復行視事」, 他跟後面的「總統」都是不合憲的,
直到全民普選的李登輝才有著合法合憲地位。

憲法總綱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第三條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十三億人選擇的國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並非 「中華民國」國籍, 不要違背憲法第二條的國民主權基本憲政原理才好。

沙文封建獨裁義和團史觀, 不要妄稱「合憲史觀」才好。

根據劉廣定教授引《成大六十年》定調日本殖民統治,

中華民國來臺灣之後,同樣的標準看待, 中華民國殖民台灣更是鐵的事實,
教育--從各級學校錄取分數的標準, 軍人 公務員 黨工 僑生加分或降低錄取分數, 國家考試用三十五行省錄取
任官--萬年國會 各級政府民代 八爪章魚的公營事業不都「外省人」佔據,

「中華民國」不是殖民統治嗎? 至少在國會全面改選前,

不要龜笑鱉無尾

2003年10月,淡江大學教授許慶雄批評:「我們的報紙上每天都是中華民國╳年╳月╳日,我們的軍隊叫做中華民國國軍,我們每年要向中華民國財政部納稅,中華民國怎麼會不存在?」「中華民國目前並不是一個國家;就算我們說是台灣,也不是一個國家。依照國際法與世界各國的看法,目前這個中華民國體制就是一個還沒有結束與中國內戰情況的『叛亂組織』;就如1910年代中國境內割據四方的軍閥,他們不是一樣有軍隊、有納稅、有國旗、甚至還有基本法?……台灣人如果不願意面對這個現實,不想要說真話、聽真話、真正認識自己的處境、然後絕處逢生,台灣想要獨立在世界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2006年10月,許慶雄批評:「台灣近來出現許多奇怪的獨立建國理論,不論是908建國、正名制憲建國、甚至有人說台灣屬於美國一部分等等,這些種種理論,都只是希望能夠『輕鬆快樂、偷偷摸摸來建國』,是一種『撿便宜』的心態,不是個應該有的行為。」
2007年11月15日,建國廣場負責人傅雲欽在他回覆《新台灣新聞周刊》採訪主任陳宗逸的電子郵件中批評:「上個月,許慶雄教授告訴我說,908台灣國運動的王獻極前不久去找他談了二個鐘頭後,很同意他的論點。我想,王某人如果真醒了,908台灣國運動的名稱就要改了:他們說什麼『台灣國已經獨立五十多年了,國慶日是908』,真是莫名其妙!他們只在《舊金山和約》上咬文嚼字,卻忽視了決定台灣地位的關鍵性因素:台灣人民的意願。五十多年前,日本放棄了對台灣的權利時,台灣人民的意願是什麼?答案是:每年慶祝台灣光復節時,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洋洋,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蔣總統萬歲!』當時有幾個人懂得台灣『要獨立』或甚至『已經獨立』?」
2009年2月18日,台灣住民選擇統獨自決會秘書長凃桂英批評:「當民進黨八年執政,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北社、908台灣國運動等,為什麼不趁著當時的大好機會表現一番?心態可議!」
2013年5月10日,傅雲欽諷刺908台灣國運動:「不銷毀『偽中華民國身分證』,又持有貴國的新身分證,這會形成一人兩證、雙腳踏雙船的現象。」「你們在共同發起人名單上註記他們先前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如『前國策顧問』、『前客委會副主委』。請問:周恩來搞革命時,共產黨會註明他是『前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印度的尼赫魯搞革命時,國大黨要註明他是『印度殖民地中央議會的前議員』嗎?你們連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捨不得丟,可能把憑以領中華民國退職福利的『中華民國身分證』丟掉嗎?你們的發起人到底有幾個敢丟掉『中華民國身分證』?你們敢公布名單及他們撕毀的身分證嗎?」
2014年3月13日,傅雲欽說:「文化上、歷史上的中國的認同問題與『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應該區分,不應混為一談。我們應該把『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限制於法律、政治,不要扯到文化、歷史。很多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人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價值取向固然正確,但昧於事實,不懂法律;他們活在台灣國的幻夢中,台灣國在現實是不存在的。依政治事實,談法律制度,台灣人是『中華民國國籍的人』,這是現實,不容否認。『中華民國國籍的人』也是『中國國籍的人』,也就是『中國人』。……台灣意識應該是台灣獨立建國意識,這種意識不應該強到『自以為有國家』的『台灣國家意識』的程度。在台灣的一中憲法還沒有廢除前,在手中的中華民國身分證還沒更換前,有台灣獨立建國意識的台灣人還是從台灣國的幻夢中回到現實,繼續打拚台灣獨立建國吧!」

