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喬

詩人、差事劇團團長。

文章列表

2016/09/06
  • 公共論壇
這一次長達5個月的戲劇工作坊,恰是一趟對話的旅程。亦即,一個個被權力關係的軌範所征服的身體,到底如何去隱藏又顯現自身的不安與騷動呢?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機會,讓被囚禁的青春用身體與社會對話,...
2016/03/10
  • 公共論壇
1990年代初期,因為藍博洲的引介,剛開始展開民眾戲劇之旅的我,經常與蔣碧玉女士往來(那時,我們都稱她蔣媽媽)。那是《幌馬車之歌》登在《人間雜誌》後,歷經雜誌因不堪虧損而停刊後的幾年。
2016/02/14
  • 公共論壇
相當關鍵性的一件事情是:劇場作為一種文化行動,一方面須與現實的抗爭同聲進擊;卻更要保有文化做為表現的主體性。因此,有了《台西村的故事》作為《返鄉的進擊》。這樣的進擊,是劇場人與民眾相遇時,...
2015/12/07
  • 公共論壇
如果,我們說,紀錄電影的美學建構在鏡頭所直面的對象體的話。《我的詩篇》的主體,就是影片中這被拍攝的六位農民工詩人,以及非常重要的,這詩人群背後廣大的、在現今全球化語境下被編入世界底層的中國農民工們。...
2014/12/28
  • 公共論壇
如同知名藝術評論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說,照片不能取代知性的工作,但能協助我們踏上此途。可以說,這項展覽便是依循著這樣的軌跡,將〈南風〉攝影作品,結合記錄片的一項展示。其目的,...
2012/12/16
  • 中國時報
2012-12-16 00:55 新聞速報【鍾喬/文】
2012/09/07
  • 蘋果日報
文化治理不僅僅是文化事務,更是理智的政治判斷,台灣固然如此,放諸世界,恐也皆然。《夢想家》獲判無罪開釋,藝術家與政治官僚慶幸之餘,是毫無反省能力的姿態。
2012/01/20
  • 中國時報
如果,有一種劇場就是在愉悅觀眾時,提供社會反思的鏡子。我們非止不會去反對那愉悅給人帶來的快感,更會對這樣的表演藝術投以至深的同理心,願意長久地讓這樣的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扎根。
2009/04/13
  • 中國時報
 針對文創產業發展,近日文建會堪稱頗有計畫地推出以「華山文化園區」做為基地的輻射形擴散主張。此一主張甚且翻出了「本土品牌」以收現實所須之效。