2003年10月,淡江大學教授許慶雄批評:「我們的報紙上每天都是中華民國╳年╳月╳日,我們的軍隊叫做中華民國國軍,我們每年要向中華民國財政部納稅,中華民國怎麼會不存在?」「中華民國目前並不是一個國家;就算我們說是台灣,也不是一個國家。依照國際法與世界各國的看法,目前這個中華民國體制就是一個還沒有結束與中國內戰情況的『叛亂組織』;就如1910年代中國境內割據四方的軍閥,他們不是一樣有軍隊、有納稅、有國旗、甚至還有基本法?……台灣人如果不願意面對這個現實,不想要說真話、聽真話、真正認識自己的處境、然後絕處逢生,台灣想要獨立在世界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2006年10月,許慶雄批評:「台灣近來出現許多奇怪的獨立建國理論,不論是908建國、正名制憲建國、甚至有人說台灣屬於美國一部分等等,這些種種理論,都只是希望能夠『輕鬆快樂、偷偷摸摸來建國』,是一種『撿便宜』的心態,不是個應該有的行為。」
2007年11月15日,建國廣場負責人傅雲欽在他回覆《新台灣新聞周刊》採訪主任陳宗逸的電子郵件中批評:「上個月,許慶雄教授告訴我說,908台灣國運動的王獻極前不久去找他談了二個鐘頭後,很同意他的論點。我想,王某人如果真醒了,908台灣國運動的名稱就要改了:他們說什麼『台灣國已經獨立五十多年了,國慶日是908』,真是莫名其妙!他們只在《舊金山和約》上咬文嚼字,卻忽視了決定台灣地位的關鍵性因素:台灣人民的意願。五十多年前,日本放棄了對台灣的權利時,台灣人民的意願是什麼?答案是:每年慶祝台灣光復節時,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洋洋,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蔣總統萬歲!』當時有幾個人懂得台灣『要獨立』或甚至『已經獨立』?」
2009年2月18日,台灣住民選擇統獨自決會秘書長凃桂英批評:「當民進黨八年執政,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北社、908台灣國運動等,為什麼不趁著當時的大好機會表現一番?心態可議!」
2013年5月10日,傅雲欽諷刺908台灣國運動:「不銷毀『偽中華民國身分證』,又持有貴國的新身分證,這會形成一人兩證、雙腳踏雙船的現象。」「你們在共同發起人名單上註記他們先前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如『前國策顧問』、『前客委會副主委』。請問:周恩來搞革命時,共產黨會註明他是『前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印度的尼赫魯搞革命時,國大黨要註明他是『印度殖民地中央議會的前議員』嗎?你們連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捨不得丟,可能把憑以領中華民國退職福利的『中華民國身分證』丟掉嗎?你們的發起人到底有幾個敢丟掉『中華民國身分證』?你們敢公布名單及他們撕毀的身分證嗎?」
2014年3月13日,傅雲欽說:「文化上、歷史上的中國的認同問題與『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應該區分,不應混為一談。我們應該把『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限制於法律、政治,不要扯到文化、歷史。很多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人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價值取向固然正確,但昧於事實,不懂法律;他們活在台灣國的幻夢中,台灣國在現實是不存在的。依政治事實,談法律制度,台灣人是『中華民國國籍的人』,這是現實,不容否認。『中華民國國籍的人』也是『中國國籍的人』,也就是『中國人』。……台灣意識應該是台灣獨立建國意識,這種意識不應該強到『自以為有國家』的『台灣國家意識』的程度。在台灣的一中憲法還沒有廢除前,在手中的中華民國身分證還沒更換前,有台灣獨立建國意識的台灣人還是從台灣國的幻夢中回到現實,繼續打拚台灣獨立建國吧!」

2013年5月10日,[新頭殼總製作]莊豐嘉轉自建國廣場負責人傅雲欽對908台灣國總部的提問:(https://www.facebook.com/Newtalk.tw/posts/608886942469204)

聽說你們5月11日將會有撕毀中華民國身分證的舉動。但查你們的新聞稿,其中說申請貴國的身分證的人須「備齊偽中華民國身分證影本」,而不是「繳交偽中華民國身分證正本,由本部銷毀」,這就奇怪啦!不銷毀「偽中華民國身分證」,又持有貴國的新身分證,這會形成一人兩證、雙腳踏雙船的現象。你們怎麼和藍營的李慶安一樣,搞雙腳踏雙船的把戲呢?
你們在共同發起人名單上註記他們先前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如「前國策顧問」、「前客委會副主委」。請問:周恩來搞革命時,共產黨會註明他是「前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印度的尼赫魯搞革命的時,國大黨要註明他是「印度殖民地中央議會的前議員」嗎?你們連中華民國體制內的官銜捨不得丟,可能把憑以領中華民國退職福利的「中華民國身分證」丟掉嗎?你們的發起人到底有幾個敢丟掉「中華民國身分證」?你們敢公布名單及他們撕毀的身分證嗎?
申請補發「中華民國」身分證的費用每張200元。申請貴國的身分證費用卻要300元,理由何在?貴國的身分證製作比較精美嗎?
以上疑點,請查明惠覆。
台灣草民 傅雲欽 2013.05.10

【抗獨史陣線聲明】譴責「台獨團體拉倒國父銅像」民粹暴力
2014年2月22日 抗獨史陣線

針對今日下午,公投護台灣聯盟無預警將台南湯德章公園內的國父銅像拉倒,我們嚴正發表以下聲明:
一、搞小動作!不折不扣「反民主」!
此次國父銅像被拉倒,和台獨陣營阻擋教科書修正一樣,都是無能、無膽修憲、制憲,只好偷偷搞小動作。教科書課綱是國家史觀展現,自要按照憲法的國家定位,和國號、國旗、國父同樣,必須定於一尊,沒有「多元」空間。公投護台灣聯盟不認同中華民國,就請訴諸民眾公投制憲,先把中華民國憲法換掉,不要在教科書、國父銅像上搞小動作!因為民主就是依法行政,國家定位須按照憲法;厭惡中華民國,就光明正大推動修憲、制憲,否則便是不折不扣的「反民主」、違法亂紀的民粹暴力!
二、台南獨立?賴清德立即處理!
台南市長賴清德最早帶頭抵制教育部根據憲法修正的新課綱,難道台南已獨立於中華民國之外?賴清德自認已當上總統?那一國的總統?之前成大「光復」二字被拆,現國父銅像又被拉倒;賴清德如還自認是中華民國的官員,請貫徹公權力,查清所有涉案人員,杜絕以台獨之名破壞公物的違法行為。
三、撥亂反正!抗獨史絕不妥協!
民進黨當初用中華民國的國家資源,硬將教科書史觀扭曲,摧毀中華民國的中心思想。現在台獨陣營更用蠻幹方式,毀損學校、公園公物、燒國旗、拆國父,無所不來。他們指責教育部課綱微調「不正義」,其實他們自己才是最大的「不正義」!我們將繼續堅持撥亂反正,在校園、街頭巡迴演講不斷發聲,對抗獨史絕不妥協!
抗獨史陣線召集人 王炳忠(新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
台灣大學中華復興社社長 侯漢廷(台灣大學政治所碩士生)
文化大學草山辟雍社社長 林明正(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生)
學生捍衛國史同盟代表 胡少艾(台北市立育成高中學生)

別鬧了 民生史觀還是殖民史觀
中國時報 石明元 2014年2月14日

作家公孫策在《聯合報》發表〈拋棄統治者史觀〉,指出每次政權轉移都會發生「撰史權大戰」,與其是讓兩黨鬧下去,不如以「民生史觀」落實人民詮釋歷史的權利;日本殖民政府讓八田與一建造嘉南大圳,目的固然是為剝削台灣,但後來對人民有利,就該肯定其作為。
1918年,日本發生「米騷動」。日本在明治維新期間為了讓國家強大,極度壓榨人民。原來人民生活就很苦。加上俄國革命後,軍閥和財閥介入俄國革命內戰,把米送去西伯利亞當軍糧,搞到連日本人都沒飯吃,因此從盛產稻米的富山縣發生暴動,很快蔓延全國,導致寺內正毅內閣垮台。這是日本在台灣與韓國增產白米的原因。
日本在1920年代建嘉南大圳時,顯然沒料到有一天會戰敗而逃,打算剝削台灣到天荒地老。嘉南大圳有利於台灣人,是因為中華民國戰勝日本,把台灣搶回來。要是大日本帝國和納粹德國打贏,可能到今天台灣的稻米還是送回日本內地,台灣人繼續過吃不到蔗糖、吃不到白米的「日治時代」美好時光。
有人會說,隨著時代改變,民主風還是會吹向戰勝的大日本帝國,好比美國就在1960年代終於給黑人最起碼的人權。歷史不是這樣講的。1920年代日本就是剝削台灣,連慰安婦都不道歉,其他還講什麼?肯定八田,根本是殖民主義史觀。
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30幾年前的黨外怎樣抨擊十大建設的中山高?說那是給有錢人開的路。照他們的危言聳聽,高速公路可能只有幾輛黨國特權的黑頭車呼嘯而過。所謂的民生史觀,往往淪落成少數人奪權用的抹黑工具。接受他們詮釋的「民生史觀」,就是被賣了還樂於當順民。
每到內憂外患的時代,就有很多這種有意思的言論出現,清一色要我們自毀長城。香港《明報》登了兩天日本學者天兒慧的專訪,說是「共同主權可解釣島困局」,用「一個島嶼,各自表述」解決中日兩國的對立。中國可沒侵略日本。如果換成中國實施侵略政策,日本人接不接受「一個東京,各自表述」?
如果硬要講民生史觀,嘉南大圳確實是對人民有利,但所謂的人民僅限於真的日本人。有了台灣的稻米,富山縣的人民生活應該有一點進步。從殖民史觀的角度看,剝削台灣也幫不了大日本帝國打贏大東亞戰爭,是不是殖民地的台灣人還要向天皇陛下道歉?(作者從事資訊業)

沙文、封建、獨裁、奴才的臺獨史觀, 不要妄稱「臺灣史觀」才好,臺灣人民反對日本殖民政權強徵慰安婦。

國軍軍妓史:86年16歲少女被逼每天接40名軍官

一九八六年七月,庵前軍官部曾有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女孩子接客,一時造成轟動,這個小姑娘,一天接客多到四十幾個軍官,三個月下來,接客次數超過三千次,賺了四、五十萬元。後來,這位小姑娘的家人產生懷疑,才把事情掀了出來。

台灣國民黨當局設立“軍中特約茶室”的背景原因說法紛歧,軍中樂園就是軍中的妓女戶,是因應現實需要而設置,亦普稱“軍中特約茶室”。1949年,國民黨軍數十萬人撤退到台灣,隨行亦有大批公務員,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單身漢,大批軍隊撤退到台灣,帶來一些“人性”的問題。

這些孤身來台舉目無親且性欲正旺盛的男人們,苦悶無法排遣,忍受不了時,就騷擾良家婦女或嫖土娼,不是造成軍民不和,就是性病嚴重泛濫,民以食為天,相同的,民也以色為地,吃飽了不找女人,兩腳走在地上都是不踏實,“性”成為一項和吃飯一樣嚴重的問題。

“軍中樂園”制度,1950年開始成立,隨後十餘年內,隨部隊駐扎需要,或在營區內,或在營區附近,隨駐設立;同步地,也隨部對駐地更換或移動、或取消。

1952年1月,台灣軍方公布《勘亂時期陸海空軍軍人暫調條例》,嚴格規定在訓或現役軍人結婚的限制,對于龐大的性苦悶的軍人強力約束,使其情欲不能循正常婚姻途徑疏解,也只好到軍中樂園發洩。更何況,以當年菲薄的薪餉,一般中下層官兵,也養不起一個家庭,因此,談戀愛或說媒相親來結婚,是一條艱辛之路。所以,軍中樂園仍只定位在解決軍士官兵的性欲問題上。

軍中樂園最為歷久不衰的,以外島為最,這是因為外島女人少,軍事任務又頻繁,官兵人多需求量大,所以“需要”支持“供應”,樂園一直十分興盛。

而本島則以中南部民風閉塞,求偶不易而較為“茂盛”;北部則曾有某王姓大亨曾試圖一搏,大賺軍民皮肉錢,沒想到民眾要求太高,被迫關門兒改行做舞廳去了。以金、馬外島的某處軍中樂園為例,可見一斑。

這座樂園建于山坡險峻的半山腰,“半山腰”恰符合“八三一”的諧音。遠望是一長方形的深宅大院,頗有陽明山上豪華別墅的那麼一點味道,四週綠樹勃發,門口一簇簇玫瑰,仿佛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景象。進門客廳供奉福德正神,香火裊裊,廳堂正牆上,掛滿妓女的玉照,並編上號碼,左右後兩排小房間是“接待室”。

牆上除掛著《娛樂規則》,要求官兵一律遵守外,大抵最令人發噱的是對聯的“趣味”。像這一副對聯,右聯是“大丈夫效命疆場”,左聯是“小女子獻身國家”,橫批“服務三軍”。接待室每人一間,房首裝有編號之綠燈,燈亮表示正在接客,房門必定緊閉,而內有怪異聲音,反之則無。

小小的洞房內,大抵是一張雙人大床,夏鋪草席,冬鋪被褥;床頭有兩只枕頭,旁有小衣櫃,茶幾,上堆零星用品,牆上貼著中外明星的照片、海報。屋內小燈紅暗,一般說來,屋內燈亮則外面房首燈也亮,燈光不想太亮者,取其昏紅之下,小姐看起來較漂亮、氣氛也相對比較迷人。

老鴇或龜公在門口收錢,也有在頭尾兩端以便看管妓女,並有一間小小保健室,以便急需。金門“八三一”分布在小徑、深坑、陽宅、庵前、東林等地,其中庵門前是總部,人數也較多。至于最前線的大二擔、東西碇等,沒有固定的樂園,只好定期派遣妓女“出任務”,事後再回台灣。

樂園比較大而有規模者,分軍官部、士官部、及戰士部,設備、收費不同,當然,女服務生的水準、年齡、姿色亦大不相同;甚至有專供將、校級軍官專用者,稱為“高級班”,當然,其消費水平又不一樣了。本島的陳設亦大同小異,好壞則視部隊大小而定。以高雄某基地為例,進門是彈子房,供消費士兵打彈子,抽煙等候,以免無聊。

彈子房正牆上一排放大照片,單獨裝框,上編號碼而無名字,女子的面貌有好有差,由于多來自山地鄉下,畫妝打扮不脫三分土氣;上面若寫“請假”者,多表示月經期間不能接客。

牆旁有門,房門掛有規則須知等等,並設有售票處,士兵購票時也選定照片上的號碼,繳了錢、拿了票即可入內辦事。有些陳設較好的如鳳山特約茶室,是一棟灰樓,甚具規模,樓下為戰士部,樓上為官長部。每一層左面是茶座,右面是彈子房,供官兵消遣之用。

另外,屏東、台中也算是高級的。台中特約茶室設備甚佳,如軍官部前掛著告示牌“非現役軍官禁止進入”,而且要求軍官若穿便服時憑身分證補給證購票,可見,當年軍官便服在內消費是很平常的事。嘉義中莊的軍中樂園,1953年正式設立。

開幕之初,由上級發給每連四張“免費票”,算是開幕大優待,可是沒有士兵敢厚著臉皮索取,最後由連指導員挑四名平日表現好的人,指派他們前往“實地觀察”。習慣之後,也就生意興隆、應接不暇了。

而茶室的《台中軍官俱樂部管理規則》,于1958年頒布時,也明白表示是“為調劑軍官生活,促進其身心健康,乃遵照國防部(46)年第○四三二號令設置實施”。屏東的軍中樂園于一九六○年十二月開張時,新樓樓上是官長部,有七個房間。

樓下士兵部有卅四個房間,且布告嚴禁士兵購買官長票,姑娘“休息”貼紙為白色,表示生病或生理期。當時,屏東軍中樂園是全台最囂張的,甚至有姑娘的半裸廣告招攬生意,其熱門可想而知。

娛樂時間是官兵最重視的地方,一般以四十分鐘為一個單位。以台中為例,其接待部即規定:接待時間每次為四十分鐘,並以一次為限,到時請自動離室。但金門、馬祖可能僧多粥少,娛樂券一張限用七分鐘解決,超過十分鐘必須加一張票,這一點時間,對生理上“發動慢”或天生異秉時間超長者,卻是一個大麻煩。

尤其是官兵薪餉低,一張票大約是他們月餉的十分之一,多買幾張票,不免是個大負擔。四十分鐘內,姑娘多半希望愈快愈好,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賣“黃牛票”,收入私人口袋;但官兵都恨不得“進出”愈多次愈好,這其中的利益衝突,往往爆發不少事件。

接客時間大概為上午八點到下午十一點,但各地略有調整;像外島即調早在下午七、八點,其它時間則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官兵過夜,則自營業結束起到次日早晨七時止。

收費依物價逐漸升漲,早期軍官一張票廿五元,士官部二十元,戰士部十元,這些收入,姑娘可得七成;本島每星期工作六天,週一休假;但若開放給當地百姓,則收費往往加倍。

一般來說,一週內,禮拜三,禮拜日生意最好,而每週四晚間,軍醫們威風凜凜地到“八三一”,逐一檢查姑娘們看看有沒有染上性病,這種例行檢查,姑娘們是最討厭的,因為,一旦查出有病就不能接客了,損失慘重。再加上軍醫們常會以“檢查身體之實,行毛手毛腳之便”。

事實上,士官兵在買娛樂券時,都會隨票附送一個保險套和一條口香糖。口香糖是供排隊時間過長,咀嚼打發時間用的;保險套是為了衛生。

但是在外島,七分鐘的“限時專送”,從進房脫鞋、脫衣褲,大概要一兩分鐘;穿回去又要一兩分鐘,中間只剩下三分鐘。因此除非多買兩張票,不然如此倉促時間下,外面售票員又猛按電鈴催人;尤其是士官兵常欲火如焚,心急就不戴套子是常事,性病之流行在所難免。

國民黨設立“軍中樂園”的自我宣傳德政之一是,這可以防止性病,但事實上效果卻不彰,“軍中樂園”雖然要求阿兵哥要戴衛生套,但是很少有人願意。有一次蔣經國問一個得了性病的老兵:“你為什麼不願意戴衛生套?”老兵夷然答道:“報告蔣主任,你穿襪子洗腳嗎?”蔣經國聞之語塞。可見當時軍中的“保險教育”推廣的早,但阻力可不小。

軍中樂園和姑娘們簽的是合約,在外島一期半年,期滿可續約;本島則簽得更長。早年“八三一”勞軍的姑娘是由偏遠的山地找來,或以種種名目和款項,進入“八三一”,也造成原住民部落的嚴重問題。雖然在此之外,山地女子下到都市謀生不易而墮落風塵的大有人在。

本島姑娘多為親人賣到茶室,賣者拿走巨款,留下來的出賣靈肉者則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涯。而外島人來源,有許多是本島偷跑的私娼被捉到後,即被賣到外島。

其它據傳也有女受刑犯自願到外島充當姑娘,經同意簽字後前往,多以防害風化或吸毒罪者多;桃園當年發生鴛鴦大盜搶案,男的依軍法判處死刑,女的便自願到外島獻身報國,此一故事流傳甚廣。當然,也有許多是為了家庭生計,為了弟妹而自我犧牲,自動走入本島或外島軍中樂園者,人生至此,也只有徒呼蒼天了。

依金門防衛司令部人事資料統計,在1990年服務的姑娘,平均年齡為卅一點二歲,教育程度以小學、國中居多,高中、大專的雖有但僅寥寥數人。當然,若時間往前推個十幾二十年,十五、六、七、八歲的少女也有。

一九八六年七月,庵前軍官部曾有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女孩子接客,一時造成轟動,這個小姑娘,一天接客多到四十幾個軍官,三個月下來,接客次數超過三千次,賺了四、五十萬元。後來,這位小姑娘的家人產生懷疑,才把事情掀了出來。原來,她是經人介紹去金門工作,卻不知道是在“八三一”當軍妓。後來,掮客被判了十個月徒刑。

假使時間更推早,在一九六○年代,“八三一”的妓女被騙、被搶、被賣的比例更高,當時強迫女子賣身事屬常見,尤其背後有個狠心的父母或困苦的家庭,鑿比當時價位,一兩萬元就足以令她被一賣、再賣,永遠也脫離不了皮肉生涯的鎖鍊。對于軍妓的業績,台灣本島是以高壓式來強迫管制,外島則擁有“返台假”的大權,成為除了金錢收入外的最有力的控制王牌。

由于接客有下限而無上限,因此,太老、太醜、服務態度太差者,生意若不好,吃藤條、火燙等,是家常便飯;在軍中發餉或國定假日,官兵蜂湧而至,一天接客二、三十次是平常的事,但如果超過五十次便有獎勵。有些軍中樂園甚至舉行大比賽,七十次以上的優勝者,甚至還放鞭砲慶祝,真不知今世何世,令人慨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真正屬于她們的日子,除了月事來臨以外,大概也只有三八婦女節了,因為只有這一天她們可以拒絕接客,可以完全安靜的休養!像是端午節、中秋節、各種國定假日,大家都在團圓,那她們呢?卻得要“加強戰備”,賣笑賣身,尤其是“九三軍人節”這一天。

姑娘從良在早年亂世中比較普遍,但過得下去的卻是少數,馬祖有一姑娘嫁給了老士官,卻始終不肯跨出大門一步,怕見人,因為那裡的戰士幾乎都買過她的票,試想想,走到大街上,滿街的人都買過你,那滋味想必非人可忍受吧!

在“立委”強烈要求下,1990年11月30日深夜,軍中樂園結束營業,正式走入歷史。1989年9月30日在“立院”反對“軍妓”存在的壓力下,軍方廢除了“八三一”,但為避免官兵適應不良,還先行轉手給民間經營一段時日,至次年11月底才正式結束營業。

根據民進黨的邏輯,日本殖民當局強徵慰安婦既合乎「程序正義」又合乎「實質正義」。所以如果日本捲入戰事,南部綠色執政六縣市,會不會在賴清德的領導下,徵召慰安婦,慰勞日軍?

高中生組捍衞中國史聯盟 遭台獨圍勦
2012-07-25 今日導報
(本報記者關行男新聞分析)台灣學生的歷史課本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甚至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偽稱配合教改,將教科書內容大改特改,以台灣認同之名,強化對於台獨政治意識形態的潛在影響,讓學生只知台灣,卻不知文化與血源來自的中國歷史,美化日本殖民台灣、侵略中國的歷史。但是最近有高中生發起捍衛國史聯盟,希望政府可以修改歷史課綱,重新建立台灣與中國歷史的關連。
高中生都能有這樣的覺知與熱情,但是相較於政府的冷漠態度,馬英九總統除了提醒大家要用中國大陸或者大陸稱呼對岸以外,並沒有其他太積極的舉措。甚至馬英九主張稱呼對岸為大陸,本來是台灣的統派媒體《聯合報》卻要求記者撰文批判:馬英九不稱大陸為中國,是台灣主權退讓,是軟弱。
《聯合報》現在是偽統派媒體,他們只是為維護馬英九政府,但不像過去對抗李登輝的台獨路線那樣的積極。馬英九是在鞏固獨台,自然對於歷史教科書不太願意觸碰這塊敏感議題。對於中國歷史的理解,其實在某方面而言,也正是理解與思考兩岸問題未來發展的一種參考。但是台灣社會當中許多人,已經將自己否定為中國人,自然不想學習中國歷史。
李扁前後二十年,去中國化的舉動遺毒很深。在這過程當中,許多學生根本不知日本如何發動戰爭。自亞洲發展出日本的帝國主義,與西方列強的蠻橫幾乎是一樣的。把日本侵略殖民台灣,當成是一種恩典。加上馬英九大肆紀念日人在台開墾拓殖,也就成就了一種歷史與文化的迷亂,為台獨思想創造了很大的空間。
現在這批高中生不僅提出主張,也成立臉書社團鼓吹修改歷史教材內容,不該讓台獨的歷史教材誤導學生。這批熱情的高中生,最近引起台獨大學生的不滿,紛紛撰文攻擊這些高中生,可見得台獨團體仍會擔心:他們的意識形態陰謀,不能夠繼續隱藏在歷史教材當中。
歷史教材雖然是講過去的事情,但那卻是幫學生建構一種觀念的架構,這個架構就是:否定中國文化的一切,醜化中國歷史,過度突出台灣的優越性,切斷兩岸人民的血脈與歷史傳承。台獨學生甚至只認為自己是大陸唐山客與台灣原住民的子嗣,不認為是純種漢人,血緣與中國人不同。這種荒謬觀點反映出:台獨學生為了服膺政治,已經到了喪失理性的程度。
如果我們的高中生尚能有這樣的覺知,那麼政府裡的大人能不好好反省嗎?

時論 ─ 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4年02月12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2000501-260109

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即將上映。此片改編自同名漫畫書,日前新書發表會,引人注目。配合造勢的「美好台灣KANO魂」展覽,也已持續多時。書商、片商宣傳手段確實高明,但他們逐利的代價,卻是台灣主體意識的腐蝕。

《KANO》敘述1931年日人和台民合組嘉農棒球隊,代表殖民地台灣赴日參賽。該片文宣強調球隊體現「族群融合」,又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竣工、農業豐收、球隊凱歸都巧妙交集在「國片」《KANO》裏。

魏德聖的拍片動機是,他在查閱《賽德克‧巴萊》資料時,在嘉農校友會刊意外發現「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僅隔一年,1931年嘉農棒球隊熱血故事,卻展現這時代截然不同的面貌。」

魏導之意似乎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霧社事件只是零星事件,不能就此否定日本治台功績,也不因此阻礙日人、漢人、原住民的和睦相處和攜手奮鬥。只要馴服於殖民母國之下,台灣終會有族群融合、熱血故事、美好時光。

魏又說1931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折服於殖民統治的魏導,顯然最能體會日本的苦心孤詣。當年日本「進出」中國的偉大理由,就是要解救野蠻、低等、不衛生的支那族,讓他們在日本統治下過更好的生活。

於是,嘉農棒隊區區十幾人的打球故事,成為魏導心中的熱血典範,但是乙未割台以來,數十萬台灣人不顧生命保家衛國,被日軍殘殺的故事,卻被冰冷棄置。莫非成者為王,只有強者言行才值得紀錄?

未獲魏導青睞的重要史實,還包括:第一,鴉片戰爭之前,全球工農最成熟、社會最穩定、文藝最發達、最不折騰鄰居的國家是中國。英國商品因乏善可陳,對中國長期逆差,竟靠賣鴉片解決逆差。此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倚仗先一步工業化的優勢,開始掠奪中國滋養自己。中國由盛轉衰,固應自省,但列強的貢獻更大。乙未割台之前,台灣曾是中國最進步省份,也走過「最漂亮的年代」。是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人在台灣的現代化步調,瓦解了台人的民族意識。

第二,八田與一督造的嘉南大圳,固然提升台米產量,但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台米外銷的利益為日本財團和少數台灣地主所有。從扁、馬兩任總統以降,全台對八田的感念,遠超過開墾台灣400年來任何一個中國人。八田與一已成台灣民族英雄,魏導對此亦有功勞。

第三,日本設立嘉義農專的目的,除了提升農產增進殖民母國利益之外,另一任務是改良台米品種,育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日本在台的所有建設,皆有自利動機,台灣順便沾帶一點好處。稍具尊嚴的台灣人,都不會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嘉義農專和嘉農棒球隊。

族群融合、放下仇恨固然是美事,但前提是犯錯者須真心道歉,誠懇相待。二戰結束至今,日本從未向兩岸中國人道歉、賠償,甚至還強佔釣魚台、拉台制中。台灣不但不以為意,還成為全球對日最友善的地區。

日本歸還台灣雖已超過一甲子,許多台民對日的孺慕之情不減反增。對於艱苦抗戰八年,犧牲性命無數的對岸同胞,部分台民並不領情。綠營一再否定台灣光復節,看來他們是對的,台灣確實仍未光復。

(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國父銅像遭毀多日 張安樂嗆市府:無為即是幕後黑手?-今日大話新聞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9TNgqtZfdc

22號台南市湯德章公園內的國父銅像遭獨派人士暴力扯下一案,除了國民黨人士提出嚴重­的抗議之外,中華統一促進黨也在24號召開記者會譴責獨派人士嚴重傷害台灣多元的民主­法治。

人民史觀與皇民史觀的對決
駁民進黨台獨反對高中課綱微調
《海峽評論》279期(2014年3月號)

現行高中課綱,除國文、歷史外,皆於2008年公佈,2009年實施,或稱「(民國)九八課綱」,是陳水扁時期,杜正勝修訂的。國文、歷史,則在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擱置下來,重新修訂,而於2012年實施,或稱「(民國)一○一課綱」。

「九八課綱」已實施三年(高中三年)依例檢討後微調,第一波的數學與自然科已微調完畢,第二波則為國文與社會科(含歷史、地理、公民),接著還有第三波的其他科目。

國文與社會科微調小組,除召集人王曉波教授外,國文科三人(董金裕、陳昭瑛、謝大寧),歷史科二人(黃麗生、李功勤),地理科二人(吳連賞、潘朝陽),公民科二人(朱雲鵬、包宗和),皆為專業教授。

這次微調據了解除了根據事實外,還有二項原則,一為中華民國憲法,一為台灣人民主體性。

憲法原則與台灣主體性
地理和公民屬「九八課綱」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化,顯然不符中華民國憲法和增修條款,而是民進黨的「一邊一國」。微調小組則將兩岸兩國化,依憲法增修條文修正為兩區化,將與台灣並稱之「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把「中國的對台政策」改為「大陸的對台政策」;諸如此類。

因此,而引起民進黨台獨攻訐是「回到兩蔣時代」,殊不知經過李、扁時期七次修憲,最後一次修憲是陳水扁時期,所以,現行憲法早已不是「兩蔣時代」,而是「陳水扁時期」了。

又言,憲法與台灣民意不符,現行憲法不但是「陳水扁時期」,並且從1947年在南京頒布實施時,就有台灣國代參與制憲;七次修憲則均在台灣,何以脫離台灣民意?所以,反對憲法原則的論述實屬無稽之談。

憲法者乃國家之根本大法,全民之民主共識。近代國家不同於傳統專制,就是因為實行憲政。人民有思想言論自由,可以批評憲法,但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也必須遵守和服從憲法。民進黨台獨不經修憲,就要以民進黨的「一邊一國」取代憲法的「一國兩區」,這明明是專制,又何來民主。

國文和歷史,是經過修訂後的「一○一課綱」,基本上並無違憲和違反台灣人民主體性的問題,所以,這次國文課綱幾乎除改錯字外,並無調整。

但歷史課綱在實踐的時候發現出了問題。問題出在「一綱多本」。「一綱」是指教育部的統一課綱,「多本」為各出版社根據課綱編寫的教科書,課綱所列舉的史實必須要寫,如何寫則是編者的空間。

例如,「一○一課綱」在「戰爭時期的台灣」主題下,要求說明「軍事動員、物資統制、社會動員、慰安婦等」,結果有課本寫成「也有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的婦女」。所以,微調加上了「被迫從事」四字。

又如,課綱要求說明「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而有課本寫成「志願兵制因為鎖定青年階層,在激發年輕人的熱血愛國情操得到成效」。所以,微調只得加上「侵略」二字於「構想」之前。

醜化台灣婦女為軍國主義脫罪
自李登輝倡言「日本統治是最有良心的統治」及「後藤新平不是征服者,而是文明的傳播者」之後,「皇民史觀」遂成為李、扁20年期間的「政治正確」,一些投機學者望風披靡。

「一○一課綱」雖然排除了「九八課綱」的違憲和「皇民史觀」,但「九八課綱」的委員又被聘回任「課本審查委員會」,居然也審查通過了上述的課本,最後還是蔣偉寧部長喊卡,才擋了下來。

試問,以台灣婦女「也有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這不但是矮化台灣人民,而且是醜化台灣婦女,為日本軍國主義脫罪。

台灣青年被騙而「熱血愛國情操」去當志願兵,替日本軍國主義作侵略屠殺亞洲人民的凶手,這是台灣人民的光榮嗎?何況許多「志願兵」是被逼、被騙,甚至最後還在台灣強行徵兵。

其實,控訴日本殖民主義慰安暴政和侵略的微調小組才是維護台灣人民主體性的「人民史觀」,而民進黨台獨恰恰是維護日本殖民統治和軍國主義的「皇民史觀」。

所以,歷史課綱的微調只是補強,進一步阻止「皇民史觀」利用「一綱多本」走私到歷史課本來,所以,還把「日本統治時期」明確化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還有台獨學者質疑,從荷、西到明鄭、清朝和中華民國都是殖民,何獨言日本統治是「殖民」。

民族差別待遇就是殖民政策
荷、西是殖民,不過明鄭、清朝和民國,台灣人民都可以依據科舉或軍功進入官僚階層,台灣就有人任福建水陸督和太子少保。光復以後甚至有民選,最後完成總統民選。但日本治台是「民族差別待遇」,明治憲政並不實施於台灣,台灣實行的是總督獨裁制的「六三法」。

島內的日人與台人待遇也不相同。板垣退助成立「同化會」,要把台灣人同化成日本人都不成,而被總督府取締。後藤新平著書《日本植民政策一斑》,自承「植民」。後藤新平是兒玉總督時期的台灣民政長官,他治台之策為「糖飴與鞭子」,自承殺害抗日台胞達一萬多人,李登輝不但以他為「文明的傳播者」,並且還到日本去領「後藤新平獎」,理由是李登輝治台繼承了後藤新平的「志業」!

把鄭氏、清朝、民國全視為「殖民」,那也是民進黨台獨的無知之言。

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微調已於2月10日公告了,根據中央社(2014-02-10)的報導,歷史課綱微調重點為:

「其中較具爭議的歷史科,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日本殖民統治、中華民國時期增加大量內容,採功過並述的方式。

過去歷史課對日本統治較為美化,微調課綱增加殖民政府對台灣人民經濟與土地的侵害,多數貿易由日本商社壟斷。台人武裝抗日除原有的後壁林之役、噍吧哖、霧社事件等,又增補羅福星的事蹟。

另外,微調課綱增加台人參與革命、創建中華民國的貢獻,以及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中華民國宣布對日抗戰後,台灣雖受日本統治,但仍有李友邦等人赴中國大陸參與抗戰,微調課綱強化此段史實,而非只敘述皇民化運動,台灣成為日本南進基地等。

中華民國時期的內容大量增修,比較爭議的是『接收』改成『光復』。並詳細說明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內容,敘述台灣代表參與中華民國憲法的制訂。

二二八事件在課綱中,從原本的『說明』提升至『重點』,要求說明發生的背景、過程、影響。國民政府40年以降推動土地改革、地方自治,以及推動十大建設、科學園區等。

這次課綱調整,許多歷史人物被加入課綱,除前述羅福星、李友邦外,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也被視為台灣經濟改革推手,見諸高中歷史課綱。對於近代國際關係的轉變,微調課綱多有著墨,包括韓戰對台灣的影響、政府退出聯合國、與美斷交、兩岸關係的演變如三不政策、開放探親、國統綱領、辜汪會談、飛彈危機到世界分工體系下的兩岸經貿關係,也都加入課綱。」

《自由時報》冒充「皇民」
微調後的歷史課綱,更加明確增列了一些史實,擴大了台灣化,提昇了台灣人對近代中國革命、抗戰和光復台灣的歷史貢獻。所以,蔣偉寧說,「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是有一點」。1月28日,《自由時報》社論却反駁蔣偉寧說:

「這種意涵『皇民』歧視的嚴重種族偏見,已經涉及到對人權施加嚴重暴力,更違反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

蔣偉寧的「去日本化」就是「去殖民化」。但是,終日本殖民統治50年,台灣並無一人是「皇民」,「皇民」是日本人,台灣人是「新附民」。日本最高法院已經判決台灣人不是日本國民,所以台籍日本兵不能和日本人一樣領取撫卹。台灣人雖無「皇民」卻有一些「三腳仔」。《自由時報》自居「皇民」是在自己臉上貼金。

雖然,日本人沒有讓台灣人當成「皇民」,但為了要徵台灣軍伕和台灣兵,曾於1941年4月開始發動雷厲風行的「皇民奉公運動」,12月即偷襲珍珠港。

「皇民化運動」中還有一項「皇民煉成」,認為台灣人不是日本人而是劣等民族,須「煉」才能「成」日本人。所以,日本在台殖民統治的民族差別待遇和「皇民化」才是徹徹底底的「嚴重種族偏見,已經涉及到對人權施加嚴重暴力」。《自由時報》冒充「皇民」,還要做賊喊捉賊,以為蔣偉寧不懂日據台灣史好欺負!台灣人冒充的「皇民」也是「種族」,那只能是「三脚仔」族了。

《反殖民地宣言》才是普世價值
聯合國從未有過公約以冒充的「皇民」為「種族」,倒是在1960年12月14日的第1514號決議文,發表《反殖民地宣言》(全名為《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在前言中即言及:

「深知世界各民族熱望各種形式之殖民主義一律終止。」

「深信殖民主義之繼續存在妨礙國際經濟之發展,阻撓未獨立民族社會、文化與經濟之發展,且與聯合國世界和平之理想相悖。」

「殖民主義及與之並行之各種隔離主義及歧視辦法均必須終止。」

「確信各民族均有享受完全自由,行使主權及維持國家領土完整不可褫奪之權利。」

宣言的第一、六、七條則分別如下:

「一、各民族受異族奴役、統治與剝削,乃係否定基本人權,違反聯合國憲章,且係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之障礙。」

「六、凡以局部破壞或全部破壞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為目的之企圖,均與聯合國憲章之宗旨及原則不相容。」

「七、所有國家均應在平等及不干涉他國內政及尊重各民族之主權及其領土完整之基礎上,真實嚴格遵行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及本宣言之規定。」

所以,民進黨台獨和《自由時報》不但違憲,並且以「皇民史觀」矮化、醜化台灣人,還冒充「皇民」剝奪台灣人的主體性。其實美化日據殖民統治不但把台灣人民矮化成甘願接受殖民統治的「清國奴」,也違背聯合國《反殖民地宣言》。

此外,民進黨和《自由時報》主張「一邊一國」,正是「以局部破壞或全部破壞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為目的之企圖」,也是違反聯合國《反殖民地宣言》的。

所以,民進黨台獨反對高中課綱微調,不但破壞台灣人民主體性、矮化台灣人民,以及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甚至違反聯合國《反殖民地宣言》的普世價值。

蔣偉寧加油
這次蔣偉寧為維護台灣人民的主體性和憲法原則的尊嚴,而無畏於民進黨台獨和《自由時報》紅衛兵式的囂張跋扈和批鬥,決然公佈微調課綱,大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我們為蔣偉寧和微調小組的教授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